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山村有教室



這是一本免費的書,但不因為免費,就減損其價值。

在山村裡不見得都是弱勢,也不見得就不幸福,也許很多在鄉下居住的人們因為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不會覺得怎樣。但是,資本主義社會加上現代國家政策制定卻往往讓山村漸趨弱勢。對於我們這些偏鄉工作者,或是進一步的非營利組織來說,能提供的並不是如政府的社會福利,也不會是硬把天龍國價值觀套在他們身上,這些東西假如會有用,就不會有目前的偏鄉議題。對NPO/NGO來說,提供的無非就是選擇,尤其是下一代。

在這本書裡,好多個扎扎實實在偏鄉努力的組織現身說法,以自身的經驗,提供給將來願意到偏鄉努力的青年一點點過來人的省思。我試著舉裡面的幾個金句,但是更詳細的部分還是請大家自己來讀吧!

「當你脫掉學校的名氣與光環,要如何面對每天真實的社會問題並採取行動,才算是真正地幫助了在地社區呢?」

「對於要到偏鄉做出大改變的都市青年,甚至是來自海外的人,是會受到文化的衝擊的。我們所看到的課題,真的也是社區認為是重要的課題嗎?」

「偏鄉學校要有特色,有自己靈魂的教學,才可以使得處於如泥岩惡地般的艱困狀態,變得微不足道!」

「諸多政策互相抄襲,各部會的合作只是口頭說說,學界收集資料用高規格來批判社區,但是地方公共事務總是落在社區志工身上,被要求各種培訓課程,限時催繳結案報告,建立報表。」

「夢想就是這麼一點一滴一路做起來的,培養出來的夥伴就是最大的資源!」

「我們想做的不是改變世界,而是每一個人守好一個議題,給予從頭到尾的理解與關心。」

「不帶來傷害是工作領域的基本準則!」


以下是書中提出的幾個基本素養:

1. 換位思考與謙卑。
2. 去自我中心,縮小自我。
3. 跨出舒適圈與同溫層。
4. 追求創新之餘,要尊重原生文化。
5. 從實踐建構理論。
6. 系統思考。
7.勇於破框。

我特別要舉起自台大的「山不枯」團隊分享他們在過程中兩項危機的處理方式,一是「人不和」,二是「財不穩」。這都是NPO/NGO一定會面對的難題,唯有跨過這兩個難題,才能真正幫到社區,否則反過來還需要人家的幫助呢!

這是除了「牧羊少年的奇幻旅程」之外,我推薦給所有要經營NPO/NGO的朋友們的好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