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跨領域與CMU
談到跨領域,資訊工程是個容易被其他領域跨或者是去跨其他領域的科系。 要做到跨領域課程,學校要提供方便跨領域的結構,課程,學位等沃土,慢慢來培養這個氛圍。
所謂跨領域的學習,不是要把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學生都訓練成多個領域的專家,而是讓他們能夠理解不同領域的語言,嚴格來說其實就是人,然後彼此才能好好合作。 X-Village的目標就是在做這件事,也希望從此當作起點,把成大活絡起來。
但是,難道不跨領域就不好嗎?當然不是,專注在把自己領域做深也是要被鼓勵的,不過我相信在未來,這類的人應該會在20%的比例以下。
如何做? 卡內基美崙大學(CMU)的資訊系給了我們一個不錯的參考。
CMU有非常傳統的Computer Science領域的學位,但是在很多年前是致力於兩個非常適合跨領域的學位。
第一是機器學習/人工智慧。 machine learning自己不太能做什麼,絕大多數要找一個應用來呈現,所以容易把其他領域的東西跨進來。多年前,我自己就用RNN來做音樂合成。
第二是機器人。在機器人裡面,computer很重要,但是這在傳統上是機械/電機的領域,因為沒有機電整合機器人難以呈現,所以剛好可以被人家跨。
但是CMU沒有停下腳步,我們發現他不斷製造跨領域的養分,於是他慢慢把科學與藝術,人機互動,科技與音樂,語言技術,計算生物,一個一個給放了進來。
一開始當然是以幾位不同領域的先驅來驅動,慢慢地當這樣子的有機體建立起來,對話就會展開且頻繁,領域的界線就會模糊起來。五年,十年,我們就可以看到成果。
我最近看到一篇講跨領域的文章,文章中說要做跨領域就要先讓領域的高牆倒下,我並不以為然,這與前一陣子聽說政府一聲令下要推開源軟體類似,開源軟體是從社群自己長出來的,沒有事先長期的養分怎麼可能長成?
學術的行進多半是用自然與滲透的方式進行的。如果政府或是學校要做跨領域,那麼提供適當的養分就夠了,揠苗助長式的強推不會有好的結果。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