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7的文章

學生口試時我壓力也很大啊

圖片
這幾天真是忙碌,檯面上除了營隊與碩士班學生口試之外,檯面下要處理的事之多之複雜,實在不是過去當單純教授時的我可以想像。 上午過去協會討論在雲林與花蓮開課的事。本來該去休息一下等十一點的口試,但是不放心,又轉到樓上去,示範給花蓮的孩子看怎麼焊電路板。 學生一定會認為口試的時候,壓力都在他們的身上,指導教授只要在旁邊看,問問題,不然打瞌睡也行。照我今天的狀況,我是應該要在學生口試時躺平才對,實在太累的。 二十多年來,學生口試時我是不會說一句話的,也任由委員決定通過與否。所以,我的壓力很大。以前是怕丟臉,現在是怕學生回答不好,被當掉怎麼辦。 在學生報告完,通常會請學生到外面去。這時,我會把委員問的問題,而學生確實有做,卻答不好的,或是無法做好的原因,一一幫學生解釋一番。 今天的口試從上午到下午四點半才結束。三魂七魄跑掉了一半,開車回家時我開得非常慢,深怕出車禍。回到家,躺下來,醒來時兩個半小時過去了。 然後爬起來聽D彈鋼琴,幫她指出錯的地方,D星期六要比賽,做爸爸的因為都在忙別人的事,沒辦法陪她去,很愧疚。 然後,開始使處理手上的事到剛剛。 還好,我有一群好學生與好夥伴,不然,怎麼可能做好這麼多事。只能說感謝上帝了。

開心與吃飽

圖片
這次的花蓮小朋友到台南來參加營隊,主要負責教學的是成大資訊系的大學部學生,真的是超強的一群,真的是很認真在教小朋友。 大家的壓力有點大,一方面要擔心課沒上好,一方面要擔心小朋友沒照顧好,一方面要擔心大家沒吃飽,還要擔心花掉我太多錢。原以為對大學生應該是不太難的事,可是大家都繃好緊,深怕沒把孩子們教好。 XD 那真是我的錯。其實,要把每一個小朋友都教好,不管是多厲害的老師也是做不到的。 我最大的錯誤是每天還要背後指指點點,這個我要確實反省,以後開放手讓老師們用他們覺得最好的方式來進行。 Program The World有兩個KPI我重覆一次好了。 希望這樣子,大家可以開心一點。 1. 上課的老師自己要玩得開心。  所以飲料宵夜真的不必問我,假如這麼簡單就可以讓大家開心的話。真的不必幫我省錢,所以烙鐵起子焊錫可以每人一組。雖說便當以80元為準,但是今天下大雨,孩子都很努力,放縱一下也沒什麼不好。總之,大家開心最重要。經過這一個禮拜,我打賭一定會有幾位孩子長大後還會記得各位,那麼所有的花費與心血都值得了。 2. 孩子要給他們吃飽。 對部分孩子來說,一個80元便當可能是當天最好的一餐,甚至是唯一的一餐。連續七天給他們吃飽飽,又吃得好,又不怕被別人說沒吃完太浪費,可能是出生以來僅有的奢侈。我希望他們永遠記得這七天,回去跟同學炫耀後,再引來更多的孩子一起努力。那麼所有的花費與心血都值得了。 其實,有沒有把每一個孩子都教會自走車這件事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這七天是他們一生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所以假如各位因為壓力大而表現出不快樂,孩子們也會感受到。 所以請大家快樂起來。 不要管我說什麼。任何你們覺得可以讓自己開心起來,讓孩子們感受到你們開心的事,就去做吧!

談大學破格錄取

排名越前面的學校往往談到破格錄取特殊的學生時都會害怕。 怕什麼? 竟然是怕這些破格錄取的學生會畢不了業。都還沒進來就在擔心,為了避免擔心,所以乾脆不給進。真是怪哉! 其實,現在的大學生會畢不了業絕對不是資質不好,而是根本不念書。 成大資訊系已經有收體保生,而且有專門的教授在帶,不僅體育表現好,連帶的對教授的研究都有幫助。接下來,希望我們會進一步通過收資保生,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回李忠憲教授之「中國好棒棒之養套殺德國版」

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假如連德國這一個等級的強國都一點辦法也沒有,那麼台灣有辦法在 李老師所說的,「中國能容忍的唯一贏家就是中國」這種可怕的思維模式倖存嗎? 答案應該是悲觀的。 全世界最缺乏的,也最不容易打造的,也是中國最不容易複製的是什麼? 我認為這是台灣要來深切思考的。 在只能中國是唯一的贏家的「戰略模式」下,地球應該會無疑的更快速地進入滅亡的階段。 我知道台灣有很多人覺得不靠過去與中國一起發展會是死路一條,所以積極在為中國的很多策略與作為解釋,但是,以我這個工程師宅宅的淺薄看法,假如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選擇要靠過去中國那邊,台灣只有死得更快而已,所不同的是,這次是一大堆國家跟著台灣一起死。假如覺得要死一起死這種想法沒什麼錯的話,我也是沒意見,反正我一個人也影響不了什麼。 讓我們記得秦國統一六國之後所發生的一切,民不聊生就是一般現象,那時科技力量不高,災難只會集中在中原地區。如今全球化與科技化的力量會使那一天到來時我們再也找不到一處桃花源可以躲藏了。 從歷史來看,一個大一統的帝國絕對不是種福氣。讓我們放下一統天下的錯夢吧! 希望中國的有識之士可以覺醒到這是一個多麼嚴重可怕的問題,一起幫忙來踩煞車。 以下是李忠憲教授的貼文。 「中國好棒棒之養套殺德國版」 (德國經濟週刊 15/2017 閲讀筆記,文長慎入!捉到了!德國經濟週刊逢中必反!看完之後覺得台灣只有電子代工、紡織業、石斑魚、虱目魚和後來的IC設計等領域,真的是太幸福了(大誤)) 中國在川普的時代就是自由貿易的救星,是重商主義的同義詞,許多德國中小企業都在中國擴大規模,今年三月慕尼黑拜仁足球隊已經在上海開設了辦事處,中國有一億三千多萬的球迷,世界最成功的德國足球隊征服世界成長最快的足球市場:慕尼黑拜仁前進中國。 通常德國中型企業到中國會擴張的非常快,今年三月,慕尼黑拜仁在上海成立辦公室,在青島和深圳成立足球學校。這是一場古老的遊戲,當哪裡有巨大的市場,德國人就會到那裡。中國人也很高興,因為會有巨大的技術轉移。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情,但是真的是這樣嗎?中國轉向資本主義大概在40年前,現在是一個大出口國,有便宜的工資和廣大的市場。機會稍縱即逝,德國和中國的足球盛宴是最近的例子。尤其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主義,讓中國這個「資本共產主義」的國家得到一個很好的機會...

「人文力」,「科技力」與「公民參與力」

今天不小心想發起一種教育方向,來跟STEAM別一下苗頭。 THC = Technology + Humanity + Citizen 還是 HTC = Humanity + Technology + Citizen 「人文力」,「科技力」與「公民參與力」 ㄎㄎㄎ

奴性

延續前一篇,談到老師與學生都「好怕」很多不該怕的事,教育真的是應該負很大責任。 除了我提的這15點,其他臉友所提的也不少,原因很多,我覺得「奴性」二字算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服從性」與「奴性」很難區分。服從本身不是壞事,但是我認為「奴性」的可怕在於不分是非的服從。 「奴性」也許是自古以來帝皇為了統治方便從教育上著手的陽謀,導致即使是這個皇帝很不好,大家還是拼了命要保駕。 這樣子的奴性是不分是非的,甚至是不問是非的在執行上面交付的任務,這是非常可怕的,可怕到上面要你殺人你就想也不想地去殺人這種地步。 在這種具備「奴性」的團體裡面,一個僅只是與眾不同,有一點不乖,偶而放放炮的人,往往日子都會比其他人坎坷一些。 而之所以會產生奴性,除了不分是非之外,可能還有一種很自私的念頭在作祟,也就是只要我服從上級就可以保全自己,甚至是可以順著這部樓梯一步步往上爬到有一天也可以變成「上級」。 這樣子的想法的人一旦變成上級,因為過去被「奴」了很多年,媳婦一但熬成婆,那會更可怕地不顧一切排除異己,變本加厲地想「奴」下面的人,被上面的人奴。當他爬到不能再高的地步,那就變成一個獨夫了,這樣子的例子歷史上還缺嗎? 而所謂的排除異己的意思是,不僅排除自己的對手,更進一步敵視那些不願意被奴的人,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意思,因為怕自己被幹掉。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以非常多論文升到很高位置的教授往往會以論文數量不足為理由擋下有才華的年輕人,絲毫不考慮因為領域不同所造成的論文數差異,甚至用自己都達不到的標準要求年輕教授。 至於這樣子的人有天變成上級之後對其他人不留情的整肅一事,對岸中國一天到晚在演著很殘酷的戲給我們看。 要怎麼去除「奴性」? 從孩子小時就培養「人文思辨力」與「公民參與力」,並且設計大大小小活動來產生實體經驗,而不是只看讀書卻光說不練。 除此之外,我想不出還有其他方式。

好怕「好怕」

我們的教育以及目前的教育體制把每個人都弄得怪怪的。我舉些例子。 1. 好怕錯。好怕失敗。 2. 好怕把東西弄壞。 3. 因為幾個想像中的小缺點就不敢進行整件事。 4. 喜歡挑毛病。 5. 喜歡用最小的代價達到最大的效益。 6. 好怕人家說話。 7. 常常會議開一大堆,但是議而不決。 8. 老是把長官的意見當意見。 9. 一定要把每個孩子都教會不可。 10. 一定要把進度教完。 11. 好怕孩子出錯。 12. 好怕自己教錯。 13. 好怕承擔責任。 14. 好怕放手給孩子。 15. 好怕跟別人不一樣。 還有一堆。 所以很多事不敢做,很多事做了也不開心。 想想看,你不開心,孩子看了你不開心後也會不開心,何苦? 想辦法讓自己開心起來吧! 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 Program the World Association 的第一宗旨就是讓老師可以開心。

讀書心得:不要試圖建立道德

圖片
臉譜出版社的書常常讓我有腦汁乾涸的感覺。 聽到道德二字,我們最常想到的可能是老子,但是「道德經」讀起來卻與平常我們在談的道德不太一樣。 有道德是好的,沒道德是壞的。但是這個觀念真的是對的嗎? 也許,我們從來都沒有好好審視「道德」是什麼。一般的道德與老子的道德到底差在哪邊?恐怕也不是一般人分得清楚的。 當我們講這個人有道德,那個人沒道德時,往往只是「道聽塗說」,「人云亦云」,最好的狀況也許就是種「直覺」。這真的好嗎? 這是本我還要花多一點時間才可以看懂的書,不過這本書的最後一節說的是 「不要試圖建立道德」如大鐘般敲打著我的腦袋。 俗話說,當你用食指指著別人的時候,不要忘了還有四隻手指指著自己。 這幾年來,因為時時要處理  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 Program the World Association 的事務,常在不同地區跑來跑去,聽老師們講當地的事,我越來越覺得自己過去常指著人家,說人家的缺點這件事感到羞慚,那時真是以道德正義的使者自居。假如各位不嫌煩,去翻我三四年前的貼文就知道了。 這兩年來,我漸漸了解與人為善不見得就是鄉愿 ,姿態壓低也不見得就孬 ,但往往是把事情做滿做好的關鍵。難怪聖嚴師父會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壞人。 過幾年,把這本書多讀幾遍,有了心得後再上來報告。

讀書心得:末日生存的必須

圖片
科幻片常有地球上發生大毀滅事件,整個地球的電力,水,糧食生產等等一時間全部斷絕。這個又分兩種狀況,一種是殘存人口很多,一種是99.9%的人都死了。這又把人類能對應的兩種做法,一是跟電影「水世界」或「衝鋒飛車隊」一樣,開始搶奪資源。二是,想辦法活下來,然後讓文明能接續下去。本書的立論是以後者為主。 過去我以為百科全書是因為要教人懂更多知識才發行的,看到這本書以後才知道有一大部分原因是為了末日到來延續人類種族才編纂的。 根據這本書所說,因為作者是英國人,英國境內大約需要一萬人,其中能生育的女性要佔40%,機會比較大。 過去我聽過費曼或者是某化學家談過,遇到這樣子的狀況,只要留下物質有關原子與分子的組成與動作基礎原理,甚至是一張週期表就可以回復文明。不過我有點存疑,我想那是他們在被要求用最精簡的方式回答此一問題下所做的答案。 我也聽過佛教的地宮或是一些國家保存植物種子也是為了類似原因。 不過這些都不如一本教戰守則來得實用。 這本最後一個知識人就是這麼一本書。 從巨變開始第一第二年內,如何做到基本生存開始講起,例如過濾乾淨的水以及如何運用廢棄超市的食物讓自己可以多活一陣子。接著如何恢復耕種,取得基本物資,然後運用物理與化學以及可以輕易找到的機具儀器,甚至教你自造,重做部分生活所需的化學物品,讓生活盡快恢復舒適。然後是醫學,最重要的是在不剖腹的情況下協助生產,因為那時每一條命都重要,復刻車輛與電子通訊,最後談到科學的基本方法的傳承。 把這本書充作某種程度的技術介紹書真的不錯,不過我想到底多少孩子可以讀完,其次,這本書裡面的很多方案要是可以有進一步的操作手冊就更好了。不過,條件是,紙本書在這次的大毀滅裡可以殘存下來,因為放在電腦裡的文件大概都會保不住。 多數人類,尤其是住在城市裡的,遇到災變,應該都活不下來,包含我在內,因為我們都跟自然脫節太久,擁有的知識技能都很片段。我相信在某些地方靠自給自足,不依靠自來水與電力公司的人應該機會比較大。我把末日後人類文明的希望寄託在這些人的身上,我自己應該撐不過幾個月。 話說,來個災變,最好是人類究由自取為原因的那種,末日重建後的人類文明,希望可以多尊重地球上的夥伴鄰居。自從人類文明開發以來,應該有80%的物種都「被滅絕」了,說人類是地球最大的腫瘤一點也不為過。

讀書心得:有可能在台南開一家不太會倒的音樂咖啡店嗎?

圖片
趁著DJ拖著媽咪去其他地方玩,我因為不太舒服,在旅店裡待了一上午,決定去書店看看。這家在東京首屈一指的書店素樸到我覺得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跟台北的誠品比起來,這真是一家書的專門店。 在書架上看到這本書,雖然一字不識,但是還是拿回家當圖鑑與參考用。這本書介紹了在東京都裡出名的以爵士樂為主的場所,包含為數不少的咖啡店,茶店,還有演出場所。當然有另一本是以介紹古典音樂場所為主的。 這類咖啡店都有不錯的音響設備,多數是傳奇的音響,其中又以JBL與Altec為主,少數才是近代的設備,部分有現場演出。 我因為不住台北,不知道台北類似的店多不多,維持的狀況如何。在台南,類似的店就是以古典音樂為主,其他類別的音樂為輔的「響響」,有一部狀況不錯的平台鋼琴,空間不大但是聲音還可以接受。三年前,響響可能一個月就只有一場音樂會。響響的主人真是佛心,場地費不高,幫忙印宣傳海報與介紹。多年來我一直倡議回到古典時期的音樂會形式,所以起始辦「吳天泰老師獨奏會」,吳天泰老師每二到三個月在這裡辦一場音樂會,即使吳老師在台北場往往一場來個40人都不是問題,曲目特殊時,往往可以把只能容納50人座位的場地塞進了60人,所以有些朋友是甘願站著聽的。所以吳老師的音樂會除了傳遞音樂之外,演變成好朋友每隔一陣子來個大聚會的機會,大家各自帶著點心與飲料過來參加,那種歡樂氣氛,實在是難得。 但是在台南,即使我很努力在推廣這個系列高品質的音樂會,但是要超過20人真的很拼,來聽音樂的人有七成是常客,只有約兩成是新加入。南北差異真的很大。 我本來是以為台南人在音樂上沒有台北人的興致與水準,但是這麼想也許是種膚淺了。 最近聽到一種說法,那就是住在台北很寂寞,所以一定要想法子出門去找朋友,不然日子很難過下去。而住台南的人往往喜歡待在家裡,三不五時到親戚朋友家串門子,這樣子的生活就很自足了,所以有意願出席音樂會的人就少了。 也許大都市本身就是寂寞的吧! 在東京的街頭,真是熱鬧到不行。但是我走在秋葉原街上,一堆穿著各式cosplay的年輕男女在街上攬客,進入到店裡面,看到中國客一大群一大群買著商品,看著電動玩具店一排排坐著的人們,在麵店裡三兩客人飲著酒抽著煙,我感覺到極度的寂寞。 也許這就是東京可以有這麼多經久不衰的音樂咖啡店。 只不過用聲音不錯的音響,播放著經典的黑膠唱片,搭配除了...

讀書心得: 如果你願意,讓我為你上一堂課

圖片
「有人文素養的人,一但遇上挫折,不會只依本能反應。而會進行反思....」,這是這本書裡的一句話。   蕭里斯先生為了探究窮人為何貧窮的原因,於是選擇到監獄裡去訪視正在坐牢的窮人,其中一位女囚的一句話,「窮人為什麼窮?因為他們沒有下城(Downtown,指的是)商業區那種道德生活!」   什麼是「下城的道德生活」?她與蕭里斯得出的共同結論是「人文」。於是開啟了將近20年的「克萊蒙人文課程」的「人文講習班」。這個講習班開設的地點從牢房到貧民窟到戰地到沙漠到一般孩子的教室,從美國境內的大都市到阿拉斯加到中南美洲到韓國。人文課程的講師都是知名大學裡相關課程的教授。   人文課程該包含哪些,在此一故事裡涵蓋了,道德哲學,藝術史,歷史,文學與邏輯學裡的經典作品。這個計畫當然會受到比當初我創辦Program The World,一個大學教授要到偏鄉教學科程度不好的孩子寫程式,更受到質疑。   「去博物館與美術館看展覽可以免除貧窮嗎?」    「讀但丁與塞萬提斯的作品可以脫離貧窮嗎?」    無論如何,這個課程已經經營了這麼久,確實也有很多學生回到學校,到底有多少比例可以從此脫離貧窮,書裡面沒說,我猜想會有一定的比例,畢竟在美國,大學不多的情況下,能半工半讀(這些人當然只能這樣),然後拿到學位,生活自然會有所改善。所以,我們不需要因為還是有些人繼續在貧窮線下掙扎而說這個課程無用。對Program The World來說,我也清楚,事實上能讓孩子長大後靠程式設計過活的比例應該也不高,能幫一個算一個,同時,Program The World的課程也開始把資訊科技融入到人文學科,如音樂,社會,體育,美勞等領域了。這個容我過一陣子再來說明。   看到這一個故事除了感動,還是感動。本來我好一陣子以前就想要寫這篇心得,但是卻因為太忙還放下。書躺在沙發邊有一陣子,前幾天一個人在家,工作累了,癱在沙發上聽音樂時,又把書來起來翻一遍,心中卻有另外一個想法。   若是從西方的科學發展過程來看,科學是從哲學來的,也可以說,照前面對人文課程的定義,今日的科學昌明莫不從人文學科發生的。但是今日的科技進步,幾乎到了失控的地步,是否意味著,從人文學科出發的科學是否已經...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

圖片
上禮拜去見蔡詩萍大哥,一方面是上節目,一方面是自薦一部我負責的紀錄片與新書。 節目開錄前,蔡大哥問一些事,我談到我的阿公。 阿公是個平凡的人,但是在我的書,「做孩子的重要他人」裡,我談到他是一個受鄉里敬重,卻唯獨不受親戚接受的人。那個時代,不事生產的書生是被鄙視的。為什麼會受敬重呢?我只能從很小的時候的回憶,知道他在日本時代與228那個年代做過一些事,到底做過什麼事,知道詳情的人應該都不在了。我比較記得的事是,阿公教我毛筆字,釘凳子,看國劇以及幫我看病收驚。我永遠記得阿公只要外出,一定是西裝筆挺,冬天會再添一件西裝背心。僅僅是這些前後不相連的片段,阿公對我的影響是一生的。蔡大哥說,可能到縣政府去翻日本時代舊紀錄會找到蛛絲馬跡吧!他鼓勵我寫一篇短篇,即使多數是來自想像,把舊時代發生過的與新世代正在進行的串在一起,一定很迷人。 然後,我在國珍老師的書,「你的獨特,我看見」,看到尉天驄先生所寫的文章,「眾神」。在故事裡,尉天驄先生的伯父做的也許就跟我阿公是類似的。在那個亂世,很多事情的紀錄是留不下來的,而做著這些事的人也許根本沒想要留下什麼,也許就是一種亙古流下來的信仰,這些信仰有些是被具體化,附在一些歷史人物上而成為神,代代受人膜拜,但是重要的應該不是什麼神,而是那種良善,或者說,他們想保護那些良善。 我的母親長年來常常夢見祖先們回來看她,她跟我說,阿公從來沒回家來找過她,是不是阿公不喜歡我們家所以不願意回來?我對母親說,阿公一定變成神仙了,要去救度眾生了,哪有空來理我們。母親聽了我的話後就安心了。 細讀「你的獨特,我看見」裡的每一篇文章都讓我覺得這是一段又一段不容易的得來的生命故事,從身障者的奮鬥故事,新住民的血汗,原住民的無奈,得脫冤獄的死囚,生於中國根在台灣之人的愛生哲學等等,最後用莊子的齊物論作結,當我讀完最後的一篇,對自身在做的事有更深一層的想法。 不管是阿公,還是書中裡的人物,明知道這個世界不完美,甚至這世間每天都有醜惡的事在上演,但是他們沒有放棄,有的是因為家人不放棄他,所以他就不放棄自己,甚至就是自己心中要自己不放棄,如此而已。他們應該都隱隱約約知道兩件事。 一,即使是再怎麼微不足道的人也可以改變世界行進的方向。 二,這世界上有著無數的美好值得他們去奮鬥。 Program The World接下來該做的最重要的...

知識有價嗎?

我是「羅輯思維」的忠實聽眾,雖然我不盡然同意其說法,但是因為內人也在聽,所以茶餘飯後就變成兩人討論的話題,偶而也把DJ兩小拉下水來一起磕磕牙。好一陣子以來,對於這種一個人對著鏡頭講一個小時還可以有這麼多人支持這件事感到厲害。後來,羅胖成立了「得到」App,開始讓人們付費來聽,不久之間,「知識經濟」突然竄紅了起來,知識從「無價」變成「有價」,很多人都說,這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接著,「羅輯思維」的視頻播出最後一集(老實說我有點失落),顯然,從事知識經濟的新創者似乎找到了一條獲利的路,估值越來越高,所以不必再靠視頻來吸引觀眾。 然後沒多久,火熱的知識收費突然間遇到瓶頸,當初宣稱的美好似乎不是這個樣子,有些原來要收費的又變成不必收費了。接著,開始有業者「出事」。 當我們說「知識無價」時,其實不是說,它是免費的,而是無法衡量其價值,它可以是什麼都不是,也可以是用來創造巨大收益的。若是說知識是免費的,那麼我們這些「本來」靠「知識」為職業的老師不是都該去喝西北風嗎?此外,我們也常看到很多教著各式各樣不同知識的「班」,不管是現場還是函授,都是有收費的。真正有用且人們需要的課程,收費應該是種常態。 若是說,開班的人必須是大家耳熟能詳,那麼「羅輯思維」與很多知識網站上的人物不僅是耳熟能詳,還是「網紅」,甚至是「網紫」了, 應該比傳統開班的人更有公信力了吧? ??但是觀諸一般的「班」,收費標準反而是較高的,為什麼很多是可以支持的下去的,反而這些所謂知識經濟的大咖卻好像不行呢?我比較能隱約感覺的是這些所謂當今的知識經濟比較像泡沫,而傳統的知識經濟面對的群眾數目沒那麼大,不僅耕耘比較久也比較多線下面對面的活動,相比之下比較沒那麼泡沫,或是根本不合適以泡沫稱之。 對於當紅的知識經濟,我實在沒研究,但是老覺得這個跟所謂的「新媒體」差異不是太大,或者說,都算是媒體,只不過換了個名字。但是當新媒體也面臨了經營困境時,我不禁在想,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不管是「知識網站」或是「新媒體」,對我來說都很有用,目前我自己也常會閱讀來自這方面的文章,但是往往也被這些文章給騙了。比較不嚴重的是,這些都無法如一般號稱可以提供知識含量足夠的文章,我自己覺得最大的問題是,累積真正有料的知識是需要時間的,而這些媒體與網站的要求卻是要天天都能有知識量夠的文章,所以除非背後有一群數量龐大的有料的文章供...

黑孩子的光明心

黑黑的陳爸在講台上講他16年多來在偏鄉的努力,從家裡的客廳容納得下的幾個孩子教起,到今日幾百個偏鄉孩子在「孩子的書屋」裡唸書,成長,玩耍。我在想,怎麼有人傻到傾家蕩產,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在做這樣子的事。那一次我的演講題目是「找尋一生的志業」,聽陳爸講完,有點慚愧,所以從那天起,我告訴自己要更努力。2017年開始, Program The World終於把程式設計課程帶進到「孩子的書屋」。 多年來,陳爸從教孩子們讀書,社區營造,降低偏鄉毒品危害,到今天,為了讓偏鄉的孩子有一條回家的路,開始了一連串的「黑孩子」計畫,從黑孩子咖啡一直到這本黑孩子繪本,不管是不是從書屋裡長成的孩子,只要願意回來共同參與家鄉計劃的,這裏有清香空氣,潺潺溪水與豐厚情意,再過個十年,黑孩子們一定可以在這裡建立一個理想國度。

前言:成功大學藝術中心2016雙年展 - 尼安德塔人在做什麼

在早期西方的定義裡,大學是學者與專家聚集的地方,後來大學演變成一種學校,這個地方的成員於是多了學生。又有人說,大學是社會的良心,晚近,許多國家的重要運動常起源於大學。 不過,目前台灣的大學的角色有點混淆,有人認為大學應該把學生訓練好以便就業報效國家,近幾十年來,政府認為大學是作研究的地方,對產業,對社會要有貢獻,但是基於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政府官員裡很多來自大學教授。 我自己覺得這些都過於複雜,也對大學有過多的期待。在我的心目中,大學就是個提供學習機會的地方,雖然大學並非是唯一可以提供學習的地方。 所以當我被委託以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為策展主軸時,沉思了許久,一直到我把主軸,「終身學習」,確認後才答應擔當此一重任。 2008年,參展人之一的政治大學歷史系彭明輝教授有一次對我說,「要求人家終身學習卻自己從來不知道要終身學習的往往就是大學教授。」初次聽到這句話時我當場反駁,「以我自己而論,我一項在崗位上努力做研究,研讀新的論文,相信多數教授也都會這麼做,你怎能說大學教授不會終身學習呢?」彭教授說,「大學教授是被付了薪水來做這件事的,這本來就是份內之事,跟終身學習何干?所謂終身學習,最基本的是,每十年找一件自己不會的事,從學徒的心態開始至少到了入門的程度。」他又說,「以一般技藝的學習而論,一千小時是為入門,要到一萬小時方能稱為專家。」 彭教授的話對我有如當頭棒喝,原來我離終身學習之路是那麼地遠!從那個時候開始,終身學習這件事對我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當我決定接下雙年展的策展任務時,我決定把終身學習當作主議題,而Maker當作副議題。所有受邀參展者必須從事「自造」的工作,他們的「自造」項目必須是與他們目前在工作崗位上被要求所做的事務當中自己尋找出來的。「自造」的範圍不限於2009年以來從美國發起的自造者運動所多數涵蓋的範圍,重要的是自己做這件事。更重要的是參展人必須體現終身學習的精神。 參展人從30多歲一直到接近60歲都有,每一位都必須符合上面的條件。舉最年輕的兩位為例,許喬菲教授過去當過護理師,然後是幼稚園老師,甚至本來要自己開一家幼兒園,但是她一直沒有忘記自己愛畫畫,最後決定來個人生大轉彎,從大學部工業設計系開始念起,最後取得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博士學位,目前在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擔任教職。而宋培弘先生在美國求學時唸的是紐約大...

菜英文

我的英文不好,寫論文時,常被審稿委員嗆英文給他們看嘸! 那年頭沒勇氣,所以花了錢找來「外國專業人士」來幫我改。林北勒!還是被嫌英文爛。 一次我就懂了啥回事。自此,我沒有再花過錢請人來改。多年來在被退稿與被接受之間盪過來盪過去,每次都被嫌英文爛,不是林北不願意改進,實在是努力過了照樣被嗆,不過,林北還是活過來了。 我後來想通了,我做我想做的研究,寫論文是我對自己的報告。 前幾天被接受了一篇會議論文,照樣被罵到體無完膚。 我想,X的,林北論文裡的方程式,圖表,測試資料,實驗結果都這麼完整,用猜的也知道我們學生很努力很實在,阿你是目晶給ㄌㄚˊ肉糊住嗎?話說回來,這次的審稿委員把這麼菜的英文的論文給拔出來,偶還是很感恩啦! 我想我都已經到快退休的年紀了,還有很努力在做研究,已經很對得天地君親師了。 話說, 6/27的技術發表會,林北就說, Program The World以後的技術與使用文件一律以「繁體中文」為先,ㄟ,也就是「正體」 中文啦!

通天博學士

昨天與蘇老師談了一整晚,直到深夜,蘇恆誠老師對我來說,就像是通天博學士,每次一談起天來,都覺得自己好淺。 昨天談到有一件事是我可以做的。 「讓孩子在計畫初期就參與討論,讓他們自發地找出心中的動力。」 「看見家鄉」計畫要這麼啟動,我要來找一流的引導師。 有一件事我是錯的。 「給每一個人有出頭帶領大家往前走的舞台,這樣反而是一種監督。」 真的是深到讓我了解到自己的淺薄。 有一件事是我不要管的。 「不管政府要做什麼,一定會把它搞爛。」 「Program The World」的目前方向的努力還不夠。 有一件事是我無法管的。 「把英文作為國家官方語言。」 雖然我認為透過科技,語言不是問題,但是這件事是有更深一層,我所沒有想過的意義。

詩經黍離

有人問,「蘇老師,你在擔心什麼?」 也有人問,「蘇老師,你求的是什麼?」 我在的某群組談論到過沒幾年,就要被中國統一,然後繼續討論要怎麼蓋一條高速公路,快速鐵道或海底隧道從福建到台灣。 我看了心裡其實很難過,無法發一言。我們都是長在這個島嶼的,怎麼會不管是去了中國多年,甚至也沒去過中國的,講起這件事來,沒有一絲一毫擔心呢? 我知道中國這以「後來國家的優勢」幾年來從谷底急速上升的那股我們這代所沒見過的繁榮,我知道中國的硬體建設,尤其是鐵道工程的厲害,我知道中國連軟體,甚至是社會水準也一直上升到快要超過我的們水準,我知道中國一線城市的教育辦得真不錯,我知道在中國很多地方的購物中心有如台北遠企購物中心一樣豪華。 我知道台灣這幾十年因為貪婪傲慢的人掌握了幾乎所有的一切,讓台灣陷入了這樣子的困境。 但是,難道我們談起這件事來,一點都沒有難過的樣子嗎? 當我們見過這一切的絕望後,你會問,美好的日子還會再回來嗎?不管如何,因為這片土地仍有良善,我們就繼續努力。即使,這一切努力終將會白費。 詩經講的這段,是亡國在即的悲嘆,請大家醒過來,希望我們不會真的走上這條路。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鼠輩橫行

沒有文學素養的我昨天去補一下文學素養,看到一半,不禁悲從中來,台上演得開心,台下哭得傷心。想到退休金大減,心裡其實有點痛,但是想到台灣,即使痛,我還是願意。 只是想到,減了的退休金,繳了的稅金,要是被亂用,要是被用來支付把來該是無給職的什麼會的工作人員的薪水,可能有一天還要被用來付這些人年金,我就有點痛得不甘願啊! 我常在想,為什麼這些能選上的,不管哪一黨,都好像是「署」。 註:昨天補的卻讓我很痛的文學素養是「詩經」。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