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公平對待不公平

一間台灣的國立大學用掉多少社會資源?我不太清楚,但是應該不會少。除了讓自己「頂尖」之外,是不是還有讓這個社會具備正向有感的責任,讓家境特別不好的人們覺得自己是有希望的呢?
紐約時報的報導,史丹佛大學的學生裡,有4%來自收入在全國最底層的20%的家庭,年收入大約是在2萬美元以下。史丹佛大學的學費讓這樣的家庭不吃不喝好幾年才供得起一個孩子在這裡念上個一年。
怎麼評鑑一間大學呢?這裡有一個方式,那就是在這些孩子畢業後,能否在收入上提高,雖然這個很功利,但是對於一個低收入家庭來說,多賺點錢還是很重要的。
根據這份報導,有2.2%的低收入家庭孩子會從最窮的階層變成最富有的階層,有63%的低收入家庭孩子會往上移動兩個階層。
不只是史丹佛大學如此,調查裡面也包含了許多間美國知名的大學的統計數據。幾乎清一色是私立大學。
我不清楚美國的私立大學是否會用到美國的稅收,但是顯然不會是如台灣的頂大一樣的用法。調查表裡所列的都是名門大學,很顯然的,在這份報告裡,「頂尖」是這麼被看到的。
如果一間大學不能幫社會製造更多幸福家庭,那麼這算哪門子頂尖?錢當然不能代表幸福,但是窮常常是不幸的重要因素。
我很開心,我所任教的成功大學開始放下過去老是在看台大的作為然後才敢跟隨這件事。成大開始提供名額給這個島上最艱難的家庭的孩子,不是只有提供名額,還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包含學業輔導,心理與生活輔導,學雜費與住宿費免除等等,在孩子還沒到成大來就讀時,輔導機制就已經啟動了。這是一間學校開始要邁向偉大的第一步,雖然,成大目前離紐約時報這份報導裡的任何一間學校都還很遠,但是也終於走上正確的道路了。
讓我們想想看,一個來自貧窮,甚至還有單親,外配或是家庭曾遭受重大變故等狀況的家庭的孩子要維持在還不錯的高中裡面的中等成績是多麼地艱難啊!這需要在骨子裡具備堅強,不認輸,不放棄,不被逆境打倒等等特質才有辦法做到。這些孩子也許在其他方面不是那麼優異與穩定,但是恆毅力將會是他們在邁向人生的下一個階段的最大力量。
這些孩子也許一開始會落後,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適當協助,都會有好表現。他們缺的是有人拉他們一把,成大準備好了,也開始做了。
這樣子的改變是需要學校一致的勇氣的。因為在現在一切講公平的台灣社會裡一定會被質疑是不公平的。但是假如我們還記得西方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過的一句話,
「用不公平對待不公平」,
那麼一切就再清楚不過了。美國的頂尖私立大學雖然都無比功利,但是在這一點上,它們做得比台灣任何一所大學都還好,這一大堆國內號稱頂尖用了那麼多納稅人的錢的大學能不慚愧嗎?
讓我們記住,4%不過是個基礎而已。一間大學如何往真正的頂尖邁進呢?那就是在長遠的未來替社會製造出更多幸福家庭。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projects/college-mobility/stanford-university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