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思維要適應新時代
這幾年,我時常對學生講的一句話是,
「我開始有點落伍了,很多東西我學的時候是對的,到了今日則不一定是對的。」
我以前的老師,很多應該都可以一門學問從年輕講到老,差別是用講道的方式,還是用講知識的方式。
最近這十來年,真的不一樣了。不僅是舊思維可能會變得無用,連新出來的東西沒多久就會被超越。很多過去很難的東西都一一變成好用又厲害的open source了。現在的老師不得不承認這一點,不能老用舊思維教書了,偶而還要承認一下自己已經老番顛這件事。
年輕時,機器學習的許多演算法我是自學的,我的老師當時並不會。記得還是我自己找論文講給我的指導教授聽。
那時的電腦很遜,沒多少神經元的類神經網路跑起來就很喘了。那時它能解的問題其實Scale都不算大。
我做過一個字體辨識的案子,那時我必須要用不少電腦視覺與影像處理的方法擷取許多特徵,然後才丟到機器學習演算法,正確率還可以,但是老實說,當年真的還不到可以實用的階段。
但是,當計算量漸漸不是問題時,許多前段的處理似乎省略了也沒關係,辨識率比當年高不少。
但是,我這個死腦袋,還是習慣從前段的特徵擷取開始想起,一直改不過來,總是要與學生討論到一個地步,才會警覺自己似乎又掉進去過去的思考模式。
我說的不是老方法不好,而是新作法也不見得差。我希望學生不要老是覺得老師經驗多,就一定比他們厲害。今年我有一個學生用的機器學習來擷取音樂特徵時用的就是新作法。
我感到,大學若是還是用舊的方式在經營,應該很快會出現危機。別的不說,老師的經驗在30年的教書生涯可能要被顛覆三次,也就是平均每十年一次。很多知識技術類的東西,網路上的東西雖然不完全對,但是透過自學與思辨,還是沒問題的。(當然,學生也要有辦法自學與思辨才行。)
要教老狗新把戲真的很難,不是老狗不想學,而是這世界變太快了,而體力卻日漸衰弱。但是把老狗趕出學校似乎也不是辦法,照理來說,我們這些老狗雖然學不好新把戲,但是有很多底蘊的東西還是有價值的。
這些底蘊是什麼?好多啊!一時講不完。舉一個例子,我現在常向學生提那種很有挑戰性或是很有實用性的專案題目,然後建議他們可以從哪裡開始。
當然,底蘊這東西平常看不出來,培養起來也需要時間,所以這種狗總要有點年紀。
應該有人覺得我很閒,寫這麼多廢文,其實我腦子好忙,但是這些野人獻的曝,希望能在網路上給大家知道,有沒用我不知道,歡迎大家來吐槽。
最近想做的就是,把從我腦袋裡生出來的東西變成Open Source,希望可以為台灣培養未來科技人文人才。
感謝我的學生時常被我思考轟炸,然後做了一堆很棒但是很不成熟的東西。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