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亮現身
從一個教育門外漢(事實上到現在也還不敢說自己懂),在偏鄉的中小學服務,到目前有九個縣,超過25間學校與兩個NPO一起在為孩子們的學習努力。
五年來,可以說是在黑暗中摸索,無路裡找路,我的工程背景讓我覺得這樣實在很沒效率,這些工作需要處理很多行政問題,偏偏因為對於國教系統的陌生以及對行政的問題的天然白痴,常常做錯決定。而這個計畫裡的教學與研發工作反而日益離我遠去。
五年來,最早帶在身邊的孩子長大了,我忽然警覺,即使學生在國中小花了很多力氣學習,上了高中與大學後,傳統的教學還是會淹沒許多好的人才。最近的報導提到大學生感到迷惘的比例很高,其實往往不是他們對某一領域沒興趣,主因是體制與教學的僵化所致。也許很多年長者會認為以前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現在的方式沒什麼不對,但是當前這個世界變動太大了,照著過去看來可以成功的模式,卻只會導向國家競爭力的持續落後。
2017年,我花了一些時間回到成大參與了一兩項創新的實驗,同時開始回到我的專業來設計一些課程,簡化後可以在中小學的科技教學裡使用,我自己過去從事機器學習應用研究多年,值此技術日漸重要,也希望可以開發一套機器學習的教材在大學與中學裡使用。
這麼多的工作,經年南北奔波,到了寒暑假更是要跑徧半個以上的台灣,加上大學裡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都不能中斷,讓我這幾年來的健康狀況急劇下降。近幾年,幾乎是如宿命般地每隔半年我都會因病而停機,而且每次生病到復元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長,尤其是2017年,我生病的次數變多了,四月份那次更是讓我花了三個月才走出來。每次遇到生病,或是其他協會工作不順遂時,說我沒有興起放棄的念頭是騙人的。雖然每次我都能從谷底爬出來,但是這麼下去,不僅陪家人的時間與品質嚴重不足,路走不遠,協會服務的品質也不會好。更有甚者,如果我倒下去,一切就會無以為繼,以我的身體狀況,再不改變,這樣的危機可能再過沒幾年就會發生。
俗話說,要走得快就一個人走就可以,若是要走得遠就要一群人一起走。教育的路很遠,我自知能力不足。天可憐見,這時救星出現了。
從2018年二月開始, 洪旭亮校長將會接手擔任協會的秘書長,統籌協會有關國中小學部分的所有內外事務,包含程式設計與看見家鄉兩個主要部分,以及一些關聯與管理工作。阿亮校長對學生與老師的了解與關心,對於國教系統的熟悉,領導教育噗浪客社群的經驗以及豐富的行政資歷與人脈遠比我更合適這個工作。同時協會的運作也會有一個比較大的轉變,讓協會轉型為一個資源中心,致力於協助老師與學校的教學以及孩子們的陪伴。這樣子我就可以空出手來專心於我的專業,並且分出比較多時間來從事教材的設計以及參與大學的選才,課程與體制的實驗。大家別擔心,我個人仍擔任協會的理事長,只要有需要,我仍然會全力以赴。一加一,有了阿亮校長加入,一切都會更好。我們有更充足的心理準備與實際作為希望能長期為台灣的教育貢獻心力。
另一個重大的改變就容我賣一個關子,過幾天再來公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