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demo很重要
「如果不嫌棄,可以點開影片連結,會繼續加油改進的」
還是學生以及擔任博後的時候,那時電腦裡隨時要有幾個demo,「客人」(也可以稱金主)來的時候要在幾分鐘內把demo跑起來。客人要是不開心就可能不會掏錢了,所以做不好是有代價的。
我記得當年在史丹佛時,會有派對,陣仗就更大了,這派對是研發成果的火力展示,技術不會說話,所以電腦模擬,以至於搞個現場音樂演出,準備要充分。做不好,也是有代價的。
這個印象,或者說是訓練,在我的身體裡面生根,所以,demo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每每在正式上陣前一兩天還在修。星期五的AR音樂會,在11/11第一次正式排練與對外開放, Kai-ya Chang 老師以及 林怡君 (Sophia Lin) 老師指出了幾個Doublebass的左手把位移動速度上的不夠自然的缺點,還有因為Maya與Unity之間不相容的問題造成破面與穿出的問題,我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在修改,事實上,12/11這天還跟學生開過會修正。
說真的,看得出來嗎?以12/13在林森北路的溼地的場地設置,根本看不出來,那為什麼還要修正?因為我看的是明年,後年,以至於將來這個技術還是要繼續精進下去,希望有一天,台灣有一個這類技術的像樣團隊,是務實的,是有市場性的。
我希望尖叫實驗室的成員都像我一樣被感染,以後出社會後都能做實事。
我們今日面對的許多問題都來自於,在台灣很多事即使沒做好,是沒多大代價的。
幾年前,成大在李昆忠老師的帶領下,從虛擬平台開始打造一個多核心系統,李老師對大家的要求是,成果展示的那天,整個電路要在FPGA上運作,因為系統太大,需要兩片以上的大型FPGA,多核心作業系統要能boot起來,因為系統要根據溫度做調整,所以用熱風機吹著系統時,系統要立刻反應,並把系統的即時反應顯示在螢幕上。幾十條線在板子間跳來跳去,那麼多套軟體要同時運作,還要跟虛擬平台boot起來作為對照,上面還要跑一份MPEG影像壓縮的軟體。集結六個實驗室,幾十位學生,半年來沒辦法在理論研究上多花時間,一切只為了在展示當天,系統可以完美運作。
我記得成果展示前一個月,幾位主力學生幾乎每天睡不到幾小時,每次開會,大家還是被李老師電得哇哇叫。
成果審查時,只有成大的系統是這麼運作的。
這個計畫是我在台灣參與過的大型計畫中最熱血的一個,最像我在史丹佛時所看到的,沒有之一。
拿到最佳團隊獎牌,然後呢? 「沒有然後了。」
一切照舊,一樣地台交清成,這個團隊並沒有因此有更多資源來支持,並沒有更多學生願意來被操,並沒有的並沒有的並沒有...........................
做得好卻沒有回報,讓人難過的是做不好也不太用付出代價。
因為做不好沒關係,反正過了今天,明天論文照發,計畫照寫,日子照過,繼續台交清成不變。
這也是每次我遇見 Kun-Ta Chuang 老師的談話時所不變的話題,幾年了,我們對台灣的憂心從沒改變過。 洪士灝 (Shih-Hao Hung) 老師說的「務虛不務實」正一劍刺中問題的核心。
我沒有坤哥與士灝兄的堅持與毅力,所以經過那一次「戰役」之後,我把OpenESL整個原始碼交出去,還外帶培訓,完整交接後解編尖叫實驗室這個領域的團隊,徹底對這個領域割袍。
從此ㄑㄧㄟˋ心,也因此做了很多年的孤狼。
我把台灣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開始走向偏鄉與弱勢的地方,從小學生的陪伴開始。
六七年後,回頭審視這一切,這是退休前最後一次回到學術研究的場域,那個在美國所建立的初心還活躍在心底,我想在這最後一次,也要把技術做好,把demo做好。
請期待明年的弦樂四重奏以及後年的鋼琴協奏曲,我會努力把團隊帶好,讓演出品質更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