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2017科技巨人報告
這一期的數位時代成為我家餐桌上與DJ討論的話題,我要對兩個國小女生解釋雲端,機器學習,物聯網等等議題,還真難。
不過這裡要談的是我看了亞洲微軟研究院的報導。從報導裡說,1998年成立至今將近20年,產出論文將近4000篇,其中有400項實際進入微軟的產品。4000好像很多,400又好像很少。
亞洲微軟目前有大概250位研究員,據說它的規模僅次於美國總部,平均一年產出200篇論文,也就是一個人一年不到一篇,我想大家可以去調查看看,一般國立大學電機系或是資訊系一年有多少論文?或者可以來比論文數與教授數的比值。也許,跟中研院比比較恰當。
400很少嗎?可是這代表十篇裡面有一篇論文的東西是有被實際使用在產品上的喔!這個比例應該算高的,不然也很不賴了!
一般報導,很難真的很深入,所以一定會有人覺得我輕信報導。那我來講一段往事。
多年前,其實應該有十年了,我的一位非常優秀的學生申請到亞洲微軟研究院去半年還是一年,當時台灣的博士生多半選擇去美國,要不然就是歐洲,但是這位學生覺得微軟是她比較想去的。
回來後,她跟我說,那邊很恐怖。連申請到裡面做研究,當研究助理的,研究員都把他們當全職員工看待,每週不但有研究課題要報,還有實作題目要做,所以每個人都繃緊神經,裡面幾乎都是大陸北大,交大與清大的研究生。我問我學生,她覺得大陸學生在資質上與她相比如何,她很謙虛地回答,多數比她更厲害多了。我問那邊的研究員對她如何,有教她什麼嗎?她說,因為那邊覺得她是台灣過去的,所以比較客氣,派給她的工作沒那麼重,即使做得不如研究員的預期,也只是臉色稍稍難道而已。但是一堆她認為比她厲害多的大陸學生,咪停時被罵屁股長在頭上算是輕微的了。每天,大家的工作時間都一定超過十個小時,多數時候會超過。當時,能進這裡算是一種榮耀,所以即使這麼「苦」,這些一流大學研究生還是擠著要進這裡實習。
她問大陸學生,這樣子被罵不生氣嗎?我記得答案是,在這裡可以與一流人物學習,很值得!
十年過去了,不知道現在是否還是這樣?
現在,我們在大學裡,乞食講堂,打分數嚴一點與作業多一點,輕則沒人來修,稍重的會被「靠北」,還有老師跟我說,嚴重的會被投訴,明明也沒那麼嚴,做的也是該做的事,長官卻不會相挺。
我知道,把國內大學拿來比亞洲微軟研究院是有點誇張,但是我腦袋簡單,該怎樣還是大家來論斷吧!
我想,亞洲微軟的KPI應該很實際,論文不必多,但是盡量朝指向未來產業與可以應用為考量。對於來這邊的學生,要施與嚴格的訓練。你可以說這些研究員沒水準沒文化亂罵學生,我也沒辦法。
這一期還有許多美國與大陸的大公司正在發展的東西與技術,即使不是很深入,但是看看總是好的。台灣的部分也有提及,也可以看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