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人類多做一點「無益」的事,也許,這個地球會好一點也不一定
今天與學生的會議跑出幾個議題。#很高興有學生能與我聊這麼無益的研究課題
一個是在判讀幾位音樂家的鋼琴奏鳴曲斷句時還不夠準。我們希望能採用機器學習,但是需要大量標記資料,於是在想乾脆把貝多芬32首奏鳴曲都標記來當訓練集。但是,因為貝多芬跟其他音樂家,例如克萊蒙地,差距有點大,用貝多芬的作品發展的模型來判別其他音樂家的恐怕不會太好。但是假如貝多芬的模型只能用來判別貝多芬的作品,而貝多芬的曲子又都已經標記完了,那麼這件事的價值與意義在哪裡?尤其是,音樂家來標,可能幾週就標完了,研究機器來標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還不一定做得成呢!
本來聊得有點興奮的師徒二人忽然間卡住了。
做一個機器來判別貝多芬的曲子特性到跟人一樣準這件事沒意義嗎?我忽然想到世間所有在當時先進的哲學與思想跟上述的判讀奏鳴曲研究的關係。
人類如果不做這類「無益」的事,或者正確一點的說,「思考」的事,那麼現在的人類世界會是怎麼一個模樣?假如沒有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斯多德的正義,假如佛陀悟道後立刻選擇入於涅槃,假如老子出關前沒留下那五千言,....,那麼人類世界現在會怎樣?
那麼就沒有後面一大堆哲學家研究「正義」,更不會有幾千上萬本關於「道德經」的著作,於是我們也不會理解什麼是「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是奏鳴曲的聖經,已經有很多相關的著作,那麼為什麼不來增加一個「無益」的研究呢?
忽然覺得這麼做也不是那麼沒意義的事了,即使是把它跟讓電腦計算能力加強的研究相比。
又想,假如人類多做一點「無益」的事,也許,這個地球會好一點也不一定。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