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7的文章

讀書心得: 對照記

圖片
來講一段關於抽煙,戒菸與廁所的故事。故事有點骯髒,有潔癖的人請跳過本文。 小學六年級,我們班被分派到洗廁所。十二個男生分成兩組,一組負責一週,所以是隔週要掃一次,我被分在其中一組。這是個大家都討厭的差事。當時沖水系統時常故障,另一組不太負責,往往週五就隨便清一下,大便就放在那邊臭了三天,隔週的週一我們這組都叫苦連天,那個味道與景象實在不是隨便可以忍受的,可是我們卻不敢跟老師反映,怕被說是貓爪子。這廁所有六間,我們一人負責一間,每次要又沖又刷才可以通過老師的檢查。 那時可怕的是,有的廁所大便是多到快滿出來的,顯然不是一個人大的,而是多人累積的結果。當時,廁所裡備有水桶,即使沖水系統壞了,也可以裝水手動沖走前人的大便之後再蹲下來上大號,但是偏偏有學生可以完全無視這種狀況。很難想像馬桶裡堆積著有不只一位前人的大便時卻還可以從容蹲下來便便這種事。 小六那年之後,留存在我的心裡陰影確實不小,從此,要是廁所不乾淨我就心裡發毛,而且能不在外面上大號就盡量不要,即使逼不得已,也要把那間廁所用衛生紙乾濕交替擦拭再三再說。到現在,家裡的廁所多半是我在刷洗,原因是我對廁所狀況的耐受度最低,平常會順手刷,遇到幾月一次的大掃除,我要用廢棄的牙刷伸到大刷子刷不到的地方盡可能刷個一乾二凈。多年來,我覺得這已經是種強迫症上身了。 連帶的,我對環境的態度是,可以亂,但是不能髒。說我有潔癖其實也不太正確,但是也確實有那麼丁點兒。 一件這麼小的事可以影響人一輩子,真是神奇。 你一定會問這個跟抽菸戒菸有什麼關係呢? 國一時,我常出入彈子房與電動玩具店,前者撞球,後者打彈珠台。難免認識幾個同校「朋友」,那時出於好奇,也需要同儕的認同,朋友遞過來的煙不好意思拒絕,所以就抽上幾口。稍微熟一點之後,甚至是遞強力膠過來,但是強力膠實在是臭得緊,我這人對氣味實在是敏感得很,一次就讓我嘔得差一點把胃心肝脾肺腎都給嘔了出來,朋友看我如此,倒也不會強迫我。 抽煙嘛!在校外還可以,到了學校裡面就實在是個麻煩了。本來學校抓得不太嚴,於是會相約到校牆邊,司令台後等等隱蔽的地方抽上幾口,那時會抽煙是被一些人認為是頗帥的事,還有女生特欣賞會抽菸的我們這群。但是後來有人抽菸不小心被訓導處發現,訓導處老師們佈下天羅地網,不僅老師會去巡查,還安排眼線三不五時來巡邏,後來甚至到了幾步就一個岡哨一樣的...

小校的窘境

圖片
過去幾年走踏偏鄉,很驚訝地發現即使僅相隔個五公里,孩子們的學習與行為模式就會有一些的不同,想必文化上也有些微差異,即使大家講的是同樣的語言,寫的是同樣的文字。 偏鄉學校有時會有分部,當分部被「消滅」,孩子們往往要到五公里以外的本部上課,某些情況,家長會選擇把孩子送到稍遠但接近鎮上的「大校」就讀,因為少子化,本部就「危險」了。 有的縣認為學生數低於35人就屬危險,有的縣卻認定50人不到就該努力,對校長與老師來說,壓力就來了。每每要盯緊學區內的學齡學童,早早到家裡去遊說,招生變成是一種不得不然的壓力,這壓力其實多少也來自「上層」。 成大人社中心的翁裕峰教授說過,「消滅一間學校等同於消滅在地文化的前兆。」以前我認為這麼說有點過於嚴重,這麼多年過去,覺得並不過分。 我的好友卜令楷老師說,「其實政府不是沒錢,只不過執政者都不願意把錢花在看不見的地方。」 我的孩子就讀市區學校,每週考試不斷,看著考題我常瞠目以對。常聽我說起  Program The World的夥伴學校裡的熱血老師的內人對我說,為什麼孩子們的學校裡像這樣的熱血這麼少呢?我無奈地說,這些老師是特例啊!能跟協會長期合作的學校老師絕大多數很熱血,不然我們很難甘願把資源投進去的。 偏鄉的孩子如果在有熱血老師的偏鄉學校就讀其實比在市區多數學校就讀的孩子幸福。 即使如此,熱血老師加上熱血校長,還是要時時面對「長官壓力」。所以我想方設法,要與老師一起解除壓力。再給我兩年,就會知道這個努力是否奏效。 這兩天,協會辦師資訓練,來自台東,雲林,甚至是七美的老師過來上課。 來自彰化的李秉軒老師帶著陪讀犬來幫大家上課,李老師從一開始對程式設計課感到恐懼,一年多後,他現在是美勞老師,生命教育老師,現在兼部分的資訊老師,李老師自豪地說。 中午,我展示了協會同仁做的教學工具,他興奮地說,這個可以用來啟發一位四年級了卻還不識字的孩子 ,因為這位孩子雖不識字,但是卻很喜愛音樂 。當他這麼說時,我心裡知道這需要花一個老師多大的力氣才可以啟發一個這樣的孩子,而偏鄉的孩子會到四年級還不識字,不消說,那一定是個令人鼻酸的故事。 李老師說,這個孩子想為他說故事,於是他把故事講給同學聽,請同學寫下來,然後他自己用筆照著「抄寫」下來後才拿給李老師,這是孩子第一次認真拿筆寫字。聽了我的...

讀書心得:牧羊少年的奇幻旅程

圖片
「如果你真心誠意想要經營一個NPO/NGO,全宇宙都會密謀來幫助你!」 不知道現在在經營協會的這群人看到這句話會怎麼想? 先說結尾前之前的結尾,免得大家太灰心。我的經驗告訴我,這句話確實是對的。 你有一個安定的生活,一群羊要管,逐水草而行,總是在旅途中會在一間壯麗卻荒廢的教堂歇腳,對了這教堂有個很棒的名字,聖母教堂,你總是在經過時對著聖母像祈禱。對了,還有一個相戀的女人,但是總是有個什麼自己也不清楚的念頭告訴自己這不是你想過的生活,有一天,忽然間參與了一個活動,心裡頭像是有一根琴弦被撥動了,叮的一聲,跟你說,你要去尋找你的天命。於是,你把羊當賣了,準備出發。你總是要去問一個有經驗的人,通常不是個白鬍子老爹,不然就是一個光頭的和尚。這次是個白鬍子老爹,他說,循著你的心前進吧! 出發前,他說,「如果你誠意真心要做一件事,全宇宙都會來幫助你!」 剛開始,一切順利,但是很快的,新手的運氣用完了,你用光了手上的資源,前進也不是,後退也不是。先不說沒盤纏可以回去,即使回去也沒有羊了。只好想說先去幫人家打工,東問問西問問,被拒絕很多次,只好用最低的報酬,有飯吃有地方睡就幹了吧! 養羊的日子不是白過的,那些經驗與毅力轉化的智慧幫助老闆把工作做得更好,老闆把你當合夥人,願意給你更多酬勞,也開始跟你講過他自己的夢想。兩人一起賺了好多錢,事實上都可以出發去完成各自的夢想,但是老闆說,我是一輩子都不可能出發的,因為我感覺不到天命,是時候你該出發了。 你拿著一筆錢,可以回到家鄉,再買一群羊,然後去跟那位女孩提親。 你知道嗎?天命這東西就像是人談了戀愛。 然後,遇到一個也在談戀愛的人,互相訴說那種談戀愛的感覺。這個朋友說,他要成為一個智者,可以煉石成金。你對朋友說,我要去看看遠方,那裡一定有個我所不知道的寶藏在等著我。 路上的挫折不斷,你失去了身上的所有,但是隨後又得到繼續往下走的資源。但是這一切都一一轉化成智慧,讓你再遇到下一個更大的困難時可以活下來。 終於在路上,你遇到,或者說,建立了一個組織,有更多的夥伴,你以為你可以就這麼守著這個組織,你愛著它,因為他是你創立的。而你的夥伴說,他已經成為一個成功的學者,他找到他的天命了,他要在此地一直做研究下去。 但是,天命告訴你,你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件事是在遠方。 你所能做的就...

讀書心得:我的成功我決定

圖片
小時候,母親認為,我只要能健健康康,少病少痛,就算是「成功」的了。可惜,五十幾年來,只有在少數幾年,約莫十六七歲到二十出頭這幾年是如此,算是短暫成功,但是到頭來一敗塗地。 國三到高中那段時間,父親認為只要我考上醫科,當上醫生,或是以後可以賺大錢,我就算是「成功」的了。可惜,我怕看到血,而且一心想學做音響,所以沒敢去考醫科,至於賺大錢這件事也沒做到,當了教員,怎麼賺大錢。真是大挫敗啊! 唸博士班到了尾聲,照道理到IBM上班拿綠卡才是人生勝利組的做法,當我決定改去當不穩定的博士後,還沒綠卡可以辦時,怎麼能算成功呢? 到了學校教書,以正常狀況,發表很多論文,做很多計畫,當主任,拿到國科會傑出獎,然後做院長一路上去,這才算成功吧!當同學都是教授,主任,院長時, 還被擋在副教授這關的我被問到怎麼還在這裡泪泪(沐沐)泅時,套句周星星的話,「失敗」! 人生是一大堆的失敗累積起來的,即使偶而一次成功(例如國中考過全校第一名,假如這算成功的話。),這樣子的成功其實也無法延續多久,上了大學後,我知道不管我再怎麼努力唸書也拼不過那幾個只要考前兩天把書以及習題解答看一看就可以考超過90分的同學。 漸漸地,我知道「成功」是一劑鴉片,讓人不自禁想一直沈醉在成功的感覺裡面。要一直成功,要有舞台,團隊要做來越大,計畫要越來越多,位置要越來越高,一點點都不能失去,一點點都不能認錯。 上面的描述像不像你所知道的很多人呢? 葉老師這本書裡有我的故事,所以我一直在想我要怎麼寫這篇讀書心得,因為實在為難。反反覆覆看了很多遍之後,我決定為這本書加一個副標題。 所以,回想過去五十多年,失敗的日子遠比成功的日子多不知多少倍。一個軟硬體環境與歷屆學生開發了十多年,沒有台灣廠商要用。一個研究與學生做了五年還發不了一篇會議論文。而Program The World至今五年了,理想中的教學模式還沒有建立。想要開間店賣音響這件事在心中四十年了,連影子都還沒有。 我每次總是在把一個研究的大門踢開後就開始對它失去興趣,轉而去想其他對我有趣卻可能無用的問題。還記得我的升等案卷宗裡長官所給我的評語,「蘇教授興趣廣泛,研究領域紛雜,以致成果無法累積。」 但是,我就是學不乖,無法學乖,我喜歡偷偷看一下暗黑大陸到底是長什麼樣子! 此時忽然想起Morpheus說過的一段話, 「 I ...

讀書心得: 慢慢來,我等你

圖片
從第一天當老師以來,我對於傳統賦予一位老師的任務看得很重。所以我對每一位學生都充滿期待。期待他們帶著一身技術離開學校,然後有幸福家庭,也報效國家,所以,我那時對不夠認真學生是很嚴格,甚至是兇的。 十多年前,遇到一位碩士班學生,開學不久後,常常實驗室會議不來,連與我約個別會議也會不來。不是沒請假,就是在會議前不久才請假,打電話給家長,家長一直拜託我要好好教他的孩子,可是他不來,我也沒辦法。那年頭,我血氣方剛,實在是氣不過,所以把硬碟裡的東西幫他備一份後寄給他,然後把他的東西往系辦一放,寫封信跟他說,請他換老師。從此沒了他的音訊。 2009以後,慢慢地,類似這樣的學生多了起來,該來的會議不來,約了他討論沒出現,那時我總是氣到把人叫過來罵一頓,然後開始有學生被我罵了之後就會消失整個星期甚至整個月,我緊張到要去學生住處等人,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常常父母才知道自己的孩子不見了。我的一顆心就這麼懸在那邊一直到人回來為止,林林總總比這類更糟的事時不時就發生在這代的孩子們的身上,常常覺得很累很煩。 2009開始,我的健康一直出狀況,常看醫生,研究不太有進展,對上課時對著無感的學生念投影片這件事感到厭煩,很想離開學校。我覺得我該去看心理醫生,但是我卻不敢去,也不敢讓人知道。 即使如此,我再也沒有把人趕出去實驗室了,因為我一直在想,當年那位學生不知怎麼了?為了免了自己這般懸念,我總是跟家長溝通,要孩子(真的只是孩子,不是碩士生)回來,於是有人時間到畢不了業,也有人唸到最後關頭總算畢業了。這個實驗室從過去一放榜就額滿,因為多位學生延畢,甚至念不畢業,漸漸地不再熱門。 但是我的畢業標準沒有改變,能不能畢業跟有沒發表論文無關,而是她/他有沒有自覺要把自己的論文當成自己的事,好好把它扛起來。 有沒有學生因為我的判斷失誤,東西沒做出來而延畢呢?當然有,但是不多,對這些很用功的學生,我很抱歉,但是總是要有一點成果論文才不是只有重複人家的工作或是做一些對學生成長沒價值的東西才是。 有的學生從其他老師那邊轉過來,往往要多念一年半載,這加深了尖叫實驗室延畢的說法,偏偏系主任常會要我收轉實驗室學生,我多半心軟就答應下來,帶這類學生的壓力很大,因為並不好帶。也有學生因為健康問題而延畢。 也有學生兩年到了不能畢業,會怨我,但是我很堅持我的畢業標準,怨也沒用。等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