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媒體星球






看見家鄉在成大的發表會在2017/12/23日圓滿落幕了。很多人問我,這個計畫到此結束了嗎?不然為什麼過了這麼久的時間沒有下文了呢?

當然沒有。2017年是看見家鄉計畫零年,所以2018年是看見家鄉元年,也就是過去一年多的工作只不過是揭開了「看見家鄉」計畫的序幕,真正的重頭戲才要開始。

去年,我就已經深刻地了解空拍不過就是一個工具,重要的是這個工具要乘載的東西是什麼?這是需要深層思考的。就如同程式不過是一個工具,重要的是程式能為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這讓我想起宮崎駿的天空之城的最後一幕,拉普達即使擁有強大的科技與厲害的機器人,沒有了根,終歸會什麼都沒有,最後變成一個空無一人的城市,永世漂流。

對於空拍到底能給孩子什麼樣的能力,以一個工程背景出身的人來說,無疑是難以想像的。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老師不能限定孩子們要做什麼題目,而是要孩子們在一次又一次的尋找,疑惑,問答裡產出他們心裡真正的想法。

幸運的是,去年的一次台北電台的訪問邀約,本來只是要去講偏鄉程式設計教學,卻與主持人程金蘭老師與黃聿清老師在訪談後閒聊時談起這個計畫,於是開啟了接下來兩次的訪談,我分別請到洪旭亮校長與蘇恆誠老師這兩位在看見家鄉計畫裡比我還重要的夥伴一起參加。這三次電台訪問為我開啟了一扇窗,把籠罩在我頭上的疑團都驅散了。

原來,早在十多年前,世新大學的黃聿清老師就開始了媒體素養的課程,而且是以中小學生為教學對象,那個時代沒有空拍機,但是孩子們透過了相機與數位攝影機作為紀錄的載體。那時相機的功用就如同今日空拍機一樣,也不過就是工具。重點在於,如何訓練孩子們媒體的素養。

照片裡是小黃老師過去所出版的「媒體星球」,裡面訴說的一個又一個由孩子們自己企劃與拍攝的動人故事。當然還有培養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素養」二字說來簡單,但是真的做起來卻很難。經過多次的討論,小黃老師讓我們理解,建立媒體素養不是只有教技術而已,所以她規劃了一整年的課程,從一開始三天的bootcamp然後是後續的持續課程以及回訪,到最後要上台以一個媒體人的姿態講述自己的影片。而在這個期間,讓孩子們產生對自己的期待,對家鄉的認同,對公民意識的培育等等,都是讓擁有孩子們能夠用清楚,理性,不偏私的成熟態度,有朝一日面對未來,創造幸福的力量。

Program The World協會的經費並不足以支撐一整年的計畫,但是,卻認為這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以我一貫「衝動」的習性,我敦促阿亮校長,恆誠老師與小黃老師三人要盡快地把這個課程建立起來,用一年的時間,把課程修得更好,來年讓更多學校與孩子可以受惠。我則退居幕後用募款的方式持續為這個有意義的計畫籌措糧草。

第一年的bootcamp將在二月份啟動,除了空拍飛控的基礎訓練之外,還有小黃老師以其多年的經驗帶來的豐富課程。因為經費有限,能參加的學校數目不多,我感到抱歉之於卻也想不出更好的詞,但是這個計畫一但啟動,如能獲得更多人的響應,相信三位主持這個課程的前輩一定可以讓這個課程好好地擴散。如同去年的四間學校的校長與老師一般,參加這個課程的老師需要額外付出在課餘或是週末的時間帶著孩子到處去拍攝,事實上是非常辛苦的,我謹對過去參加過與未來要參加這個課程的學校致上最高敬意。


與此同時,我們將開發一個以地理位置為支點的社群網站,讓空拍地圖可以在這個社群網站以開放資料的方式提供大家使用。我期待有一天,上傳的地圖照片可以把台灣整個拼起來,看見家鄉就是看見台灣的基石。

「當偏鄉成為樂土的時候,台灣就是樂土了。」

這是我多年前在啟動偏鄉兒童與少年程式教學計劃,也就是Program The World之時所許的願望,相信這也是所有在台灣出生與成長的人們的共同願望,讓我們一起來關心台灣這片土地,台灣是我的家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