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改變大學

我最近在想一種很流行的說法話到底對還是不對,
「最需要改變的是父母的腦袋!」
假如我的孩子一天到晚埋在程式裡,不管考大學這件事,我會怎麼想?會怎麼做?
不要跟我說美國有程式能力好的高中生可以直接到Google上班這件事,那是美國,不是台灣。我沒錢送我的孩子出國。
假如上大學主要還是看成績,那麼要叫父母親怎麼改變腦袋?要怎麼叫父母親放手讓孩子盡力去追求發揮自己的所長?畢竟這還是個注重文憑的國家啊!
我很好奇,假如音樂與藝術等科系的術科可以作為主要入學參考,為什麼其他科系就不行?
要改變父母的腦袋,要先從改變大學的腦袋開始。

我也知道父母親的思維要改變,但是我是一個父親,也能體諒做為一個父親的焦慮。
我們的教改事實上根本沒有改到什麼,不是說教改不好,而是奇怪的沒有往好的方向去改。改到最後,變成改的是人人有大學念,多元入學變成是只是管道變多,但是最後都還是成績掛帥。
我在鄉下好幾年了,更是深深感到焦慮,尤其是為鄉下的孩子擔心。即使我在中小學把這些孩子教得不錯,他們終究在台灣這個社會還是有間好大學念比較好,一個低收入戶家庭會因為有孩子上好大學而改善家庭經濟的機率是高的。
假如在大學這關沒有改變,整個社會的改變速度會慢很多。
我承認上面大家說的都沒錯,但是一個從國小國中(跳過高中)大學一直教到研究所的我,也是一個父親的我,應該算是比一般人看到更多的層面,所以才會有本文裡這樣的疑慮。
我想說的是,當一定大的比例的學生可以不靠考試分數進入好大學就讀(量變),家長才有辦法安心,才能改變思維,如此才可以改變社會(質變),而不是除了讀書考試拿好成績之外什麼辦法都沒有就要家長改變想法,這並不公平。
身為父親,卑微的願望只不過是希望在我走的那天知道自己的孩子還可以安心過日子而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