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家鄉,看見台灣,看見自己,看見希望

原以為2019暑假我會輕鬆一點,因為有好多夥伴來幫忙,多數課程活動跟往常沒有多大不同,重覆的活動與課程會讓我這個喜愛新奇的人無法激起更多感動。
只能說,感動依然。
2012年起心動念要教小孩子程式設計時不會想到七年後讓人這麼感動的全年度的課程會這樣平地而起。
洪旭亮 笑長說,「我們都很害怕蘇老師突然就想要做什麼事!」
師父對我說過,很多事需要因緣俱足。要不是那天,我硬拉著阿亮去上 Kirsten Huang 老師與 程金蘭 老師的節目,要不是小黃老師已經做了多年的媒體星球課程,要不是 蘇恆誠 老師在初期協助了空拍的課程,要不是有 蘇慧貞 (Huey-Jen Jenny Su) 校長每一次成果影展都來鼓勵與協助,....
有太多的「要不是」使得因緣俱足。
為什麼要看見家鄉?
「因為認識家鄉,你知道家鄉哪裡好,哪裡不好,然後會想要為家鄉做點什麼!」
七年來,我會的還是那個資訊科技裡的一小部分,但是現在,這麼豐富的課程在孩子的心裡種下種子,因為用接近一整年的時間,孩子們實際踏查,訪談,拍片,製作,把家鄉的一切印入腦海。
十年前曾是澎湖 黃德文 的學生回到澎湖當課輔, 僑光國小 陳良輔 (Kent Chen) 老師去年的小六生,參加完「看見家鄉」課程後,今年回來當志工。這是PTWA的模式,五年前過溝的孩子現在回來當我們很多課程的老師。
「偏鄉的孩子回來幫助偏鄉的孩子。」 孩子的書屋 的陳爸如是說。
看完老師組的影片以及學生組的影片,除了感動二字,實在找不出其他形容詞。
看見台灣 基金會 的執行長 萬冠麗 (Grace Wan) 說,齊柏林先生生前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下一代的教育,他來不及做的,我們一起來做。
我們這一代為台灣留下許多創傷,讓我們一起來盡力彌補,讓下一代站在天空的高度吧!
「看見家鄉,看見台灣,看見自己,看見希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