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絕對分數高低來選才這件事是大學與研究所應該優先改變的事
用絕對分數高低來選才這件事是大學與研究所應該優先改變的事。
這件事做起其實來不難,因為教育部的母法已經有了,只要教育部把比例提高,實務上的做法讓大學自己做決定即可。
要把分數考高必定要經過充分反覆的練習,而且分數高的科目要夠多。這樣子的訓練方式基本上至少對於科技領域的進展是非常不利的。
假如一個大學生在大學部的專案做得極好,我指的是有多位委員在執行過程中的輔導與審視之下的結論,那必定是花費無數心力在思考與實作上,同時要她/他在多數需要考試的科目上可以及格可能是沒多大問題,但是分數排名要夠前面是件難事,至少我自己就做不到。甚至,我們可以看到專案非常優秀的學生,許多跟專案無關的科目成績烏鴉鴉的狀況。
這樣子的學生是進不了好的研究所的。
除了少數類似 Jim Huang這樣子的學生(喔!現在已經是老師了。)可以破除迷思,把自己的未來壓在自己身上,多數學生只好「被逼」回去「練習」如何把成績考好。
但是未來的競爭是要靠打群架的,厲害的人太少是打不贏的。
大學與研究所也錯失了好的學生。因為這世界不需要太多會考試的人才,而是需要很多會做事的人才。
入學選才方式必須先改變,才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大學四年以及研究所時,專注在一兩個夠有impact的專案上努力。當這樣子的學生可以進好的研究所,家長才會放心讓孩子自己決定要怎麼完成學業,學生才不必去「碩士補習班」。
很多教育方面的事要改變,但是這件事可能是最快可以看到成效的。即使,這麼做可能會有弊端,但是總比停滯不前,然後一天到晚吵要考哪幾科要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