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實驗室文 20200109 沒人不愛錢多事少離家近
今天解憂實驗室本來沒開,因為我要趕論文。不過有朋友來,還是要招待一下。
他說,「經濟變差,很多年紀大一點的沒了工作,台灣又老又窮,怎麼辦?」
我心裏在嘀咕,這傢伙平常都不看我臉書的嗎?前兩天我不是剛發文說,台灣跟很多國家比起來,算很幸福了嗎?
我說,「其實時代在進步,年紀大的人如果不願意學新東西,找不到工作很正常啊!在美國的科技業50歲以後就沒工作很普遍啊!」
他說,「那怎麼辦?」
我說,「我不是說了嗎?年紀大一點的要學新玩意兒啊!在法國,聽說要做到70歲呢?」
他說,「聽說AI與無人工廠會取代人類工人,真的嗎?」
我說,「其實世界進步這麼快也出乎30歲時的我的意料,我原以為2020會看到的應該在2030~2035才會到來!未來只會越來越快。」
他說,「那怎麼辦?我們又不會AI?」
我說,「其實有很多工作需要的是人,而不是AI,就看你願不願意做而已。例如,很多公益,教育,清潔,環保,國土山林河海守護等等的工作都不是AI以及無人化可以做的!」
他說,「我在聽你在說牤嘎,哪會有企業要來做這種不會賺錢的事啊?」
我說,「這些工作做好,台灣才會越來越好,而不是只有 GDP與個人薪水收入。所以,好的政府要看遠一點,一方面用政府的力量來安排這類的工作給民眾,一方面鼓勵企業以社會責任的方式來做。」
我繼續說,「這些工作其實剛好適合年紀大一點,要有點耐心,不急躁的人,像我這種年紀的就很剛好。」
他說,「可是我還要學新技術,可能還要搬去需要我去做這些是的地方,哪做得到?」
我說,「這些事的學習都很簡單,也不一定要用到電腦,只要願意,又有錢賺,又對健康比較有益,為什麼不呢?」
他說,「我回去想想。可是我還是比較希望住在原來的屋子,簡單做一點事,錢跟過去一樣多就好。」
這時,學生來跟我討論論文,我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等學生走後,我忽然醒過來,原來,多數人都不願改變自己去適應現在的變化,想的都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只要政府不能幫他辦到的,都是政府不對。
想想,如果是這樣,應該每個政府做一任就可以下來了,因為不願意改變而沒工作與收入的人數比例,從工業革命以來就沒低過。
我想,是不是乾脆都不能連任,都只能做一屆,政黨輪替就會越快,只是不知道,這樣會不會越來越亂。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