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TA與好的教學品質正相關

很多長官是在美國念過書的,不知道他們年輕時有沒有當過T.A.(助教)?
我在博士班的最後一年時當過大學部課程助教,三不五時老師不在時也要替老師講課。那時大約一個助教負責5~10個學生。學生做實驗與作業有問題通常是不可能找到老師來解答的,所以多半是助教在幫忙看。助教當然也會比較嚴格監看學生的作業與實驗品質。
嚴格來說,好的學校的教學品質是由大量的助教人數撐起來的。所以我們看到國外(柏克萊,史丹佛,哈佛都有)一門課的修課人數有那種200,300人的,還可以兼顧到某種程度的學習品質,這件事與這種課的助教人數動輒20,30人以上不是沒有原因的。
很多人以為把課上好是老師的責任,其實不是。我在國外碰過很多老師即使學問好其實卻很不會講課,我老闆就是。所以助教才是關鍵。
助教有沒有混的,當然有,而且不少,但是因為有領不錯的薪水,負責的學生數不算多,半數以上助教是願意好好把關的。
在成大,70人以下的課會分配到一個助教,七十人以上會多一個,助教薪水一個月不到4000元台幣。我的課每一門都安排兩個助教,兩個人才分一份助教薪水。還好,我的課修的人都不多,但是助教每週都要花約6小時在這件事上,我對我的研究生其實很感心又慚愧。他們算是在做善事。
你會說,台灣的學費很低,沒辦法為一門課請這麼多助教。但是老外已經做了一個好的模式給我們參考了呀,要頂尖的話,該從好的模式開始,不是嗎?
哎呀!說到這裡,我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