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與體制外的Coding Schools

CS+X大概是從類似Stanford這種體制內頂尖大學開始一下子擴散開來,據說來修這樣的課的人數是以百計的。然後,越來越多學校提供共同主修,甚至是學位學程了。而體制外的如School 42等等也成效斐然。國外,不管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因應市場變化往往能快速調整其課程,學位,甚至是結構是其特色。相對的,在台灣,這似乎有點難,這一點,台大因應得算很快。
台灣的體制內改革一向是最難的,所以我從事兒少程式設計教學計畫一開始就決定從體制外開始,也就是可以因為經費不夠而不做,也不想去面對體制這個龐大的巨獸。
「體制」這東西最可怕的是,你看到問題點卻不知道從哪裡下手。當你提出方案,會有人告訴你這個與體制不合,所以不可行,但是當你問誰可以為這個問題的人負責時卻找不到,因為人人會跟你說,這不是他的職掌,要不然就是在一堆部門裡繞圈圈,沒有人可以負責。
最可怕的是,當有一件事沒辦好時,卻人人要你來負責。
所以當台灣想要試行Coding School時,第一個會想到用School 42的做法。School 42有一個很棒的系統來輔助學生學習,沒有老師,沒有學分,你自願來的。當一個學生有很強的動機時,可以經過種種測驗一步步向上。當然,你要是學不好,你是會被這個系統當掉的。
我覺得School 42是個好作法,而且所需經費不高,相對於Stanford大學這種體制內貴到爆的學校,這不失是一個好作法。體制外,學生要自我學習動機強烈。老實說,只是要學到可以去找個程式設計的工作,這樣子很夠了。尤其是當國外對程式設計的需求這麼高的情況下。
當 Kun-Ta Chuang老師與我在思考實驗類似Coding School之時,也想過School 42這類是對我們倆「最安全」的做法。一來,學生沒學好不能怪我們。二來,學生沒學好,不是我們把他們當掉的,是系統。三來,體制外實驗,做得不好就收起來就是了。四來,反正珠玉在前,照著幹就是。
不過,這兩個呆子卻決定在體制內做實驗同時希望啟動一波成大內部的改變,那就要面對體制這個大巨獸,會發生什麼事誰也不知道。其次是,體制內的史丹福一次收那麼多人,學分費又那麼高,而我們是成大收費,卻找來一票熱血的業師來帶專案,不用說 Jim Huang又被我們推坑了 ,但是最後會發生什麼事卻一點也無法預料,因為國內外,沒人幹過類似的事。
剛剛與坤哥開完會,匆匆寫下這段想法,我發現我已經有點在發抖害怕想棄船了。
回頭看看我邀請來的業師,要比大牌絕對比不過人家大牌,但是要比實戰經驗,一般學校應該也排不太出來,一般人一生都不一定能遇到一個這樣的戰將老闆,為了這些被我推坑的戰友,雖然發抖,也要挺住。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