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
長大後,我能了解身體是個臭皮囊這個概念,用完就要還給天地了。所以沒有什麼東西是自己的,都是借來用用而已。不僅如此,還沒到還的時候,也要時常修理保養,最近我時常在看醫生,這種體會更深。
自己有能力買車買房子之後,我屢屢遇到一種困擾,那就是時候到了,不管是車子還是房子,跟身體一樣,都是要修理的,遇到大修時,很討錢的。
於是我有個想法,要是房子與車子都屬於建商的與車商的,我出的錢是買使用權,讓我使用到我不想使用時為止,不可以隨便說要收回,使用期間的修理都由他們負責,那麼我寧可付高一點的「租金」。這個做法可能產生的好處是車商與建商會設法把他們造得堅固一點,所以他們才不必要常來修理,因為修理不管是誰來做,往往比做個新的還更花錢的。
我們都知道,雖然不管是車子還是房子,都有其使用年限,但是目前我們看到的是很多房子沒幾年就會有漏水等問題,而很多還可以開車子事實上是因為沒有零件而無法修理。依照上面我的不成熟邏輯,商人一定會設法把房子蓋好一點,車子的備料也會充足與長久。
對我這種沒多少錢又不準備留什麼給孩子的人來說,我走之後,房子可以被建商回收後再「賣」使用權給其他人,當然車子也是。
許多東西,不論大小,應該可以照這種邏輯來辦,尤其是本來就可以用很久的東西。
事實上,我的音響使用的放大元件是真空管,軍規的真空管都有一兩萬小時的壽命,所以我的音響的真空管都是一用20年以上還不會壞,我看過公視的「燈泡死亡紀事」這集,發現燈泡是可能可以使用一兩萬小時的,跟真空管一樣喔!事實上,廠商不是不能把燈泡做堅固一點,但是因為我們一但「買」了燈泡就跟廠商無關了,廠商當然要把燈泡做得爛爛的,好讓你一天到晚買燈泡。抱歉,最近我家的燈泡實在是壞得太頻繁了。
燈泡這麼小的東西是否也可以用租的呢?若是故障,就由廠商來修理替換,這樣可以讓我少費點心,而廠商也會把燈泡做好一點,不然損失的是他們自己。我好奇地想。
當然,我的想法很粗淺,需要有比較好的配套與法令才有辦法做得好。
人啊!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萬物皆可「租」,前面說過,身體不也是租借來的嗎?
後來我想,這樣做也許相對是環保的。
事實上,我對環保材料是否比較環保是有疑問的。我買的環保鞋兩下子就壞了,很貴,不耐用,除了可生物分解以外,難道製造過程耗費的資源不必算進去嗎?我們都知道棉布袋比較環保而塑膠袋不環保,但是假如一個棉布袋用沒幾次就不見了,或是破了不能用了,我懷疑在此狀況下棉布袋是否真的就比較環保。
我是個愛物的人,總認為東西用很久才是好的,環保的。除非,有證據,把所有物品從生產成本,使用成本,回收成本,甚至丟棄後產生的環境成本都算進來,我才願意接受用環保材質,不然,我寧可一輩子都開同一輛車子就好。
我知道我這種想法會造成經濟成長減低,甚至是倒退,但是以不斷生產帶來的成長在過去也許還可以,但是今天地球的物資越來越缺乏,環境越來越惡劣,如果人類種族想要延續下去,有些作法是到了該想辦法改變的時候了。
所以當我知道勞斯萊斯不賣飛機引擎,而是用「租」的,我就有點好奇了。照道理,一個東西用很久,廠商沒新款式來賣,應該獲利會倒退,君不見iPhone每年出新款,而很多音響產品,明明沒啥進步,還是要時常推出新的 Model,勞斯萊斯這種做法不會砸到自己的腳嗎?
或許勞斯萊斯的老闆很有環保意識,不過商人在商言商,我比較相信他是找到更好的商業模式才是。
好啦!不賣關子了。這事是我從一本書裡頭看來的。
忘了是哪一個小時候,第一次看到老師給我們看的原子結構圖時,我小腦袋瓜裡就在想,原來這世界是繞著圈圈在轉的,小的圈圈是電子軌道,大一點的圈圈是太陽系的行星軌道,更大一點的應該是銀河,再大我就不知道到底是什麼了。
人生往往就這麼忽悠地過去,我從宗教裡學到什麼是輪迴,什麼是因果,什麼是因緣,雖然到現在還是懞懞懂懂,我想,也許這就是那更大的圈圈吧!後來讀了老子道德經的第一句,我想,所謂的「道」應該就是那無比大的大圈圈吧!
人類為什麼不能體會這些大大小小的圈圈呢?即使人類知道了像輪迴這種觀念,但是想法還是很「線性」的,於是,這麼多年來,我們實行的就是所謂的「線性經濟」。
什麼是「線性經濟」?我最近看的一本書裡,它提了幾個例子。例如用完即丟的免洗餐具,每三個月就壞掉的燈泡,每兩年就要換新的手機,每二十年就到廢棄廠的汽車。也就是東西去了就不會回來了。或是說,人死了就什麼都沒了的,所謂的斷滅見。
幾百年來,我們奉行的是「大量製造」,從大自然裡挖出不管是什麼資源,把它們做成一個又一個的「產品」,然後用一個又一個的誇大廣告,變出一個又一個的巧妙策略,讓消費者買單。所以,「都是大量製造惹的禍」成為我去年辦成功大學藝術中心雙年展的主題。
我是一個音響愛好者,從小玩音響,大了之後研究音響,設計音響。但是我總是不能理解,每年音響展賣的到底是更好的聲音,還是更好的裝飾品。到底是讓消費者有顆貼近愛樂的心,還是更遠離音樂的核心。在21世紀的今日,音響算是一個Low-Tech,我們就不能設計一個機制,教使用者找到他自己喜歡的聲音嗎?這樣子,也許20年都不必換機器呢!
不僅如此,大至廠商用低品質蓋的房子,小至廠商故意讓燈泡與印表機還不到使用年限就「壞掉」。因為消費者「買」了,就是「消費者的東西」與「消費者的事」了,所以東西壞了對廠商只有好處,於是消費者不得不再買新的,鈔票進了廠商口袋,當然還有那些「幫助」廠商做這件事的「政府」。只要能刺激經濟,讓GDP好看,選民就會開心,票就會投給政客。於是,不管用不用得到,廠商做東西推銷給你,政府蓋蚊子館放在那裡,看來應該是皆大歡喜。其實對百姓來說,只是「窮忙」。
對廠商來說,其實就不是窮忙嗎?對政客來說,其實就不是窮忙嗎?畢竟大家都是「人」,不是嗎?而你們老愛說,「地球只有一個」。
好啦!我知道啦!這麼做會讓經濟下滑,民生凋敝,你一定會這麼說。但是,我知道人類這這麼接近神的,上帝也說是用神的樣子來造人的。所以我們一定會有辦法的,不是嗎?
也許,「循環經濟」會是一個方法,所謂「循環」不就是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圈圈嗎?這世界不是這樣子在運作的嗎?想想看,萬物如何而誕生,如何而生存,如何而死亡,然後回歸天地,然後,萬物又再次而生。生生不息,但是也不斷在死亡,死了之後又再生。
我知道人類要合乎「道」很難。但是有些事想做應該就做得到,問題在於你願不願意改變。
想像一下,有個廠商做出一對喇叭「租」給一位消費者,但是這對喇叭不屬於這消費者,而是屬於廠商。廠商要給消費者如何修改聲音的方便,壞了廠商要來修理,不能修理了廠商要來回收,政府要規定所有材料要能再利用,80%的材料要能用在有比原材料有更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所以廠商會盡力把產品做得好用又堅固,因為不管修理與回收,所需的費用都比租金來得高。至於消費者,要為濫用等等因素造成損傷等等而被提高租金,有點類似汽車保險的概念。不難想像吧!
所以所有的東西在設想時就已經考慮實用,耐用,回收,與再利用。我們從地球裡挖出來的資源要等於地球因為生生不息所產生的「新」資源。這也許就是循環經濟吧!
難道「循環經濟」會造成經濟倒退,大蕭條?不要對人類的智慧低估了。我們不是從工業革命,世界大戰與前一次的大蕭條等等活過來了嗎?循環經濟會需要更多的科技進展,會需要更多人力,會創造更多工作機會,而這些工作機會比不斷製造事實上不需要的物品來得有意義多了,不是嗎?說實在的,這是為了人類種族得以長久幸福生存而努力,偽善一點,還可以說是保護地球,因為地球只有一個。
好啦!你一定會說,科技進步,太空旅行實現,等地球資源耗盡,人類可以移民到新的星球。喔!你科幻片看太多,等不到那天,我想人類已經先掛點了。
你一定會問?人類為什麼看不到這些圈圈所帶來的道理。我在想,大概是這些圈圈的直徑實在太大,而人類的生命實在太短,你是知道的,這麼大的圈圈在有限範圍裡,人類會以為這是直線,所以人類想當然耳,就用會線性模型來看所有的事。
(好啦!我知道我是學線性代數的。不過上課第一天,我都會跟學生說,這世界上,沒有東西是線性的,只是因為這些非線性太難解釋,所以在短時間,短距離內,線性模型還算好用,但是千萬不要以為人生就是線性的喔!)
(據說要找到外星人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宇宙中找到「直線」,因為只有文明才有直線,大自然產物不會有直線的。)
我期待大家能了解,不僅是你的人生,包含這個你所生存的世界(我說的是宇宙,或是,如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如恆河沙數大大小小圈圈所構成。所以從你身上出去的,早晚(這裡的早晚只的可能是三大阿僧祇劫)會回到你的身邊,然後因緣到了,就是報應的時間到了,不管是好報還是惡報。
不要以為我是在傳教,真的不是,我也不夠格。
但是我真心誠意,希望你去讀一下這本「循環經濟」,看看是否可以幫台灣,幫地球找出一條生路。
喔!我又偽善了。說到底其實是幫人類,幫家人,幫自己找一條生路啦!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