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就是完美

一個大學老師能做的不多,除了上課,多半做的就是固定時間與學生們做固定的討論,不管是個別的,還是團體的,其他的就是對學生多一點耐心與信任,每週兩三個小時不多,工作也不會太難,剛開始無非是看看人家的code,一些簡單的IOT的東西以及必要的論文研讀,希望讓學生能慢慢回到一個軌道上來。然後才可能做一點比較有趣的事。
有時候,這段轉換時間會很久。
這一代的孩子,尤其是自小成績好的,都希望呈現某種程度的完美,但是人生不是做作業與考試,沒有答案,也沒有完美,這是他們比較難體會到的,或是即使知道,身體與心理都無法調適。
這幾年,每一次上課,我都盡量向同學呈現所有的問題都是不完美的這個觀點,這不是算算數,每一次都有固定答案。昨天談到,即使你的電路在電腦模擬是正確的,現實中,你也「完美」地把電路接好,但是可能因為一顆電阻的5%誤差,導致所有東西都不work。一個工程師所能做的就是在不可能完美的情況下求一個妥協中的盡可能的最佳,並且想辦法預防這個一點點的誤差造成的整體崩潰。因為沒有最佳解,所以人生才有不斷前進的可能。這反而是件好事。完美的世界其實才是真正的地獄。
所有我的研究生都必須在這件事上打滾打拼過來才行。
可惜的是,很少機會他們會在大學部聽到這些話,而沒有早一點認清這些事,所以我們要花更多時間帶他們,他們也要花更多時間,才有辦法走出來。
昨天, Jim Huang說,我們讓大學部學生變成閒置資源了,這是一種罪過。其實,在大學部好好訓練,他們不一定要來唸研究所的,而如果來念了研究所,想必會更有爆發力。
大學老師,勿要捨本逐末了,先不要管研究,而是把大學部學生帶好比較重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