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治情緒?

上週末,我在位於台南佳里的法鼓山雲集寺演講。與會者問,「資料上看起來所有的活動都很成功,是真的嗎?」
我說,「哪可能!失敗的也很多啊!」
又問,「那麼遇到不如意的時候,會有情緒嗎?怎麼對治自己的情緒?」
以下是我的回答。
我因為每年有在生病的時間大約是四到五個月,而生病的時候,因為精神體力不好,往往需要多一點時間躺下來休息,這個時候,有情緒也慢慢被磨到沒情緒了,躺著沒事幹,腦子裡就把事情想清楚了。從這個觀點,生病不是絕對的壞事。
那麼不生病,精神好的時候呢?喔!這個比較難。
這幾年來,我已經慢慢練習在第一個時間不要讓自己的情緒發出來,也不要在第一個時間下任何決定,然後設法不要讓情緒延續下去。好似有另一個我,隨時注意自己是否有了情緒,如果有,就提醒自己注意呼吸,情緒如果還在,還是回到呼吸,然後慢慢去了解情緒的來源,告訴自己情緒不會對任何事情有好處。
但是沒情緒不代表事情就過去了,事情沒解決,情緒還是會再上來。所以該回到事情的本質來思考。當我回到思考事情的本質的時候,會越來越清楚幾件事。
1. 初心。初心是我在Program The World這個計畫的最大動力。回到初心就可以找到這個動力。
2. 同理心。放下自己的執著,到對方的立場想一下,就會清楚對方的難處。先設法解決對方的難處再說。
3. 因緣與因果。沒有任何事是可以長久不變而不中斷的。過去未曾發生的,未來可能會發生。現在中斷的,未來可能再延續。所有的事都在放下再提起,提起再放下的過程中生生滅滅。情緒沒了,事情該解決的就會解決,一時不能解決的也不需要強求。
4. 回到初心。
經上有云,「除滅一切諸心毒,思惟修習最上智,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說得簡單,但得要時時練習。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