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領域工作的人的日常
林宜敬 (Yi-Jing Lin) 兄很貼切地述說了一個在科技領域工作的人的日常,雖然我已經不在第一線上,但是每次與學生討論後,如果有新出現的問題需要想,我的模式大概也是如此,有了想法後要不是很快就傳訊息給學生,不然就是下次碰面時,把我找到的訊息連結找出來給學生看。
不是我的Google速度快,年紀大的人再怎麼也沒年輕人快,而是我已經花了幾天思考了。說是幾天,95%的時間其實啥問題也沒解決,但是沒這95%的時間,也想不出頭緒,95%的時間看來是浪費的,其實是重要的。
20多年,我沒有過寒暑假,但是20多年來,我有時是連續好幾天裡每天14,5個小時花在閒蕩睡覺上面,可是卻不知不覺地做了很多事。
可惜,不只是宜敬兄說的問題,政府對於我們的要求常常是給錢後就一定要在時限內有「成果」出來,天知道這種成果能不能用,所以我的模式是先把東西做到一個地步再申請計畫,我怕我交不出東西來。雖然這幾年,我更希望能照著本心在做這件事了。
這類的人腦袋通常怪,對付看來沒頭緒但是卻有趣的事特別來勁,但是看到表格就會一個頭腫成十倍大,偏偏政府要求我們這種人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要做研究,要教學,還要管人,管帳,管財產,簡直是滿清十大酷刑也不為過。
不理解「這些」的政府訂出的規則,難怪進一步退三步。所謂的「這些」包含一般產業與教育。
後記:員工能以面值配發股票的年代是台灣科技業起飛的年代,很多人賺了大錢,但是也很多人早早去見了上帝,但是這個辦法被後來的法律給禁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