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8的文章

讀書心得:血淚漁場

我是報導者的忠實讀者,這本書看起來很震撼,但是看完後我思考了很久,覺得這份報導沒有講到真正的重點。 「人抓魚,人吃魚,人抓人,人吃人」 從上一本「如此人生」到這一本「血淚漁場」,看到的是掌握關鍵資源的人對於對面的一方的剝削與掠奪,但是面對這個問題,旁觀者如你我看完書之後會發現要改變這種現象實在太難了,所以往往看完書哀嘆一番然後日子照過,仿彿一切從未發生過。 假如不是看到這本書還不知道台灣是世界排名的漁業大國,而漁業大國是靠越來越大的漁船與越來越「有效率」的一網打盡的捕魚技術,以及不顧一切要賺很多錢的渴望。當魚抓多了,於是魚就變便宜了,然後更多人吃魚,所以需要抓更多魚,但是魚越抓越少,所以開始世界組織開始限制抓魚,抓魚的成本變高,只好設法讓船變多變大然後偷偷抓魚以及用非法的方式「洗魚」等等,並且找廉價的工人,剝削就不可避免。 「人抓太多魚,人吃太多魚,以致,人需要抓更多人,於是更多人被吃」 一件壞事引發另一件壞事,惡性循環,於是我們有了今天這本書。 其實可以在抓魚成本變高的這一點發生時,開始縮減船隊的規模與噸數,並請把魚的價格變高,這樣子就把惡性循環的一個環節斬斷。可惜的是,對於人類來說,這不是一般的思考模式,因為這樣做會造成營業額下降,賺的錢會變少,但是人類很少用百年來當單位來看這個世界,所以能用最便宜的方式解決現行的問題就不會反過來做。 其實,我們都知道原因,但是我們都因為覺得自己與這個產業,在這個世界,是渺小的。事實上,我們當然有解決辦法,也就是減少貪念,讓自己少一點享受就可以了。 比起水與電的問題,我自己以為這個問題小多了。沒水沒電要死人的,但是少吃一點魚卻不會怎樣。很多人會說,不吃肉不吃會讓健康變差,會少活很多年,不過少吃不代表不吃。古人不是說,「多吃者少吃,少吃者多吃。」意思是,吃很多會死得快,吃七八分飽反而健康。但是言者諄諄,喜歡吃到飽,甚至吃到吐的也不乏其人。 在這個年代,人類消耗太多資源之際,為了不要自我毀滅,少食少欲應該是一帖良方。

顏色與中國劇

DJ很好奇我這個從不看韓片的人會開始誇獎起韓片。嚴格來講,「與神同在」的特效距離「好」這個字還差好幾皮,我見過多個台灣學生的動畫短片知道台灣的動畫實力並不差,但是我們何時可以看到只是這種等級的台灣片呢? 從琅琊榜開始,我偶而會看中國劇,我對於宮鬥劇很冷,但是卻還是去看了一集聽說最近很紅的劇,為的是看「顏色」與「戲服」。部分美國電影,如魔戒,會花很多時間金錢處理整部電影的色調,在戲服上也謹慎選擇作工與色系,即使畫面上觀眾看不出來。我很喜歡日劇的原因是好的日劇對於畫面的顏色的處理非常精緻。過去要做到顏色這件事不容易,有了電腦科技就簡單多了,假如各位看過魔戒的幕後花絮就知道了。這麼多年來,台灣在這一點沒多大進步,韓國還好,但是在這一點趕不上中國的進步速度。 韓國與中國的片吸引人的當然還有好的劇本,這是基本的,有了基本素材,外加這些看來次要的因素,才是連到國外都會賣座的原因。問題是,我們有多少好劇本嗎?好劇本被好的對待了嗎? 我知道,這都是要砸錢的,但是是因為我們窮,所以沒辦法嗎? 好吧!也許我們靠的是熱血與單打獨鬥。 這兩天看到亞運的體操項目,這個過去應該是中國獨霸(還有哪一國可以力拼的嗎?)的局面,台灣終於可以在落後這麼多的狀況下拿到金牌。還看到戴資穎與謝淑薇在這麼競爭的職業球類賽事力爭上游。 還有,吳明益的單車失竊記入圍布克獎,這是台灣的第一次,對於一個喜歡讀小說的人來說,這是多麼興奮啊。要知道,中文世界的作家的作品要被翻譯得夠好才能廣被接受,然後被看見,才有可能入圍。這本書在我心中其實已經得獎了。 這些人有多少是需要靠著政府鼓吹風潮與大力幫助呢?假如沒有熱誠,只想靠政府補助,當政府的關愛眼神不再,也就如同枯葉而凋零。很多時候大家都要政府砸錢帶領但是又要政府不要管太多,這哪可能?跟人伸手要錢又要人不管你合理嗎?我認為政府該做的是找出真正有熱血的人,默默給他一點幫助就好,不要想收割成果,不要動不動就是「台灣之光」,這些人你不給他資源他還是照樣會努力,必要時幫他一把然後不要妨礙他們就好。對於那些一心要爭取補助沒補助就不做的人就還是讓他去吧! 這兩天雨下不停,心頭還是很熱,即使知道擺在我們面前的如中國與韓國這等的大山有多少。

X Village高中生課程結束

圖片
推「知識是可以用來幫助人的」。 X-Village 8月27日下午5:50  ·  四週的【協同學習】程式課程結束了,在大學學員的指導下,高中生們從初學程式語言,到最後完成了程式測驗及視覺化專案。 在這個協同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能為教育帶來另一個可能,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個傳承、陪伴、互相幫助的歷程。 「知識是可以用來幫助別人的」,期許不論是大學或高中學員,都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收穫,在未來也能將這樣的精神傳遞給身邊的人。

玉里自走車與科普

圖片
8月份在玉里舉辦的全國自走車大賽期間,承蒙  Nil Lin 國源校長的大力協助以及  李旺龍 老師召集的一批熱血的老師與學生,包含了多位教授,來辦了兩天的科普活動。比賽過程中,選手沒事就會去逛每一個攤位的解說與體驗。第二天上午,玉里當地的家長與老師帶著自己的孩子們來了,一時之間,熱鬧極了。我與女兒幾乎把每一個攤位都逛了一遍,由每個領域的專家來解說,連我自己都增長了不少見識。 一個孩子在幼年時期接觸到的新鮮事物可能就決定了他未來想走的路。以我自己而論,小學開始聽黑膠,六年級拿烙鐵,於是今天的我以音樂與電路作為我的職志。 但是這樣子的活動有誰來關注呢?媒體要的是新聞,長官要的是速效,因為他們都很關注點閱率,長官更苦, 因為政府與民意代表會跟他們要KPI。 所以,我們會看到花上幾千萬辦一場秀,五光十色但是很虛的「未來科技」,再花百萬拍一個聽說會感動人心的影片。到頭來,每個人可能會問,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KPI能吃嗎?  洪士灝 (Shih-Hao Hung) 老師與   Kun-Ta Chuang  老師都痛心地提到,務虛是我們最大的弱點。 我問李老師,他們遠道來辦展,經費從哪裡來?李老師很不好意思地跟我說,有些老師可能有計畫經費支持,但是有些老師是自己想辦法的,所以他也不知道,總之是沒額外經費給他們的。後來為了感謝大家,只好請大家吃了頓飯算是心意。 我聽到都傻了,因為我原先以為是科技部要他們來的,所以至少會出旅費以及壹些材料費。 辦這樣子的活動所費不多,但是只要那兩天有兩三個孩子因為這樣而決定以後要走科學的路,不就很值得了嗎? 玉里的自走車比賽也是我們在偏鄉辦了好幾年的體驗與營隊,現在才有這麼多孩子來一起玩的。從孩子們的眼神我可以看出來,這裡面有好幾位以後要走資訊工程的路了。 李老師說,「科普活動的老師在教育現場的角色是補科學教育之不足,是彌補教室裡 面科學教育在擊垮學生心靈的那塊浮木,讓他們要放棄之前,覺得還有點看 頭,有機會接觸是很重要的,所以趣味性是很重要的;讓他們看懂,需要時 間情境鋪陳,而不是往常教室內的單一規格;接觸、看懂、願意採取行動這 是行銷學中的三大要素,學生覺得好玩,跟生活有連結,願意接受,在數年 之後內化成為他心中不可磨滅的素養。而...

你是都市鄉巴佬嗎?我們這裡哪裡漂亮? 823淹水

影片裡一開始我一眼就認出,這個水好多,多到淹了廢棄的磚房的這些地方在過去幾年我開車經過的次數已經難以計算了。 下雨時,我都覺得這裡好似煙雨江南,很美。有一次我對嘉義東石布袋這邊的孩子們說,你們的家鄉很漂亮!! 「阿伯,你是都市鄉巴佬嗎?我們這裡哪裡漂亮?」 不住在當地是不會知道在地的痛苦的! 8/23以來的大雨,嘉義東石布袋地區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上過Program The World-PTWA程式課的孩子就有來自栗子崙與掌潭村的。 看見家鄉 Program The World 計畫就這麼啟動了。跟所有看似美好的計畫一樣,一開始是為了讓孩子們看見家鄉的美,有一天願意回來,所以影片裡呈現的都是好棒棒的。 但是,人生哪能什麼事都這麼美好!對這些地區的孩子們來說,生活有時是殘酷的。掩蓋只會造成越多的悲劇。 但是,現在這個計畫引導孩子看到美麗的地方,也讓他們看到哀愁的地方。孩子們願不願意回來,就在他們的決定了。 Kirsten Huang ,  洪旭亮 ,我們要繼續努力。 對於在東石布袋蹲了十多年照顧過幾百個孩子的  台灣路得關懷發展協會 的  Ruth Young 老師以及其他同工,辛苦你了。 https://www.facebook.com/yitiaotv/videos/883952241790531/

談到跨領域與CMU

談到跨領域,資訊工程是個容易被其他領域跨或者是去跨其他領域的科系。 要做到跨領域課程,學校要提供方便跨領域的結構,課程,學位等沃土,慢慢來培養這個氛圍。 所謂跨領域的學習,不是要把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學生都訓練成多個領域的專家,而是讓他們能夠理解不同領域的語言,嚴格來說其實就是人,然後彼此才能好好合作。  X-Village 的目標就是在做這件事,也希望從此當作起點,把成大活絡起來。 但是,難道不跨領域就不好嗎?當然不是,專注在把自己領域做深也是要被鼓勵的,不過我相信在未來,這類的人應該會在20%的比例以下。 如何做? 卡內基美崙大學(CMU)的資訊系給了我們一個不錯的參考。 CMU有非常傳統的Computer Science領域的學位,但是在很多年前是致力於兩個非常適合跨領域的學位。 第一是機器學習/人工智慧。 machine learning自己不太能做什麼,絕大多數要找一個應用來呈現,所以容易把其他領域的東西跨進來。多年前,我自己就用RNN來做音樂合成。 第二是機器人。在機器人裡面,computer很重要,但是這在傳統上是機械/電機的領域,因為沒有機電整合機器人難以呈現,所以剛好可以被人家跨。 但是CMU沒有停下腳步,我們發現他不斷製造跨領域的養分,於是他慢慢把科學與藝術,人機互動,科技與音樂,語言技術,計算生物,一個一個給放了進來。 一開始當然是以幾位不同領域的先驅來驅動,慢慢地當這樣子的有機體建立起來,對話就會展開且頻繁,領域的界線就會模糊起來。五年,十年,我們就可以看到成果。 我最近看到一篇講跨領域的文章,文章中說要做跨領域就要先讓領域的高牆倒下,我並不以為然,這與前一陣子聽說政府一聲令下要推開源軟體類似,開源軟體是從社群自己長出來的,沒有事先長期的養分怎麼可能長成? 學術的行進多半是用自然與滲透的方式進行的。如果政府或是學校要做跨領域,那麼提供適當的養分就夠了,揠苗助長式的強推不會有好的結果。

關於專題生

很多學校的大學部有畢業專題。老師要收專題生,但是不收好像也可以。有幾年因為當過專題生,所以不受學生歡迎,這幾年年紀大了,心比較軟了。 一個老師要做很多事,專題生不過就是一件比較minor的工作。我會鼓勵學生常來實驗室找我或是學長姐問問題與報進度,真的願意我還會在實驗室給他留一個位子,不過很難有強制性。學生修很多課,跑很多活動,所以專題的重要性往往被排到最後面。一年的時間,來報告沒幾次,要他來,總是說沒空,似乎沒想到專題被當代表可能延畢。反正這年頭延畢也不在少數。 最後關頭剩沒多久,開始急了,要老師看那個完成度很低的專題。前面說過,這是老師的工作裡比較minor的事,何況老師多半寒暑假都忙到爆,你來約我們也不一定可以有時間,但是我們可以的時間,學生卻說他那時有事。也不知道到底專題對他比較重要還是對老師比較重要。然後拿著專題同意書要老師簽名讓他可以用那個殘缺的專題上場展示。身為指導老師,因為他們不太來找我所以也沒啥指導可言,學生不會為自己的專題感到丟臉,我都覺得臉紅。 這幾年,一般的課把學生當了都要考慮再三,把學生的專題當了可是大事啊!弄到後來,好像最後關頭沒時間幫你忙,看你的東西是老師失職。 通常是不怕人家在網路上面罵你的老師才會這麼做。不好意思,上學期我給了一位學生的專題分數是30多分,其實算客氣的,聽完他的十五分鐘報告,我本來只想給15分。 我見過實踐大學的工業設計還是建築設計的畢業專題,那個學生是幾乎超過半年的時間在做畢業專題,到後來還做不完,有幾個月的時間在工作室旁放一張小床。人家實踐大學是有學生這麼在做畢業專題的,丟臉吧! 這學期我又心軟地收了四位專題生,我打算, 1. 開學三週內不來找我討論,我就請他另請高明。 2. 一個月至少找我講一次進度,寒暑假留下來做好專題。否則不管在哪個時間點,我也要請他另請高明。 我想我心回到硬的狀態,就沒人來找我了。搞不好會沒人找我當碩士班指導老師,反正我剩9年就要去開冰店,研究也一向比不上系裡的老師,自己也老眼昏花了,不值得你們光顧!

不要怕,老師上台就會了

圖片
昨天PTWA有個自走車的內部訓練,我順便讓上了國中的女兒來上課,請阿亮校長坐在她身邊帶她做,結果成效良好,兩位都很順利的讓車動起來,而且做了初步直線與轉彎的調教。 我知道讓一個沒經驗的老師上場要教這種常會有意外的課壓力很大,但是只要挺過去一次,其實也還好。 以我自己來說,雖然我很久沒碰code以及接線了,但我的心理上覺得我應該會是最快完成的。其實這個心理在一上課前就不太正常了。 偏偏,昨天我拿到的是一片焊錯的轉板,即使我已經放慢動作非常仔細地接線,還是一上電就聞到焦味。我把所有的板子拆下來做單元測試後確定沒有任何板子燒毀,因為這片轉板過去從沒有過故障報告,以致還是疏忽了轉板上的一個很小的製作上的錯誤。等到確認了問題,把7697接上去,燒錄程式上一直有問題。7697也是良率很高的產品,但是後來才知道這一片7697是壞的。最後是,即使燒錄沒問題,但是時好時壞,最後才知道我使用的那條USB線也有問題的。 當我的進度嚴重落後時,我的心是有點尷尬與焦慮的,腦子,手心與背部都熱了起來,冒了汗。大概是因為我怕在其他人面前漏了氣。 昨天下午到了三點,我終於才把整部車子測試完畢,然後自己開始寫code,事實上我也是最後一個把車子組好的。板子上的字很小,還要除錯,桌椅的高度我不太適應,加上緊張,我的腰背痛又發作了。其實,我只要放鬆心情,告訴自己沒做出來不會怎樣就不會這麼辛苦了,這世界上總是有很多事情是如此的。 我也請所有老師放下這樣子的心理。 老師做不出來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有時就是有這種無法控制的因素所造成的。但是只要持續讓自己學習與進步,有個愛孩子的心,願意陪他們走下去,一切都沒問題的。 至少, Program The World願意挺老師,沒啥好擔心的。 這次是PTWA的自走車的新改版,我自己做一遍可以讓我了解這個版本的問題,在教材更新時可以把這些發現都放進去。 註一:最後感謝我們的講師  陳雅琳 ,昨天上午弄傷了腿,還是努力在協助大家學習,這個課程可以一直改善到今天,她功不可沒,可惜的是年底前要去美國深造,但是我們還是會保持對台灣科技教育的熱誠,一起努力與合作下去。 註二:螺絲好小,我的手眼腰腿都不太行,一掉下去,那真的是苦了我這個歐吉桑了。 註三:想增加一個電子羅盤與編碼器。ㄎㄎ ...

假如你去掉大學教授與教導資訊科技這兩大因素,還有多少人會理會Program The World在做什麼呢?

今天被問了一個問題,「假如你去掉大學教授與教導資訊科技這兩大因素,還有多少人會理會Program The World在做什麼呢?」 我想應該不多。 又說,「初衷很重要,但是死守初衷不一定是好的解法,最短路徑也許是藉由繞道達到初衷。」 普林斯頓大學在大學部名額裡提出22%給最貧窮階層的家庭裡第一個能上大學的小孩。我的好友說,普林斯頓並不會因為要照顧社會最底層而忽略了自己往上提升的重要任務,把自己變強然後順手把孩子拉起來的力道應該更大,即使在過程中自己拉起來的學生多數是來自中產以上階級,也不需要為此而有罪惡感。 他說,「找到好的支點就可以用省力的方式把更多的孩子撐起來!」 這讓我想起林國源校長對我說過的,「要會善用槓桿,不然你蘇老師做到死能幫助的孩子還是有限!」 感謝這一路來有這麼多諍友對我的耳提面命。

演算法怎麼用

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TSP)這樣子的問題是學生在修演算法或是圖論時應該都會碰到的問題,這類的問題可以轉化成很多資源分配的問題,非常有用。這個很古典的問題在Connectionist Model (aka. Neural Network)的現身年代有了新解法,而Hopfield 的解法一直到千禧年後都還有論文,請有興趣的人查一下便知。 多數資訊系的學生上過的演算法與圖論後什麼時候會真正拿來用呢?或者說,遇到可以採用類似方法的問題時知道要拿出來用嗎? 假如是電腦鼠(或迷宮),只要走出去就好也許還用不到,如果問題再複雜「一點點」,演算法與圖論就派上用場了。 講得大一點,當你有一個阿里巴巴或是沃爾瑪的倉庫要管理實體貨物時,你就知道這些東西的好用了。 下學期的自走車實境對戰的課程設計上想要讓學生體會一下,看看能不能用這些方法在比賽時獲勝。 不過這是我理想中的學生樣貌,也就是利用過去所學方法解決問題拿到高分。但是想像往往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往年我發現學生把車子組好到只有能動的階段就開始寫code,卻沒想到去用自己過去所學,或者,更進一步的,去網路上找資料來自學。這門課有一個「被」安上去的名詞,「物聯網」,上課用的也確實是物聯網晶片7697,隊友間如果利用課程提供的架構互相聯繫資訊應該贏面會大很多,結果90%的隊伍三輛車子根本完全沒聯繫,各玩各的,然後罵這門課跟物聯網毫無關係。 順帶的說,過去不是沒有學生沒想過用演算來對戰。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件事,假如你無法充分了解自己的車子的性能以及你的程式行為,這些演算法根本就無效。 不少人一定會說,哎呀!這個演算法不好啦!問題是所有演算法要有效一定有先備條件,不是它不好,是先備條件沒被滿足。 來修這門課的同學,要能問自己 1. 我了解我的車子嗎? 2. 我了解我的程式行為嗎? 也就是妳是你的車子的主人嗎?這就類似造物主造出了人,卻不知道人會怎麼做一般。 對了,要合作就要溝通,自己沒做到這點就不要怪這門課跟物聯網無關。 感謝  MediaTek Foundation 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 的贊助。

繁華瞬間凋零

圖片
鋼琴家 吳天泰 (Tien-tai Wu)  老師在台南的信義街的  響響 辦的演奏會已經好幾年了。我喜愛古典音樂,這隔每二到三個月一次的音樂會是我的重要精神食糧。 一開始時的信義街沒什麼人,過沒多久,每次音樂會的禮拜天,我到了這裡就看到窄小的巷子總是人來人往一堆遊客,兌月門前一家家店開了起來,去年中,連巷子的另一個半邊也看到有新的店了。然後店租應該是漲了,有的店開不下去,有的店屋主要回收。沒想到今年開年以來,人就慢慢少了。這個週日,除了去聽音樂會的朋友,來往的遊人用手指就可以數完,又回到幾年前淒清的景況。 我常在想,這麼好的音樂會,我也很努力在宣傳,幾年來,聽眾就在15位,了不起20位上下。相較台北老是客滿狀況,只能說是台北總人口比較多吧? 在台南,不管哪一區,如今可看到的是市況開始蕭條下去,衰退速度不慢,關著的店面與夾娃娃機的店多了起來。過往週末兩日市區塞車的狀況也減低了。也許這才是台南真正該有的樣子。 蒙吳老師不棄,不嫌聽眾少,音樂會還是會繼續辦下去。週日那首舒伯特D894奏鳴曲徹底打動我的心,只有在這個時候,覺得自己確實是完整地活著的。希望有音樂會時你們能來,至少,在這個街區還能撐著的時刻。 「借用Ryo兄的照片」

2017 成大不分系學士班特殊選材的過程

這是在成功大學裡真實在發生的事。去年,成大第一次決定要以特殊的方式收兩位家境極端困難的孩子進入成大最好的系之一,也就是不分系學士班就讀,這是個學測要非常高分才可以進來的系,同時也是成大已經實施多年的「成星計畫」的一部分。聽到消息後非常感動,於是我向長官自告奮勇願意擔任這兩位學生的導師。 我們收到了近百份申請,中低收入戶,新住民二代,境遇特殊等等是基本條件。一般打分數的方式是只要資格符合,剩下就只是看成績了。幾位老師初步打了成績後心裡卻一直覺得怪怪的,長官看了看結果後把我們叫去,他的話的大意如下:「各位老師,這是很特別的名額,希望大家要慎重。我的看法是,仔細看完一份申請書後請你自問假如你生長在這個家庭而成績無法媲美這位學生的話,那麼這位可能就是我們要的學生了。」 我們重新看了資料照著長官的意思再次打了分數,結算成績後選出兩位正取生,兩位備取生。考慮到學生的家境,長官也指示,除了學雜費住宿費全免外,也安排校內的工讀。因為是特別家境出身的學生,除了我是導師之外,也另外安排好了輔導老師。 說真的,看到成大有這麼樣的長官我感動到暗暗掉眼淚。 一月份,育民老師與我還跑了老遠去見即將在半年後來成大就讀的學生。過完年,輔導的工作開始。我開始指定一些資料給他們讀,接著有老師出錢幫他們找開學後的家教,有老師根據他們的興趣提供選課諮詢。過去這個暑假,  趨勢科技 Trend Micro  與  趨勢科技志工社 破例讓還是高中生的她們到趨勢科技實習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期間也參加了  X-Village 的程式設計課程。他們的表現也許不是絕佳,但是都得到指導他們的人的讚賞。 去年底(2017)我們決定人選時並沒有料到,後來其中一位學生會得到今年的總統教育獎,而另一位學生的家會住在上個月全台水災最嚴重的地區,家裡租來賴以維生的魚塭的魚全沒了。 必須要提到的事是在成大決定接手這兩位學生的教育工作之前,如果不是他們生長所在的當地的國小國中與高中的栽培,如果不是在地的NGO社福團體照護網自他們小時候就在很艱難的家庭狀況下接手部分照顧的責任,他們都不可能走到這一步。 很多大學老師認為把一個成績差班上平均學測分數超過12分的學生招進來除了會拖累系的學術發展外,是會害了他們的,理由是他們都會是班上成績最差,甚至屬於畢不了業的那一群。但是,...

讀書心得 「如此人生」

對於一個在都市長大,從國三開始進入人家說的「人生勝利組」軌道然後一路念到博士又當了二十多年教授的人來說,很難真正知道立青兄「如此人生」一書中所寫的這個社會階層的實況。我必須說,即使我讀了書中的每一個故事後,也無法真正理解。 我當兵時,連上有弟兄每到放假就要到花街柳巷去尋歡,把非常微薄的薪水一次花完,借了錢沒錢還就躲回部隊裡。總是有人會患性病,如果輔導長沒空就輪到我陪阿兵哥去看醫生,有的情況實在嚴重,醫生總是會罵這些阿兵哥再這麼下去會整個爛掉最後送了命。回程時我會問他們為什麼不聽醫生的話,他們的樂天讓我不解,總是說,「哇就是忍不住,控制袂著!隨在伊去啦!爛命一條,活著嘢毋卡好過!」 人生都有很多不得已,如果可以,誰願意這樣? 有一次葉丙成老師提到一個國中老師的故事。大意大概如下,那位老師說,有一次一個班上從來沒主動跟她說話的學生在畢業前找她問到,「老師,你說我畢業以後是跟我爸爸去定板模,還是去跟人家混幫派賣毒?」我在想一個國三的孩子哪會把要去幫派賣毒這種事拿來問老師嗎?不這樣就成了世襲貧窮了。 但是人生不是就一堆不得已嗎? 我講過很多次,美國的統計,要脫貧幫派與販毒是最快的方法,台灣會例外嗎?我們是不是該感謝立青兄書中的這些人?他們用自己的勞力與身體賺錢,甚至為了賺錢,吃毒提神,但是他們沒有去幫派與賣毒。這樣講會不會讓人家說我是癲了嗎? 立青兄說,「台灣人笑貧又笑娼。」人造的階級,結構的壓迫,讓人想嚎嚨無目屎! 前一陣子,我看到新聞,中國在北京驅趕以十萬為單位的所謂「下端人口」,又看到距離深圳不到幾公里的「三和大神」的報導,我不禁感慨,這些下端人口真的是社會不需要的嗎?不用有人蓋房子,修馬路水管,倒垃圾?還是要逼剩下的下端人口用一樣的錢做更多的事嗎?後來見到日本的「下流老人」,人老了是沒大用了,但是難道不能創造一些機會讓老人可以貢獻社會嗎? 我不禁感慨,人沒利用價值了就可以用「下」這個字來形容了嗎?不能留一條生路給這些人嗎?你有沒有想過每一個人都可能因為機器取代人類而變成「下端」,每一個人都會老而變成「下流」? 康德說人類應該以其能夠發揮理性思考而被尊重為目的。或者,人類因為文明與人文,所以該與萬物有所不同。 但是,人類之異於禽獸者幾希?或者,人類其實真的是禽獸不如? 自己當了很多年的學生,如今記得最清楚的竟然不是老師課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