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有可能在台南開一家不太會倒的音樂咖啡店嗎?




趁著DJ拖著媽咪去其他地方玩,我因為不太舒服,在旅店裡待了一上午,決定去書店看看。這家在東京首屈一指的書店素樸到我覺得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跟台北的誠品比起來,這真是一家書的專門店。

在書架上看到這本書,雖然一字不識,但是還是拿回家當圖鑑與參考用。這本書介紹了在東京都裡出名的以爵士樂為主的場所,包含為數不少的咖啡店,茶店,還有演出場所。當然有另一本是以介紹古典音樂場所為主的。

這類咖啡店都有不錯的音響設備,多數是傳奇的音響,其中又以JBL與Altec為主,少數才是近代的設備,部分有現場演出。

我因為不住台北,不知道台北類似的店多不多,維持的狀況如何。在台南,類似的店就是以古典音樂為主,其他類別的音樂為輔的「響響」,有一部狀況不錯的平台鋼琴,空間不大但是聲音還可以接受。三年前,響響可能一個月就只有一場音樂會。響響的主人真是佛心,場地費不高,幫忙印宣傳海報與介紹。多年來我一直倡議回到古典時期的音樂會形式,所以起始辦「吳天泰老師獨奏會」,吳天泰老師每二到三個月在這裡辦一場音樂會,即使吳老師在台北場往往一場來個40人都不是問題,曲目特殊時,往往可以把只能容納50人座位的場地塞進了60人,所以有些朋友是甘願站著聽的。所以吳老師的音樂會除了傳遞音樂之外,演變成好朋友每隔一陣子來個大聚會的機會,大家各自帶著點心與飲料過來參加,那種歡樂氣氛,實在是難得。

但是在台南,即使我很努力在推廣這個系列高品質的音樂會,但是要超過20人真的很拼,來聽音樂的人有七成是常客,只有約兩成是新加入。南北差異真的很大。

我本來是以為台南人在音樂上沒有台北人的興致與水準,但是這麼想也許是種膚淺了。

最近聽到一種說法,那就是住在台北很寂寞,所以一定要想法子出門去找朋友,不然日子很難過下去。而住台南的人往往喜歡待在家裡,三不五時到親戚朋友家串門子,這樣子的生活就很自足了,所以有意願出席音樂會的人就少了。

也許大都市本身就是寂寞的吧!

在東京的街頭,真是熱鬧到不行。但是我走在秋葉原街上,一堆穿著各式cosplay的年輕男女在街上攬客,進入到店裡面,看到中國客一大群一大群買著商品,看著電動玩具店一排排坐著的人們,在麵店裡三兩客人飲著酒抽著煙,我感覺到極度的寂寞。

也許這就是東京可以有這麼多經久不衰的音樂咖啡店。

只不過用聲音不錯的音響,播放著經典的黑膠唱片,搭配除了醇厚還是醇厚的咖啡,這樣子由歐吉桑或是歐巴桑所經營的咖啡店有什麼吸引人之處呢?我想這也許是多數台灣人所不解的。但是在東京,這仿佛就是喜愛音樂的人們,除了類似Suntory或是Blue Note這些不是每天都可以去的地方之外,可以消磨半天或是一整天的地方了。在這裡,可以與老朋友,往往是店主,談天,偶而也許會交上幾個新朋友,但是我想機會不會太多,但是寂寞如同噬骨之蟲,只有在這裡可以緩解那種疼痛吧?!

在台南生活至今一十八年,台南對我來說,一點也不是個寂寞的城市。當然,我可以到朋友的店裡,如甘單,兩倆,橋上看書,唐恩書店,找朋友談天,不過,即使是一個人在家,我也頗為享受那種一個人聽音樂的孤單感覺。轉角就可以買到一流的糕點,回家用 Lulu's Hand為自己沖一杯極佳的手沖咖啡。隨意從架子的左邊挑一張唱片出來,聽罷就放回架子的右邊去。一邊聽著一邊工作,遇到音樂極吸引我時,會回到Speakers中間好好把音樂聽完,把解說讀一遍。會不會是這樣,所以在台南要吸引人們走出家門,走進音樂咖啡店,甚至是聽一場由音樂家演出再加上精闢解說的音樂會,會是這麼地難。

會這麼關心這件事的原因是我打算在退休後幫自己找一間可以悠閒一點從事的工作,而放唱片,談音樂與音響大概是我餘生還算擅長的事,同時,我也想為了除了吳天泰老師之外的台灣優異的音樂家提供一個表演的場所,甚至是幫他們出版錄音。 至於Program The World的工作,那時我頂多賣賣老臉幫忙募款,教學研發因為涉及資訊科技這種一年千里的領域,還是交給年輕有能力接手的人來主導才是,老子不是教導過,要功遂身退的,不是嗎?

朋友鼓勵我,我來開一家類似書裡的咖啡店,一定不會沒生意,弄不好生意太好會累死我,看看東京的樣子,原以為不會有問題的了。但是仔細想過,除非店面是自己的,不然倒店的機率很高,雖然我在台北的愛樂朋友很多,但我只能把店開在台南,問題是,我並無積蓄可以來買一家店面。

想來想去,我想我還是暫時不要為還沒到來的未來的咖啡店想太多。時候到了,該有這麼一家店出現就會有,那時歡迎朋友來找,順便交關一杯咖啡或其他東西。如果不該會有,那麼在家裡寫作聽音樂,應該也不至於寂寞到哪邊去。

是嗎?是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