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音樂會
學生,甚至是已經在職場的人常對我說,"別人已經做得很好了,我們再怎麼做也做不過人家!",以及"我們為甚麼不用人家現成的模組就好,為甚麼要自己刻?",還有"吸取別人的經驗這樣就不會犯跟人家同樣的錯誤,可以節省時間"。
陳朝烈
老師與我認識20年了,但是我們都是那種喜歡自己刻的人,只要有一樣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心裡就會覺得怪怪的。我們也認為,這就是台灣在多數地方只能做應用,不能做關鍵技術的原因。做應用比較快可以轉換成現金,做關鍵技術比較難,也比較久。就有人對我說,你看日本人花多少時間開發電漿電視,結果都沒賺到。但是想看看類似的話,"國外疫苗比較快出來又好,為甚麼要自己做?",以及"外國武器又厲害又好,為甚麼要自己做?"AR/AI音樂會的技術,從聲音合成演算法與實做,一直到動畫,整個都是尖叫實驗室與我們的合作夥伴做的,除了Unity3D不是以外,連架設一個簡單的AR音樂家的投射都自己去做鐵架。
我們期待虛擬偶像音樂家有一天可以拉得跟偉大小提琴家謝霖一樣好,而且有自己對於樂譜的解讀。
請關注虛擬音樂會的確實日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