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念

1968年,我剛剛卸任教學醫院的總醫師,那時,對於自己是該繼續留下來奮鬥還是自己開業一點也打不定主意,看到紐約大學的醫學中心有一個跟呼吸道疾病,尤其是肺癌的研究機會,打著碰碰運氣的心就投了申請書過去,沒多久,我人已經到了紐約甘迺迪機場了。

不過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跟醫學一點關係也沒有。

在醫學中心的學習工作很繁忙的,那個年代,台灣人很少,我的周遭就我一個,為了跟同事處得好一點,我也不得不花一點時間多看一點運動節目,這樣才跟同事有得聊。整個單位就一位從日本來的女醫生和我是黃種人。我的印象裡,日本女生應該是皮膚白皙個兒不高,臉扁扁單眼皮,不過,很意外地,這位同事的輪廓很深,雙眼皮,左側有隻暴牙,笑起來暴牙雖然明顯,但算是可愛,長度差不多到達腰間的頭髮隨意用根橡皮筋綁在背部任意地掛著,身高大概有165公分,應該比許多日本女生要高出不少。她的英文不太好,我日文不太行,因為科別不同,所以只是偶而碰見時點個頭,了不起再說聲嗨,平常沒什麼交流。

我喜歡聽古典音樂,也許是日治時代的影響,那時的台灣醫生大多聽西方古典音樂,那時的紐約雖然古典音樂還是很盛行,但是同事間聽古典音樂的不多,多半還是流行音樂居多,那時披頭四席捲美國,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以及Yellow Submarine》正當紅,很難找到人談音樂,所以平常就一個人到卡內基音樂廳聽音樂去。

醫學中心跟校本部離得有點遠,但我時常會去校本部找課來聽,然後到蘇利文街上的一家咖啡店喝咖啡。那時紐約的咖啡跟現在的精品咖啡比起來算是洗腳水等級的,老美對咖啡的要求很低,超市裡面的大罐裝麥斯威爾或是佛吉爾便宜到家,舀兩大瓢放進美式咖啡機裡沖個一大壺,沒事走過去就倒進馬克杯裡,大概就是這麼回事,真的不能要求太多。甜點也是甜到會讓我一樣不太好的牙齒整個酸起來的地步。所以蘇利文街這家店就有點可貴了,那與眾不同的烘豆,到接近深培的地步,奇特的是沒有苦味,焦糖香中帶有深長的尾韻,雖說,和現今台南任何一家上得了檯面的咖啡店相比都不值得一提,那個年代那個不懂得好咖啡為何物的曼哈頓可以說是極品了。不過,重點還在他的乳酪蛋糕,那個硬度之高以及濃香到現在我還沒有找到可以跟他相比的,甚至連幫他提鞋的份都沒資格,一杯咖啡加上一塊可以吃很久的重乳酪蛋糕大概是我在異鄉中不會讓我瘋狂想吃台灣食物的唯一。

第一次與這位日本女醫生好好聊兩句就是在這家咖啡店。後來從她口中得知她也算常來,只是之前不湊巧,沒遇見。

她說,這裏的咖啡讓她有種自己身處在東京的爵士咖啡館的錯覺。

其實,不只是如此,這間店裡還擺著一對1957年的JBL Paragon。

我對爵士樂一無所知,我去過這咖啡店很多次,但是從來沒有聽過這對喇叭發過聲,平常發聲的是一對新上市的Bose 901,說實話,我一到這家店,聽到這對獨特的Bose 901後就深深被吸引,想了幾天後舊區音響店用過去幾年存下來的錢買了一對放在住處聽音樂,當時,那可是一大筆錢啊!

但是,就是這一天,店老闆把擴大機接上Paragon,那是一部樸實無華立體聲的麥金塔MC275,搭配著Gold Lion KT88,播放著柯川的A Love Supreme。

當時的我並不認識柯川這位偉大的薩克斯風手,也不知道他在前一年裡過世,不過,那個聲音啊!比任何古典音樂都更直接地灌入我的腦隨,然後從中樞神經開始爆起一連串的星火傳遞到我的每一寸皮膚上,渾身盪起了長達數分鐘輕微而不自主的抖動。

音樂止歇,我望向我的這位同事,帶著一點不解的疑惑。

她說,因為這個聲音,讓我從東京來到紐約尋找,但是奇特的是,在這裡卻好像是和我的人就在東京一個樣。

她用彆腳的英文對我解釋著,但是大意就是上面這樣。

從那個時間起,我們會一起到卡內基音樂廳聽古典音樂,也會到Village Vanguard一起聽爵士樂,要不是Blue Note當時還沒開張且林肯中心音樂廳的音響狀況有點糟,估計我們也會一起去聽音樂。如果你問我會不會去聽百老匯音樂劇,當時的show的味道不太合我的胃口,歌劇魅影與悲慘世界都要在十數年後才會上演。

這些可以說都要拜Paragon這個喇叭之賜,這讓我不得不說一下JBL這個日本人極為喜愛的音響品牌。JBL是創辦人James Bullough Lansing 的名字的縮寫。家中十多個孩子中他排在第九個,據說他小時候功課並不好,但是就可以自己製作無線電發射器,弄到後來軍方循線抓到他為止。那時候的人也不知道怎麼有辦法在小小年紀學得那麼多工程的東西,他構思與改良自當時的Western Electric,後面簡稱WE,這家美國當時最大的劇院設備設計生產公司的產品,假如你見過當時WE的器材的照片,那個巨大的號角卻只能勉強發出100Hz以上的訊號,而高音也僅止於5KHz,一定會覺得這簡直是瘋了,但是以當時的技術來看,已經非常厲害了,事實上,那個時代的產品雖說不上任何工業與產品設計,對使用者來說大到一點也不友善,不過那樣的器材有著那個時代的美學,換句話說,就是有著不用設計的好設計,擺在那邊就是自然地好看與典雅,而每一個喜愛音樂與音響的人,如果家裡有足夠大的空間就一定會設法買回家來放音樂聽。那是集合那個年代最高的工業工藝,以及當時的第一流的人才所設計生產出來的,這些人就如同現在的人工智慧或是積體電路工程師,在沒有電視的年代,跨過1940年代還需要用留聲機的年代,黑膠正式登場,插電音響不僅是在劇院裡被需要,連帶著在家庭的用途上也正要起飛。有一段時間,WE的器材如破銅爛鐵,沒多少錢就可以裝滿一貨櫃運回台灣,但是在WE的全盛時期,以及21世紀的現在,恐怕是不止台南一棟樓房的價格了。

20來歲的James竟然弄了間公司,竟然「改良」了WE的「缺點」,改良與缺點這兩個詞特別用上括弧的原因是許多WE的粉絲應該不會同意,為免爭議才這麼做。不久後,Altec併購了他的公司,變成Altec Lansing,那時Altec Lansing的號角驅動器以及15寸紙盆低音,用上巨大的鋁鎳鈷磁鐵,獨特的號角相位錐,把頻寬往上拉到8KHz以上,往下可以到50Hz,WE巨人開始墜落。Altec當時用了五年的合約綁住了James,James也很努力盡責地把自己的才智貢獻出來,但是五年一到,他立刻離開Altec Lansing這間帶有他的名字的公司,另創了JBL,過程免不了跟老東家有一點齟齬,但是似乎也解決了,因為他的創意似乎跟倒水一下,JBL改採新型的設計,避開了嫌疑,這也造就了雖然是來自同一個設計者,Altec與JBL的聲音卻是完完全全地不一樣。

可惜,James的天才無法阻擋他是一個瞥腳的生意人所帶來的災難,1949年,47歲正當要起飛的年紀他選擇了自殺,保險理賠的一萬元美金挽救了JBL,雖然世間永遠失去了James,但是他的設計所帶來的深遠影響一直持續到21世紀的現在,數十年來,只要是JBL帶有號角驅動單元的產品都不脫他當時的設想,除了材料科學的進步不在他的想像之內。

他死後,改良自WE 594號角驅動單元的JBL 375號角驅動單元採用新型的鋁鎳鈷V磁鐵以及四寸大音圈才正式生產上市,自此,所有的JBL號角系統都圍繞在375而設計,距James過世已經八年才上市的Paragon也不例外,奇特的構造加上15寸的LE15低音單元以及075小型號角驅動單元,需要用上熟練的工匠超過一百個小時才可以做好。

以Paragon來播放爵士樂的效果就如同我前面所說,那是一種無與倫比的聲音,難以描述。在合適的器材與空間之中,它似乎可以用「力場扭曲」這樣的形容詞把空間轉換到幾乎是現場一般,不管是柯川還是羅林斯的薩克斯風,還是戴維斯或是貝克的小號,在JBL喇叭的播放下,你會有一種被吹奏者的口水噴到的感覺,渾身酥麻到如同嗑了藥,但是卻沒有嗑藥的副作用,要過了幾十年之後,才會有另一個人能當得起「扭曲力場」的功力稱號,那就是賈伯斯,只不過賈伯斯更厲害,只用肉身就可以扭曲力場了。

我就這麼陷進去爵士樂的,對於沒有打算要久居美國,沒有夠大的空間,當然有沒有夠多錢的我來說,60年代要價數千美元,是足夠買一棟房子來開業了,時常與明子一起去喝咖啡,聽音樂,就已經足夠了。1970年,我們一起到前鋒村聽Roland Kirk的演出,也買了黑膠專輯Rahsaan Rahsaan到咖啡店請老闆播放,我們已經很難分出到底在前鋒村現場比較好聽,還是從Paragon出來的聲音更好聽。

我必須說,那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也許你會說,罐頭音樂哪有可能比現場好聽呢?但是假如我說,從那Paragon出來的聲音有一種把人吸進去的魔力,完全不比現場演奏遜色超過一分,如果你可以跟我一起被傳送回1970年的那間咖啡店,坐在Paragon的前面,聽著不管是A Love Supreme還是Rahsaan Rahsaan,我想你一定會相信我的話。

到現在,我還是不清楚,為什麼在一起聽完Rahsaan Rahsaan的現場以及Rahsaan Rahsaan的Paragon演出後不到一週的時間,明日子不見了,沒有留下任何訊息地,即使我到她做研究的單位去問也問不到任何什麼消息,據說,她在向大老闆告辭後三天內把該交接的東西交接完之後就離開了,而我竟然在過去的兩年的相處時間裡沒有問過她在日本的地址與電話,就這麼著,她永遠消失在我的生命裡,我試著聯絡她在日本工作的醫院,但是竟然沒有任何人知道醫院裡有過這麼一位女醫生。我甚至懷疑著這一切是否跟聊齋裡的故事一樣,一位年輕公子進京趕考,大雨中被迫向路邊的一戶人家求助,希望可以借助一宿,然後就理所當然地與這戶人家的小姐結下了一段姻緣。但是事後才知道這戶人家整家子人都是狐仙變的,是來蠱惑年輕路過的讀書人的。但是明日子就這麼毫無原因地離開了,沒有「真的」從我這裡取走什麼,公平地說,她帶領我進入爵士樂的世界,還把JBL之聲帶進我的生命,如果硬要說她真的有從我這裡拿走什麼的話,也是幾十年後,我幾乎都快把她遺忘之後才察覺的事了。

有一陣子,我甚至也在懷疑我在曼哈頓的日子裡有一部分是活在Paragon所構築出來的虛幻世界之中,而明日子是那個虛幻世界裡的仙子,特意過來向我開示這個世間還存在著一種獨特而可以深入理解的音樂,爵士樂不同之處是讓人輕易地就可以用血肉之軀,完全不必靠想像就可以感動莫名的音樂,以及,最重要的,Paragon這樣子的喇叭,可以讓罐頭音樂有了生命,活生到我可以用手指觸摸,聲音如風般拂過我的臉,讓人如同中邪。

同樣在1970這一年,我感到自己再沒有任何理由再繼續待在美國,除了Paragon,而畢竟我是個向來冷靜自持的人,理性告訴我,音響不過是音響,不是人,我心裡想的應該是不是明子,所以不該再留戀了。我向老闆告辭,打好包,把這幾年買的唱片先用海運寄回家鄉,臨走前特意留下我在台灣的通訊方式,交代如果明子回來了,或是有來問,一定要留給她。

幾十年過去了,終究知道這一切都是妄想與奢望。

接下來的30年,我聽過JBL的其他產品,但是從未再在台灣聽過一次Paragon的聲音,當然,我再也沒有如同當年中邪般地愛上Paragon一樣地愛上任何一款JBL的喇叭。

1983年,Paragon停產。

到現在,我還不清楚我自己的心,那樣子的刻骨銘心,照道理我應該在我開業數年後,也有了足夠大的房子的時候買下一對Paragon,即使是二手的也好。但是我沒有,我刻意避開幾乎所有JBL的產品,對我來說,那種聲音只有在那個時空背景,再搭配上那時的明子與我,才有辦法再現。

幾十年來,從我手上經過的音響不知凡幾,每一套都在我的住所待不到一年,隨著我的收入越高,我買的喇叭就越大越貴,從Westlake一直到Thiel的旗艦,以至於後來的Goldmund,我聽著音樂,或者是聲音,我喜歡每一對喇叭的聲音,但是我就是在每次音響展有了最新最大最好,當然最好是廠商號稱的,沒有所謂的最好,我就會要廠商搬走家中的舊喇叭,然後花上一年的時間把這個最新最大最好的喇叭整治到一個眾人稱善的地步,然後一切週而復始地發生。

也許,我該稱這個現象是輪迴,而我的住所裡的音響為無間地獄。

什麼是「無間」?永遠持續而沒有一刻間斷,就稱之為無間。

所有的無間地獄的成因不管表面上是如何地複雜,都可以被歸納為來自一股對某件事的「執念」,凡是任何一樣東西世人放不下的就是一層執念,每一次產生新的執念後就在舊有的執念上再加上一層,並上了多一道鎖,層層疊疊的執念之間如同用木工中最厲害的tight bond黏合起來一樣,牢不可脫,密不透風。脫去一層執念就好像是要脫一層皮一般地痛苦,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自己被執念所困住,即使你知道,往往在扒掉一層執念後就再也沒有勇氣去扒第二層了,何況多數人連自己被困住這件事都沒有察覺,永生永世在痛苦中度過,是名無間地獄。

2000年,剛過了過年沒多久,一位多年一起聽音樂的朋友因為肺癌進了醫院,他為了尋求第二種意見把我找去,但是不管是我與他都知道這只不過是個徒勞,因為台大醫院會誤診的機率很低,何況,癌細胞已經在胰臟處被發現了。我進了病房,那一層樓的病房都是一人一間的,每一位病人都被台大醫院最好最資深的醫生照看著,他躺在床上,曾經壯碩的身體如今消風地好似床薄薄的被單鋪在根木棍上一樣。他握著我的手說他要有人幫他處理他的音響與唱片,重點不是錢,而是要幫這些東西找到對的主人,不要錢的,反正他的錢已經多到可以供子孫三代花用不盡。

「至於我的喇叭,我想留給你,拜託你繼續用它們來聽音樂,如果有一天,你也跟我一樣躺在這樣的床上,請你再找到一位像你這樣的人,繼續傳下去。」

我不知道為什麼他選上我,這麼多年來,我用一種錢多就是任性的方式在「玩」音響,而且從沒有玩過古董音響。我甚至覺得這個比我有錢五佰倍的朋友花那麼多時間整治這些少說五十年的機器有個凡人比不上的固執,在我的經驗裡,現代科技的進步,最新最貴的機器再怎麼樣都比這些古董機器的聲音要好上許多。

那是一對WE 555號角驅動單完,一對WE594A號角驅動單元,以及兩對JBL LE15A 15寸低音單元,外加WE 16A號角以及一對結構上仿製Paragon的低音箱,只不過,一般的Paragon是把兩個聲道的各一隻低音放進同一個結構裡面,而他是分成左右兩邊,一邊用上兩隻LE15A,這樣效率上比較可以匹配得上中音號角。在WE稱霸的年代還沒有高音單元的存在,所以系統上就用上JBL的077或是075的號角高音單元。

那對WE16A實在太大了,我無法在既有的空間裡同時也放上我的Infiniti IRS 5,左思右想,為了不辜負朋友的好意,只好先把IRS 5給賤價賣了,然後把朋友的這一干音響器材,加上兩部土炮300B立體聲擴大機搬進家門。

玩音響這麼多年,我深知一對新喇叭進到一個空間需要花多少時間來調整與擺位,很多人買了新喇叭後把全部的擴大機與線材都換了,甚至我聽過最誇張的是為了新喇叭而換了一套房子,當套WE系統還沒進到我家時,我成天在煩惱我到底要花多少時間與金錢才可以搞到可以安心聽音樂,甚至在想,要是到時實在搞不定,那麼要換掉又對不起已過世的朋友,結果,我發現我是白擔心的了。

我的家沒朋友家大,也就那個位置可以放,而且放下去後頂多只能調整方位,其他的連要動個五公分都難,何況這麼大這麼重,我也不好意思老是拜託其他人來幫我移動。但是當WE16A就定位,向內toe-in 十度,線一接上去,擴大機打開,我隨手從櫃子上拿出Lee Konitz的Round Midnight,那一刻,有個聲音在我的心裡響起,

「你這幾年花了這麼多時間與金錢,到底玩的是什麼音響?」

年紀超過半個世紀的器材所發出來的聲音是無與倫比,其新鮮正如它們當年被製造出來時可能沒有兩樣。我尋思著上一次聽到這麼樣的聲音到底是什麼時候呢?

八年後,2008年的一天不經意地把柯川的My favorite things放上唱盤的那一刻一切的回憶才完全回來。

我急忙把A Love Supreme從櫃子的深處取出來,這張從來沒有在我過去的現代新式音響上發出有著我所渴望的聲音的唱片,在WE的系統下,展露出其為傳奇錄音的真正原因。柯川用過去與未來所有的薩克斯風手所不具備也學不來的方式創造了新的爵士語言。

那一刻,我對自己說,我一定要用Paragon來聽這張唱片。

我發現,就差JBL375驅動單元就湊齊了再現Paragon的要件了,我到ebay上下標,在最後一秒鐘砍進5000美元這個遠超出市面行情的價格輕易買到還保有著紅色漆臘封印的如新的一對。在等待的同時,上網找到設計圖,多年把木工當作興趣的我打算找木工班的夥伴們一起來幫忙,復刻這對可能是JBL歷史上最為長壽的產品。

對於任何一個腦筋正常而且不缺錢的呼吸胸腔科醫師來說,上網去標下一對1957年Paragon應該是最合理的做法,即使1957年這麼老的器材會連帶有著部分驅動器損壞或老化的問題,以LE15A而論,泡綿做的懸邊應該早已經硬化甚至粉碎了,不過這些都不是問題,因為長久以來,這些JBL的著名單元都有許多熱愛者,而總是有幾個熱愛這些元件的人會變成專家,專門幫你修復。

所有的喇叭系統最複雜的應該就是那個音箱了,即使你有著完整的尺寸,配合上現代在精密度上已經不知超過1950年的加工機具多少倍,而且更為廉價的加工費用,你都無法再現當初的器材。你用的夾板是美松木夾板嗎?在彎曲前面版的弧度的過程到底是要用什麼工法,浸泡軟化用的熱水要幾度才好?那麼好的實木木皮還找得到嗎?該上木油還是木器漆呢?如過是上漆,21世紀的現在還找得到那個配方所做出來的漆嗎?

這個問題就跟即使我們用極其精密的科學量測儀器把採樣的解析程度調整到每一平方公釐,在3D模型上重建初克里蒙納的史特拉第發里小提琴,卻永遠無法再現這些動輒數百萬美元的,號稱世界上聲音最為完美的小提琴的聲音。但是即使如此,這世界上希望能「完全」復刻當初史氏所創下的典範小提琴的製琴師從來都沒有少過,但是也從來都沒有人能成功。

復刻1957年的Paragon跟復刻1721年的Lady Blunt相比所會遇到的問題只會更多,不會更少。從成本效益來看,跟超過一千萬美元的史特拉第發里小提琴相比,ebay上的原廠Paragon不會超過兩萬美元,現代復刻的史特拉第發里小提琴如果聲音好應該可以賣個幾萬美元,但是現代復刻的Paragon不管聲音再怎麼跟原廠Paragon如何相近,最終還是只能把喇叭單元拆下來零賣,至於那個最重要的音箱,套句我的一位音響朋友的話,送到西子灣去填海當消波塊都不能。

除了「執念」之外,我再也找不出任何有關人類的情感的形容詞裡面有其他更合適的了。

一直要到很後來我才清楚,在Paragon播放出A Love Supreme的時候,明日子把我的心切開,然後把一件很重要的東西放了進去然後用一公分十針的手法給縫了起來,但是在一年多之後,她又悄無聲息地把另一件很重要的東西從我的心裡取走,心裏一旦察覺有東西被取走,會有一種極度的渴望要填補這個缺口,執念大概就是這麼來的吧?

2008年,已經接近七十歲的人當然不可能自己獨立完成復刻Paragon的工作,除了合格的木工之外,我還找了一位40來歲,在大學裡教書,以音樂與音響為研究主題的年輕人來幫忙,因為這個工作要的不是只有技藝,還有很多重要的東西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聲音的鑑別力以及音樂的品味,他必須是有過長時間聽現場音樂演出的人。要不然,與一個差了自己快三十歲的人聊天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三十年已經可以把人分隔成好幾個世代,那種遙遠的程度可以想成是一個百岳已經來來回回爬了三遍的人要面對一個才剛剛到過玉山就覺得自己很厲害了似的人。

也許因為是這年輕人也在紐約念過書,也在華盛頓廣場一帶混,也到過蘇利文街那家咖啡店喝過咖啡,吃過那個重乳酪蛋糕,只不過,他比我晚了快三十年才去的紐約,除了卡內基音樂廳與前鋒村,還多了林肯中心與Blue Note,百老匯更為興旺,歌劇魅影與悲慘世界都在此演了幾十年了

我問他,蘇利文街咖啡店的Paragon還在嗎?

他說,大概不在了,只有一對中型落地的Polk Audio,低音轟隆隆地響,好像要昭告全世界他家的低音多到已經滿出來,播的也都是些抒情歌曲,不然就是跟抒情音樂一樣的號稱是融合爵士的假貨,要不是那重乳酪蛋糕實在好吃,誰要去啊!

也要是這個年代熟悉搜尋引擎的人才有辦法去查到在1957年JBL用來製作喇叭的美國松木夾板是哪一種,那是表面有著與一般松木夾板不一樣的,一大顆松木進入檯面時以縱向切面的方式切削之後只取中段的部分薄版所製成,使得松木的花紋表現得有如天上雲彩一般(雖然貼了木皮之後,再也看不見這些花紋),這樣的松木質地不會太過堅硬,也不會如外層一樣過度鬆軟,能夠保持著中頻段的活潑又不至於失控讓低頻轟轟然。也是發揮了搜尋的功力才在萬華的一家專門進口各式夾板給國內專門工作室製作音響的公司找到這樣子的夾板,我第一次與他一起到倉庫面向那琳瑯滿目的各式夾板時,當年殘存的JBL團隊是用什麼樣的心情在這麼多種類的夾板中選到這種夾板,然後以之製作出不愧對James的作品呢?

於是,在找到專業的木工按圖施工以外,我所能做的就只是等待,除了有一次朋友告訴在台中有一對狀況如新的150-4C,雖然有點感冒卻還是驅車南下希望讓這對自製的Paragon更接近它原來的樣貌。

一年後的一個晚上,我的年輕夥伴終於在他自己的家裡把Paragon架了起來,用的是我從我的朋友那邊繼承下來的土炮300B,低音的部分是用他自己設計的晶體機來推動,顯然分音器的部份他也因為擴大機的方式不同而重新設計過。

當他用我送給他的SME 3012R配上EMT XSD 15唱頭,當韓德爾的G小調管風琴協奏曲從Paragon的深處響起時,我知道是時候放下了。

後記:

十一個月前,作為一個醫生很難料到是在自己最熟悉的醫院裡感染了金黃色葡萄球菌而住進的加護病房。七十幾年的人生,我過得快意無比,尤其是最後這十幾年,如果上帝告訴我下一個星期我就要死了,我想我也沒什麼遺憾,除了還在進行中的Paragon的製作,我想,我會願意跟上帝低個頭,求他讓我聽到他的聲音後才走。

很快我就知道上帝沒有幫我留下時間,我請我的年輕夥伴過來,對他說,

「我想把我的喇叭與擴大機留給你,事實上,我也只是代管這些東西而已,拜託你繼續用它們來聽音樂,如果有一天,你也跟我一樣躺在這樣的床上,請你再找到一位像你這樣的人,把它們傳下去。」

上帝是慈悲的,我還留在這個空間裡,以一種無人知曉的方式,這個世界如同往常一樣的進行著,從結構到貼皮,裝機,調整,然後開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