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歷史與人生
假如有一本書可以拿來時時印證自己的心與行為,又不會像古文與佛經一樣難以理解,我首推這本「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雖然我有很多南懷瑾先生的書,但是這一本不太一樣,算是精華版。因為裡面的內容在其他的書裡都有了,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買,但是自從一個多月前買來,我已經從頭到尾讀了三次,每次讀書,都在想,自己有沒行差踏錯,有沒有對得起自己的心。
我的古文不好,讀佛經也有困難,所以很需要翻譯或是解釋,明知道翻譯與註解後可能會偏離原來經典的真義,但是所有形而上的道理一旦行之於文字就非第一義了,連原經典都不算,初學者凡事要無限上綱到第一義就無法學了,我這種腹笥甚窘之徒也只好靠這類書來理解這些很難唸的經典了。而南懷瑾先生的書是我最早時候選來看的了,也因為看了南懷瑾先生的書,所以才有辦法再去看其他類的書。
我喜歡南懷瑾的書有一個重要理由,因為他主張要以經解經,也就是用原典作者自己的文章來解釋自己。例如用論語的某一篇某一段來解釋另一篇另一段。又如佛經,就用一部佛經來解釋另一部佛經。我想這是比較好的作法。
南懷瑾先生的書還會引用詩詞與典故,往往說得極好,很多好的詩詞與佳句沒被選入當初我在中學與大學時的課本,本來這生不可能遇到,就在書裡面見到,所以也就順便記了起來。例如諸葛亮的「寧靜致遠,淡泊明志」,我也是在南懷瑾先生的書裡才第一次讀到的。
這本書不是南懷瑾先生的書,但也算是南懷瑾先生的書,編者把南懷瑾先生在眾多著作裡的文字依照相似性,集結為,「詩話與人生」,「文化與文學」,「知命與立世」,「讀書與讀史」,「談典與論人」與「人生精言」等六部分。雖說是從一些書集結過來,但是連結得很好,讀起來沒有斷斷續續之感。
所以雖然我已經有很多南懷瑾先生的書,這些文字也都可以在我有的書裡裡找到,但是我還是買了這本書,因為他的編排讓我覺得可以從上面的類別裡更精要的了解南懷瑾先生對此一方面的想法。我自知才疏學淺,不敢置一詞,所以我列幾首詩詞如下,是我最近因為經營非營利組織從事偏鄉教學時然後回憶過去20年的日子裡感概比較深的。
「刀筆隨身四十年,是非非是萬千千,一家溫飽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千里修書為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
「隋煬不幸為天子,安石 可憐作相公。若使二人窮到老,一為名士一文雄。」
「劇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
「作天難作四月天,蠶要溫和麥要寒。行人望晴農望雨,采桑娘子望陰天」
「日出雲俱靜,風消水自平;功名幾滅性,忠孝大勞生。」
在這個年代,要能不靠白話文解釋而讀這些文章的人應該不多,但是不讀這些古人的詩詞文章又實在可惜。我自己是因為人生的體驗,覺得今日的白話文章很難幾個字就道盡我心裡的感受,所以才自己來讀這些古人的文字,而不是考試要考,非念不可。但是即使當年被逼著要讀這些文字,我想幾十年過去,即使當年會不喜歡古文,今天的我還是會感受到古人文字的精美。
這世事紛紛擾擾,遠非我所能解,做事難,做人更難。最後以曾國藩的一首詩作結,單單這一首詩以及南懷瑾先生所寫的故事就值回書價了。
「左列鍾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 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
一生忽忽而過,有時要認真,但要時時放下。僅此推薦。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