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廉價唱頭,用的是50多年前左右的喇叭單元,熟得不能再熟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一氣呵成聽完,暢快淋漓

上一篇講到音響,大家還以為我的音響是百萬千萬等級的,非常傳真,到過解憂實驗室的朋友都知道,那不過就是三流手工一堆違章建築拼貼出來的。用來聽音樂還可以,要比傳真,Hi-End,其實是差很遠的。
前一陣子我把唱盤的馬達給了朋友,手上剛好有幾年前從中國買的唱盤的零件以及更多年前買的一隻廉價唱臂,原系統裡都是Stereo 唱頭,而 Doc Eye 把我的廉價的AT Mono3給修好後一直躺在盒子裡,所以就拿出來裝起來。
沒想到,好一陣子都在聽Mono唱片,包含今天上午1950年卡拉揚指揮的費加洛婚禮,以及今天下午的1947年福特萬格勒指揮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
嚴格說起來,AT Mono3的聲音不算細緻,音響性也不好,因為是高輸出唱頭,所以雜音干擾比較難去除,這都不妨礙聽音樂這件事。所以我時常好奇,好音響真的是聽音樂的決定性因素嗎?
如同上個世紀的老英國喇叭一般,似乎讓我們與音樂之間的距離短了不少。
人類從單聲道,到雙聲道,到多聲道。載體從黑膠,到CD,到串流。取樣頻率從44.1KHz,到96KHZ,到384KHz。擴大機從真空管,到電晶體,到IC數位放大。功率從3瓦,到30瓦,到300瓦。喇叭的諧波失真從10%以上下降到個位數。
時代確實是在進步,不管是什麼東西,我們擁有的看似越來越多,規格越來越好,享用時越來越方便,以為這樣我們就跟音樂越接近,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一顆廉價唱頭,用的是50多年前左右的喇叭單元,熟得不能再熟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一氣呵成聽完,暢快淋漓。
人類到底在追求什麼?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