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讀書心得: 奇蹟男孩

圖片
在正確與善意之間做抉擇,請選擇善意。 When given the choice between being right or being kind, choose kind. -R. J. 帕拉秋(from天下新書:Wonder奇蹟男孩) 照著絕對分數取材是「正確」,提供貧家努力的孩子至少一次機會是「善意」。 今天與導生聚餐,談到一間大學的責任,尤其是使用了很多社會資源的國立大學。在這個年代的台灣,讓一個貧家努力的孩子上好大學,讓他們有機會持續用自己的專長努力工作而不致要辦學貸負債,他們若是能夠好好學習,畢業時帶著一身本事,是解決一個不幸家庭至少在經濟問題上最快的途徑。 提供資源讓它的學生能夠用自己的努力為自己與家人創造幸福的大學就是一間好大學。 提供機會讓處於貧窮線的孩子們有能力自己翻轉階層的大學就是一間好大學。 成功大學開始在做很不一樣的事,在「正確」與「善意」之間,成大已經走在善意的路上。而學校的老師在體會到學校的方向之際,也紛紛選擇善意。在成大與  AHA 台灣義築協會  的支持,Program The World發起的「看見家鄉」計畫將在台灣各地片地開花。在特殊選才方面也許成大做了但是卻不為人知,如今,成大在選材上跨出了另一大步,這一步的基礎無疑的就是「善意」。從過去的一堆抱怨,到現在,我越來越喜歡成大了,我相信成大有一天會因為持續的「善意」而對整個台灣社會的幸福有巨大的貢獻,也因此成就真正的頂尖。 不只是成功大學,走訪南台科技大學,與張副教長以及許多位教授討論未來我們可以共同為偏鄉孩子們的教育做什麼的時候,我體會到的是他們對這個社會的「善意」。明年開始,私立科大第一的南台科技大學將會提供機會與資源給願意翻轉自己生命的學生。不只如此,這個寒假,南台科技大學將與  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 Program the World Association 一起舉辦一個將近100位國中小師生共學的四天營隊。 台南將因為這兩所充滿「善意」的大學而溫暖,而美麗。這是一個適合人們用努力來創造幸福的都市。

讀書心得: 學生為什麼從學習中逃走?老師為什麼從教學中逃走?

圖片
佐藤學先生的「學習共同體」中一再使用了「學生從學習中逃走」這個詞。事實上,多數學生還在教室裡,表面上還在學習,也有做作業,但是心裡面已經沒有了學習的念頭。 其實不僅是學生從學習中逃走,在台灣,「老師從教學中逃走」也是不無可能吧!老師還在教室裡,表面上還在上課,也有派作業以及幫學生考試,但是心裡面已經沒有了「教學」的念頭了。 年輕時的我並沒有想要當老師,但是陰錯陽差卻來當了老師的,第一個學期還沒過去,我就給自己一個信念,那就是無論如何,這輩子要學習如何當一個人師,即使過去的二十年,做好經師可能對學生未來就業的貢獻要大些。二十多年來,在老師這條路上,遇到不少挫折,也曾經懷疑自己到底還適不適合當老師而幾度想辭職,年輕時辭職可以到業界,四五年前那個年紀辭職應該業界沒人要我,但是我是準備想去開店或擺路邊攤的。 什麼樣的挫折會讓一個本來立志當個如孔子一般人師的年輕人在歷經十年上下的教書生涯後開始想放棄呢?我想,目前還在老師這個位置上的朋友,應該有很多跟過去的我有著同樣的挫折感,即使讓每個這樣子的老師所苦惱的原因有所不同,想放棄卻又不知道放棄後該何去何從的感覺應該很類似。 我是工程出身,不當老師可以去當工程師。但是老師當久了,年紀大了,不管是哪一科系,要轉業應該都很難,因為怕未來生活會發生問題,所以只好硬撐著,反正再撐個十年,二十年,也有退休金可以拿了,人生就這麼虛度了。 以我自己而論,因為政府的一連串政策,教授被要求計畫,論文,開會,KPI與一堆讓我們這些學術腦袋頭痛不已的行政工作,甚至還有一大堆「陷阱」在等著我們。然後是信任危機,不管是師生之間,親師之間,學校與老師之間的,在在讓一個老師陷入學術界是黑暗的想法。最後是學生漸漸失去學習動力,在講台上自己開始不知道到底是在對誰講課。看了一大堆教育文章,發現自己的教學方式跟自己的老師幾十年前沒多少不同 ,覺得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 ,可是卻又無力改變,因為上面那些事物已經讓自己沒時間去思考教學的問題,畢竟,教學似乎不是大學裡最要緊的事,即使長官都說,教學的重要性是排第一位的。 站在台上講課,台下沒幾個學生在聽,越講越對自己的老師工作產生懷疑,之所以「老師想從教學中逃走」也就不奇怪了。 好吧!好吧!你會說, 蘇文鈺,只有你有這種感覺,好嗎?你是個怪人,難道你自己不知道嗎? 很多人問我,「蘇老師,...

看見家鄉:左鎮國中

圖片
孩子們的真正潛力常常被考試成績所遮蔽,讀書很重要,沒有知識什麼也做不到,不過對一件事情的堅持與熱情在這個時代更形重要。 「看見家鄉」計畫的第一所學校是左鎮國中。其實,在四月間正式討論年底的活動之前,左中的  Tshuà Gî Hing 校長已經早在幾個月前就募了款買了一部空拍機開始訓練學生了。後來計畫開始, 再向 楊中平 (Joseph Young) 教授借了一部。 今年七月,  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 Program the World Association 與瑞儀光電在左鎮地區辦理Train The Trainer程式設計課程,我們把四軸飛行與空拍課程放進來,由  Lance KKo 與  蘇恆誠 帶領學生自己組裝測試機器,學生們認真的樣子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試著想像一下,老師親自帶著孩子騎著車帶著空拍機在左鎮鄉間穿梭的樣子,很多家鄉裡的樣子,相信學生是在這一次的活動才第一次造訪,也是第一次從空中這個視角看見家鄉的另一個風貌。 記得開會時,我們一起在做夢,假如將來有夠多的人一起加入,那麼就可以把台灣用一張張的低空拍攝的高解析度照片給拼起來,雖然不知道要花多久時間,想起來就很熱血。  Yu-feng Wong 老師說,「我們就以五年為一單位來做看看吧!」 等人家來不如自己先開始,於是蔡校長安排了單車環島,空拍機也一起隨行,從左鎮出發,用自己的眼睛看見台灣。在漫長辛苦的單車旅途中,孩子們用幾個月裡來的訓練成果,肩負著一個夢想的開端,從這個活動裡,我們培養了恆毅力。 老師們教孩子把這麼多的素材剪成一段影片,同時也堅持影片必須是孩子們親手拍攝親手製作。 當我看完這段影片,真是感動,這是年輕時的我想都沒想到自己可以做到的。只要師長投入真心,這就是這一代孩子們能夠展現出來的力量,有一天這股力量會自然而然地站出來保護這個已然破損的台灣。 讓我們一起來扶植,支持與祝福孩子們。 12/23下午兩點,成功大學格致堂,請一起來感動。

讀書心得: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小孩子晚上睡覺容易踢被子,往往這樣就感冒了。用被子捲起來,孩子很痛苦,用束腰,只顧了腰部,同樣也不太舒服,對於這點,我們都很煩惱。 直到有一次,孩子在睡前穿著大人的衣服玩,不肯脫下來,然後就睡了。從那以後,我們發現冬天讓孩子穿我們的衣服睡覺是個好主意,孩子也比較不會受涼。到今天,J的身高夠高已經不太適合了,但是D還是喜歡穿我的衣服睡覺。問為什麼,她說喜歡爸爸身上的味道。 孩子感冒發燒後,即使退燒後,身上的毛孔應該都是大開的,所以一旦吹了風,常常又會燒了起來。怕孩子受風,常會幫他多加衣服,但是問題是發燒後又常常容易發汗,尤其是前胸與後背,一下子內衣就濕了,然後就更容易受涼,然後就是再次發燒。 我們試出來的做法是各掛一條毛巾在前胸與後背。毛巾吸水力強,汗水一下子被吸走,保持胸背的乾爽,就比較不會再著涼。 我每次發燒,動輒逾月,少則一週,不容易完全退燒,原因大概就是上面說的那樣。我的狀況也許與一般人不同,從小每次發燒沒有一次低於39度,容易再次受涼的時間也長,因為感冒後一下子就會發汗,然後就是再次發燒,只不過每次燒上去的最高溫度會慢慢下降,此次發燒算是好得快的了,剛剛量剩下36.8度。要防範的是接下來幾天再次受涼。去年我整整燒了一個半月,真是痛苦。 過去,我覺得掛兩條毛巾在身上怪難看的,現在看開了,老頭子一個,哪需要怕難看。說到底,每次停擺個一個月實在也不太像話。 這部分可以歸功我看了  李崇建 老師最近的新書,「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冰山下面有一層叫做觀點,我試著解構這個「帶毛巾不好看」的觀點,然後回應自己身體對應發燒這件事的真實需求。 四件事野人獻曝。 1. 妥善處理下讓孩子穿你的衣服過冬。 2. 用毛巾幫助孩子吸走胸背的汗水。 3. 讀好書。 4. 大人也可以如孩子一樣處理。我自己就還沒完全轉大人。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0522。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讀書心得: 對照記

圖片
來講一段關於抽煙,戒菸與廁所的故事。故事有點骯髒,有潔癖的人請跳過本文。 小學六年級,我們班被分派到洗廁所。十二個男生分成兩組,一組負責一週,所以是隔週要掃一次,我被分在其中一組。這是個大家都討厭的差事。當時沖水系統時常故障,另一組不太負責,往往週五就隨便清一下,大便就放在那邊臭了三天,隔週的週一我們這組都叫苦連天,那個味道與景象實在不是隨便可以忍受的,可是我們卻不敢跟老師反映,怕被說是貓爪子。這廁所有六間,我們一人負責一間,每次要又沖又刷才可以通過老師的檢查。 那時可怕的是,有的廁所大便是多到快滿出來的,顯然不是一個人大的,而是多人累積的結果。當時,廁所裡備有水桶,即使沖水系統壞了,也可以裝水手動沖走前人的大便之後再蹲下來上大號,但是偏偏有學生可以完全無視這種狀況。很難想像馬桶裡堆積著有不只一位前人的大便時卻還可以從容蹲下來便便這種事。 小六那年之後,留存在我的心裡陰影確實不小,從此,要是廁所不乾淨我就心裡發毛,而且能不在外面上大號就盡量不要,即使逼不得已,也要把那間廁所用衛生紙乾濕交替擦拭再三再說。到現在,家裡的廁所多半是我在刷洗,原因是我對廁所狀況的耐受度最低,平常會順手刷,遇到幾月一次的大掃除,我要用廢棄的牙刷伸到大刷子刷不到的地方盡可能刷個一乾二凈。多年來,我覺得這已經是種強迫症上身了。 連帶的,我對環境的態度是,可以亂,但是不能髒。說我有潔癖其實也不太正確,但是也確實有那麼丁點兒。 一件這麼小的事可以影響人一輩子,真是神奇。 你一定會問這個跟抽菸戒菸有什麼關係呢? 國一時,我常出入彈子房與電動玩具店,前者撞球,後者打彈珠台。難免認識幾個同校「朋友」,那時出於好奇,也需要同儕的認同,朋友遞過來的煙不好意思拒絕,所以就抽上幾口。稍微熟一點之後,甚至是遞強力膠過來,但是強力膠實在是臭得緊,我這人對氣味實在是敏感得很,一次就讓我嘔得差一點把胃心肝脾肺腎都給嘔了出來,朋友看我如此,倒也不會強迫我。 抽煙嘛!在校外還可以,到了學校裡面就實在是個麻煩了。本來學校抓得不太嚴,於是會相約到校牆邊,司令台後等等隱蔽的地方抽上幾口,那時會抽煙是被一些人認為是頗帥的事,還有女生特欣賞會抽菸的我們這群。但是後來有人抽菸不小心被訓導處發現,訓導處老師們佈下天羅地網,不僅老師會去巡查,還安排眼線三不五時來巡邏,後來甚至到了幾步就一個岡哨一樣的...

小校的窘境

圖片
過去幾年走踏偏鄉,很驚訝地發現即使僅相隔個五公里,孩子們的學習與行為模式就會有一些的不同,想必文化上也有些微差異,即使大家講的是同樣的語言,寫的是同樣的文字。 偏鄉學校有時會有分部,當分部被「消滅」,孩子們往往要到五公里以外的本部上課,某些情況,家長會選擇把孩子送到稍遠但接近鎮上的「大校」就讀,因為少子化,本部就「危險」了。 有的縣認為學生數低於35人就屬危險,有的縣卻認定50人不到就該努力,對校長與老師來說,壓力就來了。每每要盯緊學區內的學齡學童,早早到家裡去遊說,招生變成是一種不得不然的壓力,這壓力其實多少也來自「上層」。 成大人社中心的翁裕峰教授說過,「消滅一間學校等同於消滅在地文化的前兆。」以前我認為這麼說有點過於嚴重,這麼多年過去,覺得並不過分。 我的好友卜令楷老師說,「其實政府不是沒錢,只不過執政者都不願意把錢花在看不見的地方。」 我的孩子就讀市區學校,每週考試不斷,看著考題我常瞠目以對。常聽我說起  Program The World的夥伴學校裡的熱血老師的內人對我說,為什麼孩子們的學校裡像這樣的熱血這麼少呢?我無奈地說,這些老師是特例啊!能跟協會長期合作的學校老師絕大多數很熱血,不然我們很難甘願把資源投進去的。 偏鄉的孩子如果在有熱血老師的偏鄉學校就讀其實比在市區多數學校就讀的孩子幸福。 即使如此,熱血老師加上熱血校長,還是要時時面對「長官壓力」。所以我想方設法,要與老師一起解除壓力。再給我兩年,就會知道這個努力是否奏效。 這兩天,協會辦師資訓練,來自台東,雲林,甚至是七美的老師過來上課。 來自彰化的李秉軒老師帶著陪讀犬來幫大家上課,李老師從一開始對程式設計課感到恐懼,一年多後,他現在是美勞老師,生命教育老師,現在兼部分的資訊老師,李老師自豪地說。 中午,我展示了協會同仁做的教學工具,他興奮地說,這個可以用來啟發一位四年級了卻還不識字的孩子 ,因為這位孩子雖不識字,但是卻很喜愛音樂 。當他這麼說時,我心裡知道這需要花一個老師多大的力氣才可以啟發一個這樣的孩子,而偏鄉的孩子會到四年級還不識字,不消說,那一定是個令人鼻酸的故事。 李老師說,這個孩子想為他說故事,於是他把故事講給同學聽,請同學寫下來,然後他自己用筆照著「抄寫」下來後才拿給李老師,這是孩子第一次認真拿筆寫字。聽了我的...

讀書心得:牧羊少年的奇幻旅程

圖片
「如果你真心誠意想要經營一個NPO/NGO,全宇宙都會密謀來幫助你!」 不知道現在在經營協會的這群人看到這句話會怎麼想? 先說結尾前之前的結尾,免得大家太灰心。我的經驗告訴我,這句話確實是對的。 你有一個安定的生活,一群羊要管,逐水草而行,總是在旅途中會在一間壯麗卻荒廢的教堂歇腳,對了這教堂有個很棒的名字,聖母教堂,你總是在經過時對著聖母像祈禱。對了,還有一個相戀的女人,但是總是有個什麼自己也不清楚的念頭告訴自己這不是你想過的生活,有一天,忽然間參與了一個活動,心裡頭像是有一根琴弦被撥動了,叮的一聲,跟你說,你要去尋找你的天命。於是,你把羊當賣了,準備出發。你總是要去問一個有經驗的人,通常不是個白鬍子老爹,不然就是一個光頭的和尚。這次是個白鬍子老爹,他說,循著你的心前進吧! 出發前,他說,「如果你誠意真心要做一件事,全宇宙都會來幫助你!」 剛開始,一切順利,但是很快的,新手的運氣用完了,你用光了手上的資源,前進也不是,後退也不是。先不說沒盤纏可以回去,即使回去也沒有羊了。只好想說先去幫人家打工,東問問西問問,被拒絕很多次,只好用最低的報酬,有飯吃有地方睡就幹了吧! 養羊的日子不是白過的,那些經驗與毅力轉化的智慧幫助老闆把工作做得更好,老闆把你當合夥人,願意給你更多酬勞,也開始跟你講過他自己的夢想。兩人一起賺了好多錢,事實上都可以出發去完成各自的夢想,但是老闆說,我是一輩子都不可能出發的,因為我感覺不到天命,是時候你該出發了。 你拿著一筆錢,可以回到家鄉,再買一群羊,然後去跟那位女孩提親。 你知道嗎?天命這東西就像是人談了戀愛。 然後,遇到一個也在談戀愛的人,互相訴說那種談戀愛的感覺。這個朋友說,他要成為一個智者,可以煉石成金。你對朋友說,我要去看看遠方,那裡一定有個我所不知道的寶藏在等著我。 路上的挫折不斷,你失去了身上的所有,但是隨後又得到繼續往下走的資源。但是這一切都一一轉化成智慧,讓你再遇到下一個更大的困難時可以活下來。 終於在路上,你遇到,或者說,建立了一個組織,有更多的夥伴,你以為你可以就這麼守著這個組織,你愛著它,因為他是你創立的。而你的夥伴說,他已經成為一個成功的學者,他找到他的天命了,他要在此地一直做研究下去。 但是,天命告訴你,你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件事是在遠方。 你所能做的就...

讀書心得:我的成功我決定

圖片
小時候,母親認為,我只要能健健康康,少病少痛,就算是「成功」的了。可惜,五十幾年來,只有在少數幾年,約莫十六七歲到二十出頭這幾年是如此,算是短暫成功,但是到頭來一敗塗地。 國三到高中那段時間,父親認為只要我考上醫科,當上醫生,或是以後可以賺大錢,我就算是「成功」的了。可惜,我怕看到血,而且一心想學做音響,所以沒敢去考醫科,至於賺大錢這件事也沒做到,當了教員,怎麼賺大錢。真是大挫敗啊! 唸博士班到了尾聲,照道理到IBM上班拿綠卡才是人生勝利組的做法,當我決定改去當不穩定的博士後,還沒綠卡可以辦時,怎麼能算成功呢? 到了學校教書,以正常狀況,發表很多論文,做很多計畫,當主任,拿到國科會傑出獎,然後做院長一路上去,這才算成功吧!當同學都是教授,主任,院長時, 還被擋在副教授這關的我被問到怎麼還在這裡泪泪(沐沐)泅時,套句周星星的話,「失敗」! 人生是一大堆的失敗累積起來的,即使偶而一次成功(例如國中考過全校第一名,假如這算成功的話。),這樣子的成功其實也無法延續多久,上了大學後,我知道不管我再怎麼努力唸書也拼不過那幾個只要考前兩天把書以及習題解答看一看就可以考超過90分的同學。 漸漸地,我知道「成功」是一劑鴉片,讓人不自禁想一直沈醉在成功的感覺裡面。要一直成功,要有舞台,團隊要做來越大,計畫要越來越多,位置要越來越高,一點點都不能失去,一點點都不能認錯。 上面的描述像不像你所知道的很多人呢? 葉老師這本書裡有我的故事,所以我一直在想我要怎麼寫這篇讀書心得,因為實在為難。反反覆覆看了很多遍之後,我決定為這本書加一個副標題。 所以,回想過去五十多年,失敗的日子遠比成功的日子多不知多少倍。一個軟硬體環境與歷屆學生開發了十多年,沒有台灣廠商要用。一個研究與學生做了五年還發不了一篇會議論文。而Program The World至今五年了,理想中的教學模式還沒有建立。想要開間店賣音響這件事在心中四十年了,連影子都還沒有。 我每次總是在把一個研究的大門踢開後就開始對它失去興趣,轉而去想其他對我有趣卻可能無用的問題。還記得我的升等案卷宗裡長官所給我的評語,「蘇教授興趣廣泛,研究領域紛雜,以致成果無法累積。」 但是,我就是學不乖,無法學乖,我喜歡偷偷看一下暗黑大陸到底是長什麼樣子! 此時忽然想起Morpheus說過的一段話, 「 I ...

讀書心得: 慢慢來,我等你

圖片
從第一天當老師以來,我對於傳統賦予一位老師的任務看得很重。所以我對每一位學生都充滿期待。期待他們帶著一身技術離開學校,然後有幸福家庭,也報效國家,所以,我那時對不夠認真學生是很嚴格,甚至是兇的。 十多年前,遇到一位碩士班學生,開學不久後,常常實驗室會議不來,連與我約個別會議也會不來。不是沒請假,就是在會議前不久才請假,打電話給家長,家長一直拜託我要好好教他的孩子,可是他不來,我也沒辦法。那年頭,我血氣方剛,實在是氣不過,所以把硬碟裡的東西幫他備一份後寄給他,然後把他的東西往系辦一放,寫封信跟他說,請他換老師。從此沒了他的音訊。 2009以後,慢慢地,類似這樣的學生多了起來,該來的會議不來,約了他討論沒出現,那時我總是氣到把人叫過來罵一頓,然後開始有學生被我罵了之後就會消失整個星期甚至整個月,我緊張到要去學生住處等人,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常常父母才知道自己的孩子不見了。我的一顆心就這麼懸在那邊一直到人回來為止,林林總總比這類更糟的事時不時就發生在這代的孩子們的身上,常常覺得很累很煩。 2009開始,我的健康一直出狀況,常看醫生,研究不太有進展,對上課時對著無感的學生念投影片這件事感到厭煩,很想離開學校。我覺得我該去看心理醫生,但是我卻不敢去,也不敢讓人知道。 即使如此,我再也沒有把人趕出去實驗室了,因為我一直在想,當年那位學生不知怎麼了?為了免了自己這般懸念,我總是跟家長溝通,要孩子(真的只是孩子,不是碩士生)回來,於是有人時間到畢不了業,也有人唸到最後關頭總算畢業了。這個實驗室從過去一放榜就額滿,因為多位學生延畢,甚至念不畢業,漸漸地不再熱門。 但是我的畢業標準沒有改變,能不能畢業跟有沒發表論文無關,而是她/他有沒有自覺要把自己的論文當成自己的事,好好把它扛起來。 有沒有學生因為我的判斷失誤,東西沒做出來而延畢呢?當然有,但是不多,對這些很用功的學生,我很抱歉,但是總是要有一點成果論文才不是只有重複人家的工作或是做一些對學生成長沒價值的東西才是。 有的學生從其他老師那邊轉過來,往往要多念一年半載,這加深了尖叫實驗室延畢的說法,偏偏系主任常會要我收轉實驗室學生,我多半心軟就答應下來,帶這類學生的壓力很大,因為並不好帶。也有學生因為健康問題而延畢。 也有學生兩年到了不能畢業,會怨我,但是我很堅持我的畢業標準,怨也沒用。等他/她...

讀書心得:山村有教室

圖片
這是一本免費的書,但不因為免費,就減損其價值。 在山村裡不見得都是弱勢,也不見得就不幸福,也許很多在鄉下居住的人們因為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不會覺得怎樣。但是,資本主義社會加上現代國家政策制定卻往往讓山村漸趨弱勢。對於我們這些偏鄉工作者,或是進一步的非營利組織來說,能提供的並不是如政府的社會福利,也不會是硬把天龍國價值觀套在他們身上,這些東西假如會有用,就不會有目前的偏鄉議題。對NPO/NGO來說,提供的無非就是選擇,尤其是下一代。 在這本書裡,好多個扎扎實實在偏鄉努力的組織現身說法,以自身的經驗,提供給將來願意到偏鄉努力的青年一點點過來人的省思。我試著舉裡面的幾個金句,但是更詳細的部分還是請大家自己來讀吧! 「當你脫掉學校的名氣與光環,要如何面對每天真實的社會問題並採取行動,才算是真正地幫助了在地社區呢?」 「對於要到偏鄉做出大改變的都市青年,甚至是來自海外的人,是會受到文化的衝擊的。我們所看到的課題,真的也是社區認為是重要的課題嗎?」 「偏鄉學校要有特色,有自己靈魂的教學,才可以使得處於如泥岩惡地般的艱困狀態,變得微不足道!」 「諸多政策互相抄襲,各部會的合作只是口頭說說,學界收集資料用高規格來批判社區,但是地方公共事務總是落在社區志工身上,被要求各種培訓課程,限時催繳結案報告,建立報表。」 「夢想就是這麼一點一滴一路做起來的,培養出來的夥伴就是最大的資源!」 「我們想做的不是改變世界,而是每一個人守好一個議題,給予從頭到尾的理解與關心。」 「不帶來傷害是工作領域的基本準則!」 以下是書中提出的幾個基本素養: 1. 換位思考與謙卑。 2. 去自我中心,縮小自我。 3. 跨出舒適圈與同溫層。 4. 追求創新之餘,要尊重原生文化。 5. 從實踐建構理論。 6. 系統思考。 7.勇於破框。 我特別要舉起自台大的「山不枯」團隊分享他們在過程中兩項危機的處理方式,一是「人不和」,二是「財不穩」。這都是NPO/NGO一定會面對的難題,唯有跨過這兩個難題,才能真正幫到社區,否則反過來還需要人家的幫助呢! 這是除了「牧羊少年的奇幻旅程」之外,我推薦給所有要經營NPO/NGO的朋友們的好書。

讀書心得: 智慧,超越,老子心 法尋味

圖片
我讀開藏法師的著作,「老子心法尋味之一」,節錄下來的一些片段。 「愛你的孩子但是不要佔有他們,愛你的先生或是太太但是不要佔有他或她,一但佔有對方,也反過來被佔有,就在生活中創造更多的痛苦。」有一種說法,就是情緒勒索,「我為你犧牲這麼多,你怎麼可以如此」這樣子的話就會跑出來。所以有些人在我們的愛心下會被扭曲,對他的期待高,他反而更累,不如放下,才不會牽累。  「白雪公主與皇后哪一個比較美?」我猜是皇后,但是害怕被超越的想法讓皇后的心充滿嫉妒,於是就美不起來了。「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心不能安是最痛苦的,全世界宗教「業」都很發達,「心靈導師」與「心靈雞湯文」盛行,到書局去,這類教人心安的書很多很暢銷。但是多少恐怖組織,多少詭異組織,很多是以「安心」為口號,會加入這些組織的人,跟學歷經歷往往無關,但是到最後,人真的安了嗎?怎麼安心?達摩祖師說,「你拿得出心來,就幫你安。」    多數時候,人會要老師指導他訣竅,但是真正的學問是沒有訣竅的,任何老師告訴你的方法都是假的,保證不能用的。真正的訣竅都是要靠自己,它是一種親身體驗,一種累積很多挫敗與錯誤後的精髓,他是內在成長的東西,一旦你知道了它,就可以丟掉它,不需要再去記憶。 在我們短短的生命不一定有因果關係,即使某件事出現了999次,也不要下結論,或許第一千次會是一次例外。 過分追求任何事都會因此而錯過了生命可能給你的富足,包含追求快樂這件事,追求快樂到最後,往往會讓你變成世界上最不快樂的人。 生命就好像呼吸一樣,吸多少,就吐多少,這才是平衡。人沒辦法光吸氣而不吐氣,也不能不吸氣而要吐氣。所以生命在呼吸之間,不是只講生命無常與短暫,還有平衡這件事。有呼氣就有吸氣,有快樂就有悲傷,有成功就有失敗,有得到就有失去,人家對你好對你不好都得接受,這就是平衡。 古代聖賢,孔子也好,釋迦牟尼佛也好,他們有沒有完美?所謂完美就是每一樣都精通,都好,有可能嗎? 沒有的事。這些覺者不是專家,而是通家。不是完美,完美就是盈滿,不是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嗎? 有一句諺語,「沒有像成功那麼失敗的。」一旦出名,毀謗就會跟著來,一旦成功失敗就跟著來,所以要像莊子一樣,搬家的時候到了就不要眷戀了,要趕緊走人。 知識跟智慧不是敵對的,沒有拋棄知識要你另外去追求一個叫做智慧的東...

讀書心得:歷史與人生

圖片
假如有一本書可以拿來時時印證自己的心與行為,又不會像古文與佛經一樣難以理解,我首推這本「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雖然我有很多南懷瑾先生的書,但是這一本不太一樣,算是精華版。因為裡面的內容在其他的書裡都有了,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買,但是自從一個多月前買來,我已經從頭到尾讀了三次,每次讀書,都在想,自己有沒行差踏錯,有沒有對得起自己的心。 我的古文不好,讀佛經也有困難,所以很需要翻譯或是解釋,明知道翻譯與註解後可能會偏離原來經典的真義,但是所有形而上的道理一旦行之於文字就非第一義了,連原經典都不算,初學者凡事要無限上綱到第一義就無法學了,我這種腹笥甚窘之徒也只好靠這類書來理解這些很難唸的經典了。而南懷瑾先生的書是我最早時候選來看的了,也因為看了南懷瑾先生的書,所以才有辦法再去看其他類的書。 我喜歡南懷瑾的書有一個重要理由,因為他主張要以經解經,也就是用原典作者自己的文章來解釋自己。例如用論語的某一篇某一段來解釋另一篇另一段。又如佛經,就用一部佛經來解釋另一部佛經。我想這是比較好的作法。 南懷瑾先生的書還會引用詩詞與典故,往往說得極好,很多好的詩詞與佳句沒被選入當初我在中學與大學時的課本,本來這生不可能遇到,就在書裡面見到,所以也就順便記了起來。例如諸葛亮的「寧靜致遠,淡泊明志」,我也是在南懷瑾先生的書裡才第一次讀到的。 這本書不是南懷瑾先生的書,但也算是南懷瑾先生的書,編者把南懷瑾先生在眾多著作裡的文字依照相似性,集結為,「詩話與人生」,「文化與文學」,「知命與立世」,「讀書與讀史」,「談典與論人」與「人生精言」等六部分。雖說是從一些書集結過來,但是連結得很好,讀起來沒有斷斷續續之感。 所以雖然我已經有很多南懷瑾先生的書,這些文字也都可以在我有的書裡裡找到,但是我還是買了這本書,因為他的編排讓我覺得可以從上面的類別裡更精要的了解南懷瑾先生對此一方面的想法。我自知才疏學淺,不敢置一詞,所以我列幾首詩詞如下,是我最近因為經營非營利組織從事偏鄉教學時然後回憶過去20年的日子裡感概比較深的。 「刀筆 隨身四十年,是非非是萬千千,一家溫飽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 「 千里修書為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 在,誰見當年秦始皇。 」 「 隋煬不幸為天子, 安石 可憐 作相公。若使二人窮到老,一為名士一文雄。 」 「劇 憐高處多風雨, 莫到瓊樓 ...

我還是想陪DJ繼續逛街去

圖片
以前的星期天,我和DJ常常會走路在台南市裡亂逛,有一站常常是惟因唱碟。在到惟因前到江水號去喝糖水吃八寶冰。和苦桑聊了天後,再走到新光三越新天地地下室吃晚餐,之後到小西門玩。這麼一出來就是六七個小時,然後再呼叫媽咪來載我們回家。 這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旅途中我會幫大家拍照,這張是某一次途中的三隻腳照片。J提議要拍成這樣。 這幾年的我非常忙碌,能這麼悠閒過日子的時候不多,星期六到嘉義東石與布袋去累了一天。昨天,D提議若是她努力把貝多芬第四號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彈好一點,是否可以出去玩與買書。於是她努力地彈了八遍,再把彈不好的地方多彈了很多次。J提議去新天地,D說要買書,於是我們到了政大書城,然後再到新天地,這個幾乎不太變的行程似乎對父女三人來說是再怎麼樣也不膩的。 回家路上,J問我,大學教授都像你這麼忙的嗎?我說,應該都很忙,也很努力在工作。J又問我,那麼都要像你一樣常常去鄉下嗎?我說,有一些吧!像台大張文亮教授應該也很常跑鄉下。J說,我希望爸比可以常常帶我們出來逛街,買東西,吃晚餐,不要常常不在,因為在家裡好無聊。D忽然插嘴,妹子,爸比在做的事很重要的事啦!有空再陪我們就好了。 我的心裡一時之間酸了起來。朋友都說,孩子很快就大了,不要你陪了,要趁她們還願意黏著你的時候多陪孩子。這幾年,媽咪花在她們身上的時間遠比我多很多,而我,不是帶個一臉倦容回到家,吃完飯就攤著,不然就是出遠門去。孩子小時很羨慕我常搭高鐵,現在她們知道,常搭高鐵的爸比很辛苦在做一些「重要」的事。 進電梯時,DJ抱著我說,她們今天很開心,希望很快又可以再出來逛街。接下來這個月是我最忙的時候,下個月又開學了,但是我還是想陪DJ繼續逛街去。

印象中祖父給我最清晰的樣子是讀書,寫字與釘板凳這三件事

不知道為什麼,印象中祖父給我最清晰的樣子是讀書,寫字與釘板凳這三件事。 我猜是來自自己的想像,因為那麼小的孩子照理來說應該不可能有這麼清楚的記憶,也許是我潛意識裡希望找到一個精神上的指標。 祖父一直到六十歲之後才算青采,從年輕以來一直是窮困的。兄弟分財產時他分到最小的一塊地,這塊地不能種稻子,只能種橘子,記憶中橘子很酸,那個年代,不能種稻子的地是比較不值錢的。所以祖父以他自己讀來的書,用人家說的「遍傢徧稼」的方式養活一家子,但是印象中,祖父沒喊過窮,我回鄉下時常常是祖父煮飯給我吃。祖父的生活如過太虛,雲在青山水在天,就這麼瀟灑自在過了一生。 正因為家裏窮,父親一直覺得他是被人看不起的,所以父親最氣的就是被人家說他是窮的。也許下意識不想跟自己的父親一樣,父親是不讀書的,不僅不動釘子鐵鎚,也不動三寶,認為這是沒出息的。所以父親做生意賺了錢,一定會買屋買車,絕不會有錦衣夜行的事,但是錢來得快,花得容易,也衰敗得快。退休後,父親最常看的是籤詩,常常跟我說等他中了幾億後,一切就解決了。老實說,我從不知道父親想解決的到底是什麼,但是我總是想,一下子來了太多錢 不會是好事,若是「不幸」中獎,還是背著他偷偷捐出去比較可以保平安。 父親雖然自己不讀書,但是倒是督促我家三個小的讀書得緊。常聽到的是讀書可以光耀門楣,可以賺大錢,可以不必給人看不起,我想,父親幼年時大概給人欺侮看輕得不得了,不然怎麼會滿腦子要回鄉去要做這樣要弄那樣的。 小時候我真的不知道唸書要做什麼。祖父愛讀書以致父親不愛讀書,父親愛賺錢以致我對錢很沒概念。其實父親若是多讀書,他的人生大概會過得好一點,而假如我對錢多一點概念,那麼Program The World協會大概不會如現在般辛苦。 當父親知道我是一直不收錢在從事偏鄉教學工作時,氣得哭了,他說他養我這麼大,給我當到教授,沒當院長,校長,以後當部長就算了,卻跑去做這種賠錢生意,將來沒法賺大錢來榮歸故里,讓他揚眉吐氣。我說我一餐飯才幾十元,開二手車也可以過,沒有房貸,孩子也沒補習,要那麼多錢做什麼用。父親逼問我一年協會要花多少錢,我回答,因為教材教具器材都是免費送的,還要雇用員工,發鐘點費,一年大概要七八百萬吧!老實說,確實數字我也搞不清楚。父親氣到說我瘋了。那一晚,他飯也沒吃,關了房門就去睡了。那天不敢跟他說,我們夫婦倆還是不支薪的志工,不然大...

N → ∞

2013年Program The World偏鄉兒少程式教學計劃啟動時,我還是一個簡單的大學教授,工作中只有寫研究計畫,執行計畫,寫論文,出席會議與經年不變的教學。雖然Program The World團隊編了教材,不過教學方式不脫過去的模式。很感謝一路走來的小朋友們不棄嫌的相挺,一直跟著我們學習到現在。 107課綱通過那年,程式設計要正式進入國教系統,我決定把一個小教授在負責運作的小小組織擴大,也就是現在的「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因為我好怕所有的孩子都要來學程式與所謂的「運算思維」,要是再用學科的方式來教,那真的又是另外一場災難。其實我自己也辦過那種八天的師培課程,希望老師來上完就可以開始在課堂上教學生,這類的蠢事。經過這些,我慢慢了解為什麼學生想從課堂上逃走,因為這麼上,連老師都要逃走了。 一個沒老老實實在不同地區的國教現場實際參與過教學的教授就是會做出這麼可怕的事來!因為對教授來說很簡單可以學起來的課程可能一點也不簡單,尤其當我們面對的是「偏頗之鄉」的教學現場,那就不單單是教學這件事了,往往我們需要處理的事情是遠為複雜的。一個多數時間都待在冷氣房舒適圈然後訂出一堆方案,KPI與評鑑方式的大學教授是不會了解這些事的。 幾年前我曾說過一句話,「當偏鄉變成樂土時,台灣就是樂土了!」後來我也認知到要靠我的一己之力是無法把偏鄉翻轉過來的,於是我開始尋找夥伴,向他們呼救。於是,從台灣的各個角落慢慢地有熱血的教育夥伴一個一個站出來引導我往最終的目標邁進。最先是中華民國軟體自由協會的孫賜萍老師,接著是教育噗浪客的洪旭亮校長與林紹湖校長,然後是台大的葉丙成老師以及誠致基金會的方新舟先生,陸陸續續地,一直到最近跳出來協助我的李秉軒老師與王翠凰老師,每一位在教育現場各自努力的朋友都給我很多指引,慢慢地,我開始數不清這樣子的夥伴到底有多少位了,我想大概有N位了吧!一個在工程領域很久的人都清楚,所謂的N就代表的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 至今,Program The World服務的地區涵蓋了八個縣,超過20所國中小學以及非營利組織團體,每年舉辦的各種教學營隊將近20個,服務的老師與學生數以百計。這個數目仍一直以穩健的速度在增加中。 在這本書中,我試著從眾多夥伴的智慧中汲取精華,加上我自己的感想,從八個不同的層面來檢視台灣教育現場所要面對的問題,有的問題我在...

終身保固

今天上午,精神奕奕地去參加會議,會議結束,匆匆回到辦公室與一位學生談話,我對她說,假如她願意,尖叫實驗室可以為她準備一張桌子,可以每天來靜靜地看看學長姐怎麼過日子,談天,合作與做研究,然後再決定自己的下一步。 我說,一些本來沒辦法好好畢業的學生都順利完成他們的學業,也找到他們下一個方向了。 學生問我,這樣的學生很多嗎? 我說,其實有一點。 然後接著說,其實只是待在家裡,就會像是進入一個做虛工的迴圈,久了會出不來。學校也許可以幫你,但是只比家裡好一點,你可以想想願不願意去幫助別人看看。 學生張大眼睛看著我,然後看看這個實驗室裡的風景,那當下有人在討論機構,弄3D印表機,有人在討論訊號分析,有人在討論實驗室旅遊,熱鬧得很。 接著她跟我點點頭,沒說什麼就走了。望著背影祝福她可以走出來。我跟她說,「我會等你回來。」 我忘了告訴她,尖叫實驗室只要我還在,享有終生保固的優惠。 然後,我就忽然間不舒服了起來。量一下血壓,還好,就是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接著,開心地去跟學生聚餐。很抱歉聚會到一半,我覺得自己該躺下來了。有點掃興,我不在時,學生可以聊得更開心才是。XDD

台灣的文學沈淪了嗎?

開車時偶而會聽一下廣播裡,然後聽到陳文茜與一位我不知道的詩人說起, 台灣的文學沈淪了(還是沈沒了),台灣沒有了創作詩的環境。 還說,一個國家沒有了文學就會怎樣了耳耳,而北京,上海的文學風景是多麽地棒啊! 不久前,我在  趨勢教育基金會 的采采詩經裡聽到向陽念他的詩,感動到落淚,這個難道不是文學,不是詩?還是要如後庭花之類的才是詩?才是文學? 文學確實很重要,假如連我這一個不入流的工程師都因為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得到諾貝爾文學獎而努力在寫一些根本不可能得獎的文字,怎麼會說我們沒了這環境呢? 我知道台灣很多地方跟不上大家的想像,所以一時之間,焦慮,失落,徬徨等等感受就伴隨著文字與話語傳遞出來了。 有沒有想過,除了這些話,自己還能為台灣做什麼?不怨不尤地。

蘇老師,很多事你要放下

最近要出版一本書,與 「做孩子的重要他人」很不一樣的。不是侷限在偏鄉的議題。 趨勢科技 Trend Micro 的創辦人之一  Jenny Chang 是此書拼圖裡的最後,也是目前 Program The World推動企業一起協助偏鄉最重要的一篇拼圖。 她對我說,當年,辦一個晚會,連氣球要多大,放在哪邊她都要管,後來她懂了,只要有人上去說話,把晚會做得開開心心的,就好了。 緊接著對我說, 「蘇老師,很多事你要放下。你放下了,即使只是做到現在的60%~70%,我們也不會怪你做得不好。但是,只有你放下了,Program The World才可能做到現在的百分之兩百,百分之五百,甚至更大。現在才第一年,別忘了,還有27年要做啊!」 「趨勢科技現在越做越好,就是因為她相信趨勢的夥伴,也支持趨勢科技由下而上的力量。」 我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

上升段的迷思

關於台灣最近幾年的焦慮,我有個淺薄的看法。 我們這一代年輕時受的教育就是認真,認份與認命的工作,附帶一條是為了國家。那個時代,真的只要拚一點,隨著時代的潮流,不用想太多,生活不會有問題。 社會一片榮景,股市上萬,年年大幅出超,套句股市的術語,叫做「上升段」。 當社會到達一定的成熟階段,是不可能一直有上升段的,老子不是說,「物壯則老」嗎?不是說,「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嗎? 見過上升段的人大概很難忘記那個隨便做,甚至隨便錯,都有錢賺,有人買的日子。說真格的,那不是你厲害,而是時勢潮流帶著你往上走的。 當台灣不再有上升段時,於是只好轉由到其他地方追求上升段,即使是依附在強國之下亦所不惜。 這樣子的人們,如果早一點進入人家的上升段,多半可以獲得不少利益,一生衣食無虞。有一天回過頭來,當然見到台灣目前不僅是趨於平緩,甚至略為下降這種狀況,會感到不滿,憂慮。 不要忘了,從上升段轉為橫向整理代表的是這個社會到一定成熟的地步了。 還在上升段的國家其實代表的應該是某種整體程度的不成熟。但是前述所說的這群人,因為是利益獲得者,眼中是不容易看到不成熟所造成的問題的那部分。 好比你住在曼哈頓East Side的高級公寓,卻看不到不遠處的哈林區。 當你想用不變的方式追求上升段,只能跟著遷徙。從台灣遷徙到中國,中國有一天貴了不行了,那就換越南,然後非洲,然後呢? 其實沒有然後,因為人活不了那麼久,看不到了。 這時願意回頭看一下自己的家鄉,臺灣嗎?有辦法用慈愛的心來看嗎?有點難,因為這些人的眼裡只有「不變的方法所追求的上升段」。 人生不是自己成功賺到錢就好,不是嗎? 我也是人,所以我也會焦慮。當我看到中國某省要發展機器人教學可以一買就是幾千套樂高機器人,當我看到BBC的板子一出,中國馬上出更強大的相容板子,當我看到中國某些高中實施的竟然是美國頂尖大學採用的某些教學方法與制度,我能不焦慮嗎? 焦慮有用嗎?應該沒有。 不如放下焦慮,想一想除了跟中國,美國,英國等硬拼這些潮流所興的玩意兒,我們還能做什麼? 顯然因為國家規模不同,台灣是沒有辦法走這些大國的路的。但是,我們可以,或者說,願意試著選擇幾條可能的人煙稀少的路,時時修正,安穩過日子嗎? 前面說過,台灣算是相對成熟的社會,所以趨於平緩是正常的。但是長久居於這種平緩,不免...

慈悲

師父開示「慈悲」二字我不知聽了多少次了,那時以為自己懂了,原來不是。 這幾年的勞苦奔波讓我想到 「慈悲」,「神愛世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似乎是在講同一件事。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原來沒有出世這件事,都是入世。包含佛陀離開王宮這件事,看似出家,其實還是入世,只有深深地入世才是真正的出世。 我悟得還不夠透徹,也許過幾年會有更新的領會。

笨馬

「給馬很少的草料就要你日行千里,正確來說,就是車馬費,餐費與生活費都能砍就砍。」 一點也沒考慮到PTWA是一個只靠捐款硬撐的組織(說是慈善單位也不為過!)。當然很快就會把馬給整死。你會說,以後沒了馬怎麼辦? 放心,有其他的笨馬會來填補空缺。要不然就是不再需要馬了,因為國家已經亡了。 今天的感慨是我就是目前的這匹笨馬。

把愛傳出去

陳之藩先生說,要感謝的人太多,那就謝天吧!以前覺得這個想法好棒,時至今日謝天對我來說是個沒有具體行動方案為何的想法。比較起來,西方的Pay forward,把愛傳出去,是一個更實際的作法。 把愛傳出去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報答施恩給我的人,於是轉而去幫助另一個人,即使是個不認識的人。以佛教的說法,大概就是慈悲了吧! 去年底,我參加了104的Be A Giver募款活動,同時也開始在Program The World協會的計劃裡發起一個Be A Giver計畫。目前,除了教材,教案與教具的開發工作之外,在偏鄉的工作有兩個主要的計畫,一個是Project TTT - Train The Trainers,是幫助位於偏鄉,缺乏資源,也沒有程式設計師資,我們引進企業的協助,從辦理寒暑假營隊,師資培訓,輔導老師開課,每一間加入PTWA的夥伴學校與社會團體,我們預計以1.5年的時間挹注資源與輔導,讓這些學校的教學能量可以落地生根。目前,我們有超過25個夥伴學校與社團組織,所在遍及,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台南,澎湖,台東與花蓮等八個縣市。今年下半年預計還會有高雄,明年應該連屏東都會有新夥伴加入。 PTWA在全省跑透透之後,發現有很多很厲害的老師,不管是不是在偏鄉,在過去幾年發展自己的課程,教出很多很棒的學生,老實說,比我都還更會教學生,但是因為地處偏鄉,經費來處不易,所以僅能在自己的學校裡教學,非常可惜。於是Project BAG - Be A Giver就是為這樣的老師而設的。而Project BAG的開啟不得不說是歸功於在花蓮卓溪的太平國小任教的呂奎漢老師。 呂老師的教學早已頗負盛名,有一次在教育噗浪年會裡他跟我說,花蓮的孩子如果有機會到大都市去參加程式設計營隊,一定會很開心,也一定可以進步更快。過去他會申請教育部計畫帶孩子到大都市去參展,但是這些計畫帶給他的行政工作卻讓他吃不消。 PTWA已經在台南有幾次營隊經驗,所以我認為自己有能力可以辦這樣的營隊,一開始是呂老師的學生,後來邱文盛老師提議讓花蓮Scratch比賽的金牌得主也可以來參加,於是在2017/7/24~31期間,約有30位來自花蓮與南投的師生到來,這個營隊活動我已經在先前報導過了。 但是答應舉辦這個營隊的同時,我也...

希望以數學,中文,英文這三種語言交替來寫自己的論文

我的碩博士是在美國念的,回到台灣,因為過去的習慣,前輩的告知,傳統的做法,國際化與升等的需求,我毫無疑義毫不思考地接受了論文應該用英文書寫這件事。幾十年都過去了,並非還不適應用英文寫論文這件事,其實要全部改用中文來寫對我來說反而變成一件相對困難的事。事實上我是在反省自己為什麼往往連想都不想就接受一種做法或是觀念。 我為自己不能從一件事的本質來思考這件事感到可怕。 一篇論文最重要的本質是論文的內容是否堅實可信,是否具備創新等等,而不在於它是用哪一種語言寫就的。一篇論文在於誠實報導與分享自己努力的結果,而不在於是否要合乎傳統,可否用來升等與國際化指標等等與此研究無關的因素。一篇有價值的論文值得讓人自己設法來讀懂它,而不是讓作者費盡心思來設法讓人讀懂。 你會說,這樣子要如何評斷一篇論文的好壞呢? 我自己的想法是,我不願意浪費我的生命在做自認無用的研究上,所以也就不可能有機會發表一個自己認為沒價值的論文。當然,這個說法只適用於我個人,旁人說我的研究無用是旁人的事。 你會說,這種說法豈不是任性與太過自由心證。但是做研究這件事不是本來就該是一件任性以及與眾不同的事嗎?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有什麼可做的呢? 你會說同儕評量很重要,不然就淪於自說自話了。這點我也同意,在其他國家我不敢講,在台灣要找到同儕來審你的論文應該不太難吧!如果還可以寫得易懂的話(當然這不一定是必要的),不僅可以造福更多學生,弄不好大學生就可以來評了,不是嗎? 在Google翻譯越來越厲害的今日,我越來越覺得以下這件事是可行的。 一篇學術論文應該用作者覺得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講得最清楚的語言與方式來書寫。多花時間在換另一種文字來描述都是在浪費該研究人員的生命。一個研究人員需要的是更多的時間與空白以便做更深層的思考。 以我個人來說,我希望以數學,中文,英文這三種語言交替來寫自己的論文。 請原諒我的任性與因為近日太過疲累而導致的胡言亂語。 後記:試著想讀懂佛經,聖經,四書五經等等該用何種語言不是一件很清楚的是嗎?

厲害的花蓮小孩啊

圖片
經過八天八夜的   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 Program the World Association  為花蓮縣所舉辦的營隊,有一件事值得我好好思考。 我們往往會自己覺得東西太難以致於想像小朋友一定學不會,所以刻意要限制教學的內容。 真實狀況有二, 1. 真的太難。 2. 不是太難,而是教的人不得法。 去年迷宮專案在成大的大學部二年級開課結果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學生沒辦法跨過期中考驗(41/76),所以一開始我認為這批來自花蓮的21位國中國小學生不可能有任何一個學生能夠走過有岔路,甚至是無岔路的迷宮。所以這次的營隊目標我是訂在能夠寫一點Arduino,自走車可以不靠遙控走動,避障,直線與轉彎之類的一般目標就可以滿意了。何況營隊前幾天還要學3DP,雷切,焊接等等前置課程,時間真的很有限。 結果我錯了,超過五位做到了。這批孩子在來到台南之前,只有少數幾位有學過一點很基礎的Arduino。 有趣的是,在最後一天上午課程結束時,只有兩位可以做到過無岔路迷宮。但是到了下午的競賽,這批國中小孩子們在一邊比賽一邊限時改程式的超高壓力下,增加了四位,最佳紀錄是29.05秒。更有兩位孩子,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裡,一位把時間從66秒減少到41秒,一位從42秒減少到29.85秒,真是驚人。還有一位孩子,忍著牙痛,把程式改到比賽過關後,才跟老師說,我們這才急急忙忙帶她去看醫生,真是讓人敬佩又心疼。 半數以上的孩子的求知慾望高到,當我在幫其中一位孩子看程式時,後面已經排了一兩位孩子在焦急等著拉我過去幫忙了。幾乎全部學生在競賽前幾天晚上都要求要改程式改到晚上九點半的教室關門時間,據說有幾位不死心還把電腦搬到寢室去奮戰到十一點多才被老師制止。我真希望這種求知慾望在高教系統裡是普遍存在的現象,讓我感嘆的是情況並非如此。 要如何判斷教學現場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狀況呢? 真的很難。 除了上課老師是否本身實力要夠,最重要的是老師是否夠了解學生。 我為此次擔任講師的成大資訊系的五位超棒的學生為榮。不僅沒幾天就擄獲孩子們的心,還可以把孩子們的潛力給激發出來,而且提供不同競賽,讓每一個孩子,不分程度,都有自己的舞台可以發揮。這一點是身為他們的老師的我所做不到且佩服的。

不要事情變嚴重才想到解決

人總是等到很多事變嚴重了才想來收拾,也常以為自己還年輕或是身體狀況允許做一些不該做的事,包含彎腰撿東西而不是選擇蹲下去這麼粗淺的事。 雖說天生骨頭沒長好是主因,但是其實在多年前腰部不舒服時就該試圖就診解決,不要跟年輕人比力氣,也就不用鬧到現在,脊椎從上到下變形。 有一點年紀的,除了這個,牙齒也很重要。我全身上下沒什麼好的,就牙齒算是可以。 但還是有幾顆牙不太好,我的牙醫叫我早晚刷牙之外,還要用牙間刷刷特定那幾顆牙。起初還聽話,後來就好幾天才曬一次網。 上個月到南投去辦營隊,課程都還沒開始,在開車前往法治國小路上,牙齒出了狀況,請媽咪幫我約牙醫,硬撐到結束回台南才去處理。 牙醫警告我說,因為這次長了膿包,先處理看看,希望可以消,若是消不了,這顆牙就算廢了,即使這次沒廢,努力清潔,大概也就頂多再撐個一陣子。 現在我乖乖地清牙齒。膿包暫時退去,但是因為不聽醫囑,看來要付出代價的。 前兩天去看中醫,我跟中醫師說,他的藥好有效,一天不吃就好像要被打回原形。結果被他罵一頓,他說,你這樣是消耗大過補充,藥是要讓你逐漸變好,結果你每天把自己搞得這麼累,藥效都被你當天給消耗光了,這樣子吃再多藥也沒用,藥也是種毒,你要多休息,快快讓自己不必再來看醫生才對。 有教授像我這麼衰的嗎?沒兩下子就沒電了。很多醫生一天只看五小時,每天兩次時間會隔很多小時,週末不看診,難怪他們精神看起來都很好。哎!我真的想效法看看。 過了50歲,不管你原來多壯,還是小心一點為妙。 1. 筋骨有點不舒服就要找醫生。 2. 牙間刷要每天用。 3. 不要靠吃藥來撐,藥是藥,也是毒。

網路基礎建設與無人公車

我因為不舒服,很久沒出遠門,今年去了一次日本,在東京最渴望的就是無線網路,第一天到時,在優衣庫不敢離開,因為那邊有免費無線網路,我約了朋友在那邊幫我帶路。 在鄉下久了,網路真的不太通,我特地辦了某一隻偏鄉比較通的門號,不得已時,用手機當熱點。 前瞻建設要幹什麼我是不太清楚啦!但是現在人類在網路這個交通工具上走的距離與頻率絕對超過其他任何交通工具。 可不可以弄到台灣從頭到腳,無線網路都快到讓人家滿意,那麼外國遊客應該會感到很貼心吧! 這應該要不了幾千億吧! 今天看到新聞,連ICRT都在講無人公車,大家都關心無人駕駛的安全性。 喔!這個當然在大都會才會有的啦! 我今天在想,台灣山區或是偏鄉特多,路很難開,而有這種路的國家地區應該也不少。不如建議政府開始研究山區無人公車技術。 然後,偏鄉才不會沒天黑就沒公車了。順便去其他國家賣,ㄢㄋㄟ好嗎?

愛做夢的阿聞

昨天去趨勢科技採訪  Jenny Chang ,愉快的聊了一個多小時。 採訪過程,不是只有我們問她問題,她偶而也會岔開話題,例如,「你想做的事那麼多,我們都擔心你會掛掉。」諸如此類的。 接近道別時,她忽然問我,「你最擅長的事是什麼?」 這時我的腦子飛快地把我會的東西都播了一遍,這問題太殺了,忽然一片空白,遲疑一下,最後, 我回答,「做夢」。

偏鄉程式教育的喜與悲

今天的嘉義海邊行有傷感也有歡樂。 1. 真實體會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常年幫助我在過溝帶孩子們功課與監督孩子們程式作業的老師要離開了。一時之間,楊老師與我都覺得手足無措。 2. 上帝總是能聽到我們的禱告,於是派  洪旭亮 校長來幫忙。也真巧,阿亮校長的公子派在東石服役,剛好能接手。 3. 雖然知道這件事禱告後也不會變快,但是我仍繼續禱告,過溝的孩子快快長大成才,回來幫助我,因為我越來越老,越來越跑不動了。 4. 要升高三孩子說,老師,我物理有幾處看不懂,可是快考試了。今天去幫三個孩子上課,上完後,孩子說終於懂了,我好開心。孩子接著問我,老師,下次可以來幫我上化學嗎?雖然當年考98,可是都忘光了。只好再來讀讀高中化學看看還有沒有辦法看懂。 5. 楊老師一邊說話一邊拭淚,我臉上裝做鎮靜,心裡面也很傷心,但是腦子裡飛快地轉動。然後我對老師說,沒關係,孩子們總有辦法來照顧。 知道自己沒本事,我打算找  葉丙成  與  呂冠緯 (Ray Lu) 兩位來救命。果然葉老師立馬答應幫忙,明後天再去煩呂兄。 6. 在學校,我都跟學生一起在實驗室,自己的辦公室卻很少去。一通電話打到實驗室找到我,跟我說,經過向神明擲筊無數次後,神明說,教孩子比直接捐錢要好。打電話給我的人要我直接過去另一處嘉義海邊的學校。於是見到一位一心為孩子設想的校長,有趣的是,下午的物理課的孩子是這位校長以前的學生。看來,不做不行了,因為神明有指示。 7. 不管多難過,總是有可以讓人快樂的事,因為凡事有阿亮校長,跟他聊了兩小時,好像吃了人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