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實驗室文20190911 Rudy

日本打棒球的孩子想到甲子園,美國打美式足球的孩子想加入聖母大學,你知道,這有多麼困難嗎?而即使你得償所願,後來能真正進入職業球隊的機會還是少之又少。
這裡說得 的還不是天份好的,而是完全沒天分的孩子。
對一個全家都是聖母足球隊迷的愛爾蘭家庭的孩子來說,能進入聖母大學打球是全家的榮耀,但是這個全家最想進入聖母大學的孩子卻是全家的孩子之中最沒天份的,最矮小,而且速度不快,氣力不足。
參加了好幾年的美式足球校隊,從來都是板凳,可是他比任何人都努力。高中畢業,成績差到連社區大學都進不去的Rudy只能去父親打工的鐵工廠幫忙,但是他沒有一天忘記這個夢想,從沒停過講述自己的夢想,也從來沒有人停止過嘲諷他,包含他的家人。在唯一支持他的哥哥因為意外身亡,葬禮當天,他決定丟下所有的一切,,包含工作與女友,帶著背包,在沒有祝福也完全沒有任何頭緒的情況下,獨自搭車到了聖母大學門口,他甚至連進校門都被警衛擋下來。
與過去一樣,他向每一個他遇到人講他的夢想,終於說服神父讓他進到聖母大學旁邊的聖十字學院就讀。所有認識他的人都不認為他可以以優異成績轉到聖母大學,但是他比任何人都努力,同一時間,他願意不拿錢到聖母大學球場擔任打雜,只因為他想要看到球員訓練與比賽。
轉到聖母大學後,他以陪練員的身份進入校隊。練習時,他總是全力以赴,以至於正式隊員對他說,「你再這麼拼下去會沒命的」。可是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數年來,從未缺席過任何一場練習,他雖是校隊一員,可是從未能入選正式名單,也就從未得到上場的機會。
因為他瘦小,速度不快,氣力也不足。
聖母大學當然聚集美式足球中極有天份的學生,但是這些有天份的學生卻不一定珍惜這個機會。一位將來足以進入職業球隊的卻表現不好的學生抱怨著練習太過辛苦,教練對他說,
「你要是有Rudy一半的努力,你早就是明星球員了。」
Rudy從小學中學一路走來,無數次聽到教練用這句話臭罵其他學生,而這些被臭罵的都是有天份的。
大四了,聖母大學已經打進冠軍賽,為了奪得冠軍,這時當然要讓全隊狀況最好的球員上場,這當然輪不到Rudy,但是這也意味著,Rudy會因為從未真正登錄在球隊的正式球員名單裡,以後也不會有任何他是聖母大學球隊球員的記錄。當教練拒絕Rudy後他終於爆發情緒,決定要放棄最後一次練習。那位看著他從進到聖十字學院後在聖母大學球場打雜的球場員工對他說,
「這就是你曾對我說過的承諾與夢想嗎?你就這樣要放棄了嗎?」
「我也曾是聖母大學球隊的一員,當初我放棄了,所以我一直懊悔至今,你也要跟我一樣懊悔終生嗎?」
Rudy終於回過神,穿好裝備回到練習場。當他回到練習場,所有球員好像是落後的球隊看到了希望一樣。
比賽前夕,幾乎正式球隊的每一個成員都願意放棄這一生一次的機會,把名額讓給Rudy。他們把自己的球衣放在教練的辦公桌上,對教練說,
「沒有人比Rudy更值得這樣的機會!」
Rudy終於登錄到正式球員名單,Rudy全家人以及他們朋友們都到場觀賽。當球賽進入倒數,聖母大學勝券在握,此時教練還沒有意思要派Rudy上場之際,從球員到助理教練到拉拉隊,大家嘴裡喊著Rudy的名字,到後來,不明所以的觀眾也跟著喊著,
Rudy,Rudy,Rudy,..........
Rudy上場了,他用僅剩的幾十秒,完成了擒殺對手四分衛,熟知美式足球的人都知道這有多難,尤其是在冠軍賽。
他瘦小,速度不快,氣力也不足,但是他做到了,他用十多年的練習,僅為了這一刻。
Rudy是有史以來唯一一個被聖母大學球員在勝利後抬著繞場慶祝勝利的球員。
美式足球是一種用命去拼的球類運動。我到了美國才知道有這種運動,有一天,我問跟我同住,已在美國工作數年的室友老張,「不知道我要是被撞一下會怎樣?」老張看看我笑著說,「應該不死也殘廢吧!」
Rudy應該終身都會帶著傷痛,我的經驗告訴我,這些傷是不會完全好的。只有懷抱遠大夢想的人才有這個熱情,捨棄一切這麼做。尤其,這又不能當飯吃。
人們會說,「這不過就是一個幾十秒的夢想,不是嗎?」
片尾告訴我們,Rudy後來的發展,以及因為Rudy的從聖母大學畢業並且有這麼光榮的一刻,徹底改變了Rudy一家的未來。
讓我們回顧一下,Rudy來自多兄弟姊妹的窮困家庭。Rudy的功課不好,連社區大學都沒得唸,也因為家境,要早早去工作。但是,因為一個看來不切實際又愚蠢的夢想,改變了這一切,還改變了很多人,包含來自優勢家庭的聖母大學的同隊球員與同學。
一個孩子有沒有美好未來看的是他有沒有熱情與夢想,因而願意每一天都放下對達成這個理想範圍沒有幫助的事物,轉而投入許多時間在每日的練習裡。
許多大學現在有弱勢學生的特殊選材管道,如果學校認為這些學生一定要能在學術上與一般生並駕齊驅,那麼真是大錯特錯了,至少從這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影片來看。
我們都知道美國的私立大學有多麼愛錢與勢利,但是美國的這些私立大學也知道,幫助一個願意努力的窮困人家的孩子的意義有多重大,即使他在學術上平平,但是只要協助他好好追求夢想,以後他對家庭與社會的影響往往超越GPA4.0的學生。有在關心美國頂尖大學的人就知道,GPA4.0早已不足以錄取這些學校,重要的是什麼呢?這部影片也許可以給出一些提示。
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這樣的熱情,即使我曾激勵過好幾位這樣子的孩子,但是我卻無法在DJ的身上複製。也許,是因為這個我家所構築的氛圍吧?!我還在思考,如何讓接受一般現行體制內教育的孩子也有類似的熱情與夢想。
每年的特殊選材,只要是辦法變了,總是會被詬病,最常被說的就是為「某種人」護航,我總是希望,所謂的「某種人」會是Rudy這樣子具備無比熱情,耐力與感染力的學生,那麼我將願意承擔這樣子的責罵與石頭。
說這麼多,其實是說星期四解憂實驗室有開,10:15AM可以來喝咖啡,順便當我的苦力,幫我搬一下東西。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