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經營的,不管是特技樂塾,或是音樂案內所,也許都是一種「避難所」,前者給小孩,後者給大人,這大人裡面也包含我自己。

 我到過溝栗子崙的教會去上課半年多以後,

Ruth Young

老師對我說,教會樓上有房間,我累了可以上去睡覺,房間很舒適,我問老師平常哪些人會來睡,她舉了幾個例子,最後說,有時孩子會來這裡睡。一陣子後,我體會到為什麼會有孩子來教會睡一晚的狀況。

等我接觸的類似組織多了,理解這些機構有時有點像是「避難所」,不只是幫孩子上上課而已。2015開始至今,PTWA在寒暑假會安排孩子來營隊,但是時間長達一週的這類營隊,我把它弄得像戰鬥營,每天忙到晚,很多東西要學,但是睡覺的地方就在PTWA現址天主堂裡,可以安心睡覺,吃也很好,會讓他們去逛夜市或是他們沒去過的地方。
慢慢地,我體會到,不是只有孩子,有時大人也需要某種「避難所」。對孩子來說,有人陪,有人教,有東西吃,有舒服的地方睡,安心就好。對大人來說,有時只需要一張桌子,一杯咖啡,也許一點點心,有好聽的音樂,舒適略暗的燈光,獨自一人不必說話,能讓自己暫時擺脫這個世界給他的心帶來的負擔就好。
對很多孩子來說,家不一定舒適安心。但是有時我們也太苛責大人沒把孩子顧好。
對於家中有特殊兒的大人,優勢家庭有的一開始會不承認,但有的會很快接受事實,然後多數會趕緊安排療育。弱勢家庭呢?賺取三餐都很費力了,又沒有足夠的常識來應付,孩子一吵一不對勁,家自然就不一定是個好所在。但是不管是哪類家庭,大人總有心力交瘁的時候,而且往往是每天都要面對。往往不是孩子的錯,但是大人也不一定有錯,或者說,大人孩子都有錯,但是這個錯其實是無奈的,凡人如你我,都無法應付。
今天看了「#我們的孩子在呼救」這本書,自從經營特教樂塾一年半以後,孩子們的苦我大概能體會,我知道有的大人很可惡,但是多數父母自己也不願意這樣,他們也很苦。
慢慢地,我體悟到我想經營的,不管是特技樂塾,或是音樂案內所,也許都是一種「避難所」,前者給小孩,後者給大人,這大人裡面也包含我自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