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課初體驗





「因為你爸爸是醫生,所以你將來一定會選擇考醫科!」然後委員就把一個對科學與工程有濃厚興趣與天份的孩子給刷掉了。

這就是我想開一門哲學課的起因。


難以想像,有個人一生幾乎都沒離開過一個小鎮,每天同一個時間起床與就寢,同一個時間吃飯,同一個時間出門散步在同一條路上,卻可以思考出這麼樣的大道理。
應該是有好老師,讀很多書,再加上不斷思考,當然還有音樂。

哲學家說,「當分配是道義上應得或是為了獎勵美德時,人就失去了自由!」
為了講一門3~6小時的課,花了可能超過96小時看書看影片問人與做投影片,還不包含思索,自言自語與設計上課方式的時間,還可能只講一次,非常沒成本效益。
但是我獲得的是對事情本質具有更深層的思考,真正受益的人還是我自己。
以後我要學習,設計課程就是為了設計課程本身,不是因為它可以幫助別人或是這是身為老師的責任,也就是沒有前設條件與後設成果的考量,這樣子我才是自由的。
56歲的我終於瞭解哲學的重要了,雖然我懂的還很少。

從哲學家的觀點,做任何事不該有前設條件與後設成果的考量。
不參加任何獎項,專注在自己在做的事即可。看來過去一年,要我去參加XX獎而我沒去這件事是對的。
ㄟ!這是在說活在當下嗎?

今天也沒閒著,為了今天的課,我準備了兩個多月,起因是一群小孩在申請學校口試時出了很多狀況,然後他們的信心與對世界的信任出現了很大的危機,連帶家長也不知道怎麼辦!
怕課程太無聊,連孔劉,李敏鎬,BTS,金城武,胡歌的照片都放進教材裡了。
這個課程取材自 Ming Jiang老師的九宮格分析, 藍偉瑩老師的便利貼教法,哈佛大學桑德爾教授的一場思辨之旅,以及近來的幾個申請個案,最後加上一些我平常讀的哲學書。本來想花兩小時,但是後來卻增加到三小時半,但因為拖太久,我的體力也開始不支,最後沒上完。 我想,要好好上這門課大約要5~6小時比較恰當。
我還不知道課程效果如何,所以會請家長回去跟孩子好好討論,但是孩子們上課時反應很好,有幾位的回答不會輸給哈佛大學的學生。
我希望我有時間可以把課程做得更完整,可以上足12~14週,再找機會去多去一些地方講授。以後沒辦法教資訊科技時,改行來上這個課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