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偏才學生找一條出路
我並不反對用考試與分數來選才,甚至有學生願意回到聯考方式,我也覺得那是他的選擇,沒什麼錯。
但是總要在大學裡留有一定比例的軌道給那些,例如只想專注在一個領域一個科目的學生,以及想做跨領域的學生。
我之前寫的CMU的資訊系的設計就讓學生選擇是只要單純資工領域或是跨領域。
能走跨領域這條路的學生,我認為是未來會很需要的人才,這種人可能要有某一科的專長,但是卻也必須知道離他有點距離的領域知識,這樣子他與其它領域的專家合作起來,才能夠用其他人的語言溝通。所以他也必須對於系統整合有一定的經驗。
除非台灣的科系能像CMU那樣,甚至CMU目前的設計對未來也還不夠用的,否則,理當可以設計出一種不讓這種學生被綁在一個科系的制度。
當然,首先必須要有學校教授加上外部專家合組一個委員會來輔導學生,如果這個制度下的每個學生差異都很大,那麼一個委員會只輔導兩三個學生也可以。
學生要提出一個夠大的跨領域專案,自己去找到夥伴。這個專案要讓委員會認可,且每隔一段時間(例如每月或每一季)就要被review進度。參與此專案的學生,由委員會決定學生的必修與選修課程,從而決定其畢業學分數。
其畢業條件除了修課成績外,專案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專案沒達到應有的標準,即使成績很高也不能畢業。
目前有些學校有所謂的學士班,不知道辦得好不好,也許可以採用這種做法。但是要好好辦,以免辜負優秀的學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