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有兩種,一種是自己懂就好,一種是可以用

 研究有兩種,一種是自己懂就好,一種是可以用。我這人比較入世,選擇了後者。長年來,不管是做IC設計,還是做音樂研究,我喜歡架一個平台,讓實驗室同學可以參與這個平台的開發,同時也讓他們的成果可以透過此一平台具體被看到。這個年代,尤其是自媒體時代,研究做得好之外,要有能力對外發聲,學生多半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當老師的就只好當啦啦隊,硬逼他們上台。

繼去年的AR/AI音樂會以爵士樂三重奏之後,今年我們打算全部用虛擬偶像音樂家,不僅聲音自己合成,整合聲音與動畫系統自己架,連動作偵測與動畫都自己做,完成西方管絃樂的基礎,也就是絃樂四重奏演出,請大家到時記得來為學生們打氣,批評與指教也都歡迎。
下面的圖片是其中一位虛擬偶像,當然不可能做的跟迪士尼一樣好,但是與事先算好不同,這是即時的演出。這張截圖是參考偉大音樂家曼紐因(借用交大辛老師的圖片)的角度所取的。
感謝中研院資訊所廖老師與蘇老師的幫忙,也要感謝清大林老師在資料標記上給我們的協助,更感謝鋼琴家
吳天泰
老師為我們譜曲。還要感謝成大
Ju-Ming Wang
老師協助在成大的演出事宜。 許老師的動畫指導。
最後感謝全尖叫實驗室的夥伴們的努力。12月或是1月,敬請期待。
Jeffrey Wang、卜令楷和其他244人
4則留言
4次分享
留言
分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