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7的文章

讀書心得: 智慧,超越,老子心 法尋味

圖片
我讀開藏法師的著作,「老子心法尋味之一」,節錄下來的一些片段。 「愛你的孩子但是不要佔有他們,愛你的先生或是太太但是不要佔有他或她,一但佔有對方,也反過來被佔有,就在生活中創造更多的痛苦。」有一種說法,就是情緒勒索,「我為你犧牲這麼多,你怎麼可以如此」這樣子的話就會跑出來。所以有些人在我們的愛心下會被扭曲,對他的期待高,他反而更累,不如放下,才不會牽累。  「白雪公主與皇后哪一個比較美?」我猜是皇后,但是害怕被超越的想法讓皇后的心充滿嫉妒,於是就美不起來了。「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心不能安是最痛苦的,全世界宗教「業」都很發達,「心靈導師」與「心靈雞湯文」盛行,到書局去,這類教人心安的書很多很暢銷。但是多少恐怖組織,多少詭異組織,很多是以「安心」為口號,會加入這些組織的人,跟學歷經歷往往無關,但是到最後,人真的安了嗎?怎麼安心?達摩祖師說,「你拿得出心來,就幫你安。」    多數時候,人會要老師指導他訣竅,但是真正的學問是沒有訣竅的,任何老師告訴你的方法都是假的,保證不能用的。真正的訣竅都是要靠自己,它是一種親身體驗,一種累積很多挫敗與錯誤後的精髓,他是內在成長的東西,一旦你知道了它,就可以丟掉它,不需要再去記憶。 在我們短短的生命不一定有因果關係,即使某件事出現了999次,也不要下結論,或許第一千次會是一次例外。 過分追求任何事都會因此而錯過了生命可能給你的富足,包含追求快樂這件事,追求快樂到最後,往往會讓你變成世界上最不快樂的人。 生命就好像呼吸一樣,吸多少,就吐多少,這才是平衡。人沒辦法光吸氣而不吐氣,也不能不吸氣而要吐氣。所以生命在呼吸之間,不是只講生命無常與短暫,還有平衡這件事。有呼氣就有吸氣,有快樂就有悲傷,有成功就有失敗,有得到就有失去,人家對你好對你不好都得接受,這就是平衡。 古代聖賢,孔子也好,釋迦牟尼佛也好,他們有沒有完美?所謂完美就是每一樣都精通,都好,有可能嗎? 沒有的事。這些覺者不是專家,而是通家。不是完美,完美就是盈滿,不是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嗎? 有一句諺語,「沒有像成功那麼失敗的。」一旦出名,毀謗就會跟著來,一旦成功失敗就跟著來,所以要像莊子一樣,搬家的時候到了就不要眷戀了,要趕緊走人。 知識跟智慧不是敵對的,沒有拋棄知識要你另外去追求一個叫做智慧的東...

讀書心得:歷史與人生

圖片
假如有一本書可以拿來時時印證自己的心與行為,又不會像古文與佛經一樣難以理解,我首推這本「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雖然我有很多南懷瑾先生的書,但是這一本不太一樣,算是精華版。因為裡面的內容在其他的書裡都有了,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買,但是自從一個多月前買來,我已經從頭到尾讀了三次,每次讀書,都在想,自己有沒行差踏錯,有沒有對得起自己的心。 我的古文不好,讀佛經也有困難,所以很需要翻譯或是解釋,明知道翻譯與註解後可能會偏離原來經典的真義,但是所有形而上的道理一旦行之於文字就非第一義了,連原經典都不算,初學者凡事要無限上綱到第一義就無法學了,我這種腹笥甚窘之徒也只好靠這類書來理解這些很難唸的經典了。而南懷瑾先生的書是我最早時候選來看的了,也因為看了南懷瑾先生的書,所以才有辦法再去看其他類的書。 我喜歡南懷瑾的書有一個重要理由,因為他主張要以經解經,也就是用原典作者自己的文章來解釋自己。例如用論語的某一篇某一段來解釋另一篇另一段。又如佛經,就用一部佛經來解釋另一部佛經。我想這是比較好的作法。 南懷瑾先生的書還會引用詩詞與典故,往往說得極好,很多好的詩詞與佳句沒被選入當初我在中學與大學時的課本,本來這生不可能遇到,就在書裡面見到,所以也就順便記了起來。例如諸葛亮的「寧靜致遠,淡泊明志」,我也是在南懷瑾先生的書裡才第一次讀到的。 這本書不是南懷瑾先生的書,但也算是南懷瑾先生的書,編者把南懷瑾先生在眾多著作裡的文字依照相似性,集結為,「詩話與人生」,「文化與文學」,「知命與立世」,「讀書與讀史」,「談典與論人」與「人生精言」等六部分。雖說是從一些書集結過來,但是連結得很好,讀起來沒有斷斷續續之感。 所以雖然我已經有很多南懷瑾先生的書,這些文字也都可以在我有的書裡裡找到,但是我還是買了這本書,因為他的編排讓我覺得可以從上面的類別裡更精要的了解南懷瑾先生對此一方面的想法。我自知才疏學淺,不敢置一詞,所以我列幾首詩詞如下,是我最近因為經營非營利組織從事偏鄉教學時然後回憶過去20年的日子裡感概比較深的。 「刀筆 隨身四十年,是非非是萬千千,一家溫飽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 「 千里修書為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 在,誰見當年秦始皇。 」 「 隋煬不幸為天子, 安石 可憐 作相公。若使二人窮到老,一為名士一文雄。 」 「劇 憐高處多風雨, 莫到瓊樓 ...

我還是想陪DJ繼續逛街去

圖片
以前的星期天,我和DJ常常會走路在台南市裡亂逛,有一站常常是惟因唱碟。在到惟因前到江水號去喝糖水吃八寶冰。和苦桑聊了天後,再走到新光三越新天地地下室吃晚餐,之後到小西門玩。這麼一出來就是六七個小時,然後再呼叫媽咪來載我們回家。 這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旅途中我會幫大家拍照,這張是某一次途中的三隻腳照片。J提議要拍成這樣。 這幾年的我非常忙碌,能這麼悠閒過日子的時候不多,星期六到嘉義東石與布袋去累了一天。昨天,D提議若是她努力把貝多芬第四號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彈好一點,是否可以出去玩與買書。於是她努力地彈了八遍,再把彈不好的地方多彈了很多次。J提議去新天地,D說要買書,於是我們到了政大書城,然後再到新天地,這個幾乎不太變的行程似乎對父女三人來說是再怎麼樣也不膩的。 回家路上,J問我,大學教授都像你這麼忙的嗎?我說,應該都很忙,也很努力在工作。J又問我,那麼都要像你一樣常常去鄉下嗎?我說,有一些吧!像台大張文亮教授應該也很常跑鄉下。J說,我希望爸比可以常常帶我們出來逛街,買東西,吃晚餐,不要常常不在,因為在家裡好無聊。D忽然插嘴,妹子,爸比在做的事很重要的事啦!有空再陪我們就好了。 我的心裡一時之間酸了起來。朋友都說,孩子很快就大了,不要你陪了,要趁她們還願意黏著你的時候多陪孩子。這幾年,媽咪花在她們身上的時間遠比我多很多,而我,不是帶個一臉倦容回到家,吃完飯就攤著,不然就是出遠門去。孩子小時很羨慕我常搭高鐵,現在她們知道,常搭高鐵的爸比很辛苦在做一些「重要」的事。 進電梯時,DJ抱著我說,她們今天很開心,希望很快又可以再出來逛街。接下來這個月是我最忙的時候,下個月又開學了,但是我還是想陪DJ繼續逛街去。

印象中祖父給我最清晰的樣子是讀書,寫字與釘板凳這三件事

不知道為什麼,印象中祖父給我最清晰的樣子是讀書,寫字與釘板凳這三件事。 我猜是來自自己的想像,因為那麼小的孩子照理來說應該不可能有這麼清楚的記憶,也許是我潛意識裡希望找到一個精神上的指標。 祖父一直到六十歲之後才算青采,從年輕以來一直是窮困的。兄弟分財產時他分到最小的一塊地,這塊地不能種稻子,只能種橘子,記憶中橘子很酸,那個年代,不能種稻子的地是比較不值錢的。所以祖父以他自己讀來的書,用人家說的「遍傢徧稼」的方式養活一家子,但是印象中,祖父沒喊過窮,我回鄉下時常常是祖父煮飯給我吃。祖父的生活如過太虛,雲在青山水在天,就這麼瀟灑自在過了一生。 正因為家裏窮,父親一直覺得他是被人看不起的,所以父親最氣的就是被人家說他是窮的。也許下意識不想跟自己的父親一樣,父親是不讀書的,不僅不動釘子鐵鎚,也不動三寶,認為這是沒出息的。所以父親做生意賺了錢,一定會買屋買車,絕不會有錦衣夜行的事,但是錢來得快,花得容易,也衰敗得快。退休後,父親最常看的是籤詩,常常跟我說等他中了幾億後,一切就解決了。老實說,我從不知道父親想解決的到底是什麼,但是我總是想,一下子來了太多錢 不會是好事,若是「不幸」中獎,還是背著他偷偷捐出去比較可以保平安。 父親雖然自己不讀書,但是倒是督促我家三個小的讀書得緊。常聽到的是讀書可以光耀門楣,可以賺大錢,可以不必給人看不起,我想,父親幼年時大概給人欺侮看輕得不得了,不然怎麼會滿腦子要回鄉去要做這樣要弄那樣的。 小時候我真的不知道唸書要做什麼。祖父愛讀書以致父親不愛讀書,父親愛賺錢以致我對錢很沒概念。其實父親若是多讀書,他的人生大概會過得好一點,而假如我對錢多一點概念,那麼Program The World協會大概不會如現在般辛苦。 當父親知道我是一直不收錢在從事偏鄉教學工作時,氣得哭了,他說他養我這麼大,給我當到教授,沒當院長,校長,以後當部長就算了,卻跑去做這種賠錢生意,將來沒法賺大錢來榮歸故里,讓他揚眉吐氣。我說我一餐飯才幾十元,開二手車也可以過,沒有房貸,孩子也沒補習,要那麼多錢做什麼用。父親逼問我一年協會要花多少錢,我回答,因為教材教具器材都是免費送的,還要雇用員工,發鐘點費,一年大概要七八百萬吧!老實說,確實數字我也搞不清楚。父親氣到說我瘋了。那一晚,他飯也沒吃,關了房門就去睡了。那天不敢跟他說,我們夫婦倆還是不支薪的志工,不然大...

N → ∞

2013年Program The World偏鄉兒少程式教學計劃啟動時,我還是一個簡單的大學教授,工作中只有寫研究計畫,執行計畫,寫論文,出席會議與經年不變的教學。雖然Program The World團隊編了教材,不過教學方式不脫過去的模式。很感謝一路走來的小朋友們不棄嫌的相挺,一直跟著我們學習到現在。 107課綱通過那年,程式設計要正式進入國教系統,我決定把一個小教授在負責運作的小小組織擴大,也就是現在的「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因為我好怕所有的孩子都要來學程式與所謂的「運算思維」,要是再用學科的方式來教,那真的又是另外一場災難。其實我自己也辦過那種八天的師培課程,希望老師來上完就可以開始在課堂上教學生,這類的蠢事。經過這些,我慢慢了解為什麼學生想從課堂上逃走,因為這麼上,連老師都要逃走了。 一個沒老老實實在不同地區的國教現場實際參與過教學的教授就是會做出這麼可怕的事來!因為對教授來說很簡單可以學起來的課程可能一點也不簡單,尤其當我們面對的是「偏頗之鄉」的教學現場,那就不單單是教學這件事了,往往我們需要處理的事情是遠為複雜的。一個多數時間都待在冷氣房舒適圈然後訂出一堆方案,KPI與評鑑方式的大學教授是不會了解這些事的。 幾年前我曾說過一句話,「當偏鄉變成樂土時,台灣就是樂土了!」後來我也認知到要靠我的一己之力是無法把偏鄉翻轉過來的,於是我開始尋找夥伴,向他們呼救。於是,從台灣的各個角落慢慢地有熱血的教育夥伴一個一個站出來引導我往最終的目標邁進。最先是中華民國軟體自由協會的孫賜萍老師,接著是教育噗浪客的洪旭亮校長與林紹湖校長,然後是台大的葉丙成老師以及誠致基金會的方新舟先生,陸陸續續地,一直到最近跳出來協助我的李秉軒老師與王翠凰老師,每一位在教育現場各自努力的朋友都給我很多指引,慢慢地,我開始數不清這樣子的夥伴到底有多少位了,我想大概有N位了吧!一個在工程領域很久的人都清楚,所謂的N就代表的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 至今,Program The World服務的地區涵蓋了八個縣,超過20所國中小學以及非營利組織團體,每年舉辦的各種教學營隊將近20個,服務的老師與學生數以百計。這個數目仍一直以穩健的速度在增加中。 在這本書中,我試著從眾多夥伴的智慧中汲取精華,加上我自己的感想,從八個不同的層面來檢視台灣教育現場所要面對的問題,有的問題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