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以學生為本」?

什麼是「以學生為本」?
很多人以為請學生參加系務會議,課程委員會等等大學的主要會議,可以評鑑老師,甚至是大學生在瀕臨不及格,被退學危機時給予「幫助」等等就是以學生為本,個人恐怕不能苟同。
好幾年前,就有大學校長說過,「學生與家長是我們的顧客」,這句話差不多等同於華航的「以客為尊」。
以下是人家Stanford大學在做的事:
行政體系能以學生為主體;教授們能卸下系所間的高牆和專業的傲慢,去敲別系所老師的門,共同授課、彼此合作;課程與教學能讓學生持續顛覆自我、鎖定更高目標,還能用新的眼光看問題、找答案。 
但是史丹佛大學可沒強調上面那些台灣的大學裡正在做的事。
因此Stanford有一些像是Open loop university與CS+X之類的設計出來。這些做法考慮到的是「為學生的未來想方設法」,我個人認為這才是真正的「以學生為本」。
以open loop university這個試驗性的program來看,把決定權交給學生的同時也要求學生為自己的專案與畢不畢業,何時畢業等等負責,因為人生是學生的人生,而每個人終究是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把學生的學習與會不會被當掉這件事扛在學校端,不僅是真正的不負責任,而且會害了學生的一生。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學生到了念大學之後才開始他本來在國中時就應該遇到的叛逆期,然後我們再來「處理」他們的被當,甚至是被退學的問題。
在很多有學生數壓力的私立大學來說實在情有可原,雖說實在也不該這麼做,但是這很難說是私立大學們該負主要責任,但是幾乎所有的國立大學也都在這麼做。
對大學來說,有時頗為無奈,因為讓孩子知道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件事不能等進了大學再做。可是在此家長與學生的意識高漲的時代,大學教師要面對這股壓力實在是難為他們了,畢竟平常的工作都夠多了,沒辦法,老師只好把課弄得容易過一點,於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件事就延後到學生畢業進社會工作再說吧!
反正那時出了什麼事也不關學校的事了。家長總不能那時出了事再回來怪大學吧??!!
但是,其實除了該怪家長之外,學校還真的該為這種現象負責的。
學校在課程與畢業設計上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但是也應該要更嚴格把關,同時讓學生與家長了解到大學不是由你混四年(甚至是六年),都是大人了,不努力導致被退學,畢不了業是學生自己的責任。這樣子訓練出來的學生才有辦法擔起這個國家的未來。
我們看到國外的頂尖大學,即使是在很多方面已經領先全世界的學校很多了,但是還是在不斷地思考如何賦予學生更多在學習過程中的選擇,並不遺餘力地提供協助,同時也不斷地提高學生修課與畢業的把關方式與強度,從幾年前的D school到如今的2025計畫,都是在往這個方向邁進。
這才是「以學生為本」,才是這些學校持續頂尖的原因。
再次強調,「以學生為本」是給學生更多權利與自由,但是也對讓他們為自己的一切負責持以更高的標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