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月開學的murmur

剛剛陪女兒單純用IDE把超音波與馬達都測完,搞了兩個多鐘頭。我說,「我累了」!立馬被反嗆,「我更累好嗎?」「因為你是我老爸我才願意陪你玩好嗎?」「為什麼電腦這麼笨不會判斷我少打了一個分號?」
她說會這麼嗆是被我教壞的


回家murmur了一下,D跟我說,考試對學生是最好的了啦!因為考試有標準答案,我們比較會對付。你那個課沒標準答案,還要搞什麼積分賽對抗賽,誰理你?
現在國中小女生說話都這麼嗆嗎

我的課只要程式實作份量加多加難,選課人數就會下降,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
問題是我是個不善於用講課方式傳遞知識經驗的人啊!
以後要把AI擺在課名裡面嗎

鵜鶘律師說,真正的敵人往往來自你的身邊,當然也不會擺明。剛剛領略到了。

話說,他演的柴田勝家很有氣概。


引發動機是教育專家告訴我們這些老師的金科玉律。所以我與 胡敏君 (Anita Min-Chun Hu)老師想合作開一個機器學習的課程模組。少講高大上的數學,多讓同學從遊戲中用機器學習解決問題。 
預計開始把機器學習放一點點在自走車對戰這門課裡面,第二門課用機器學習工具打電動,第三門課會讓學生用機器學習與VR解決機器開車問題。
這樣再引不起學生動機,我就要來去退休不玩了。

聽說國中開始寫程式很變態,那麼國小開始拿烙鐵是不是也很變態?

這裡剛好有五個變態。來呀!關門!放狗!

假如工數,線代等是理論,訊號等是應用。一般來說是先上「完」理論再上應用。但是微分方程與特徵向量都上過了,到訊號這邊卻通通不會。同樣的,「應用課」上「完」了,到了要實作時卻通通不會。

單兵老師如何處置?

當老師前幾年,聽說要把課講好講滿。一本教科書至少要講3/4,年輕氣盛,一班要當掉1/2以上。之後開選修,常發現需要的先備知識學生這個不知道那個沒學過,所以只好自己又講一遍,一樣在趕課,還是當掉1/3。

想來慚愧。

成大第一到大四不分系也試著想要走過陣痛期。因為學生自學,自律與自強的能力經驗都不足,所以可以想見會遇到撐不下去,甚至是擺爛的狀況。我上學期打分數就已經很不客氣了。
也許你會說,學生還年輕不懂事,以前也還沒充分探索自己,該對他們鬆一點。但是在一再地說明真實狀況之下還是這樣,也只好下重手了,不然要讓他們麋爛下去嗎?之前我在講大學專題與專案課程的問題就是在講這個。
比較起來,目前 X-Village還存活下來不怕辛苦還願意加入接下來的專案被 Kun-Ta Chuang與我繼續苦毒的學生強太多了。
要選擇有自由探索規劃自己課程的方便,就要付出代價。能一路撐住的學生,用這種方式在大學求學才會得到念大學真正的好處。
昨天談到自學和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的解放和革新,正好引介出這篇我上周看到時就想分享的網誌。不過建議各位再看這篇之前,先看我昨天寫的那篇文章,會更為理解我這篇的來龍去脈。
作者黃岳涵,現年十九歲,在體制外教育的背景下長大,也因此經歷了相當的自我探索與思考。也經歷過體制內教育,讀過一學期國中、一學期高中,參加了會考與⋯⋯
更多
MEDIUM.COM
我即將在舊金山展開第一學期的 Minerva 生活,而這是一篇寫在開學之前的回顧文章!我喜歡透過寫作整理想法。


不要找我去講AI,高大上的神壇會讓人暈船。

我不過懂一點機器學習的皮毛。

以前我認為訊號與系統以及數位訊號處理算是理論課,30年前我的老師只有講課考試,沒有實作。我自己花了很多年才算有讀懂一點。如今我認為該算實作課,是線性代數,工數這類基礎數學課的實用。

大家認為呢?

開完 X-Village的期初專案會議,騎著車回到家附近都十點半超過了。補習班的燈還亮著,看到有家長來接小孩,看來好像高年級,不然就是國中。
我在想,這樣子每天親子相處的時間還剩多少。想到DJ沒補習,功課很普通,常在想要不要讓他們去補習,可是我捨不得親子相處時間,卻也不知道繼續這樣下去是好還是不好。相信很多家長也都跟我有一樣的矛盾吧!

有人質疑,假如一般型大學的課都偏向實作,學生多數不會來念理論,以後研究要怎麼做下去,那麼不如讓學生去唸技職大學或是類似的學校就好。這個說法對嗎?

試著在整理大家的看法不要罵我

我覺得多數人誤會布魯克納了。
他事實是只寫過一首交響曲,長度約是九小時。

#有沒有人連續聽下來過呢

有一次聽到一種說法不知道是對的,還是不對的。「念中文系是得不了諾貝爾文學獎的。」

我在想,念電機資訊的不知道有沒有比較有希望?雖然我很崇拜以撒艾斯莫夫,有沒得獎對我都一樣。

有一種說法是,進到大學就滿18歲,就是大人了,所以不管怎樣他們都要自己找到出路。

如果他們在18歲之前就少一點紙筆測驗,多一點生涯探索的話,這樣做應該就是對的吧??!!不然算不算有點不負責任呢?

今天賴明德老師講的最激勵人心的話是「把做到世界第一來幫助更多人當作自己一生的目標。」
例如:
1. 讓百分之一進到動物醫院的動物都可以獲得妥善的醫療。
2. 讓每一個癌症患者可以好好多活半年。
以前我也有這種志願,例如,讓台灣的系統晶片設計領先全世界或是做第一位了解人類是怎麼理解音樂的人。不過都沒做到,所以早早就放棄了。
今天,我終於又被燃起了鬥魂,決定要開一家有著世界第一跨領域學習氛圍的冰店。


今天與教務長討論 X-Village的開課是在暑假,但是以現行辦法學分需併入新學期計算,那麼學生就有「表面上」嚴重超修,事實上卻沒有的狀況。目前雖然有解法,但是老是用專簽管道也不是辦法。
我提議如果學校有第三學期就可以輕易解決這個不合理的現象。才剛說,教務長馬上告訴我,學校剛接到技職司的公文,公文裡禁止大專院校排任何彈性時段與學分課程,更不必說第三學期了。
上週我才在說希望促成第三學期的制度。看來要食言了,也滿肚子疑惑。教務長說,這些制度如果由教育部明文,那麼「許多大學」的老師就慘了。我聽了也感到慼慼,哎!一切都是不得已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