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llaton的老單體做的Speakers


用這類有點年紀又知名的單體,兼且沒有精確的規格可以參考,對我來說是一種在設計時比較難以承受的重量。
想當然耳,既然是知名單體,所有的設計需要圍繞在它身上,其他的部份元件的性格不能太突出。又要做到好聽,難度很高。
這對單體,朋友交在我手上很多年了,好像之前有被裝過機,不知道為了什麼原因被拆了下來,於是希望我來給它新的生命。第一年我想了很久,等我決定用障版的方式來做時,面板買了,可是當時的工房被拆除了,然後就耽擱下來了。這麼多年過去,我的體力變差,聽力也變差了,就更為難了。不過有一件事是好的,實木是會撓曲的,這次決定要動工時, 朋友手上有機器讓我可以把木頭刨平一點。
無法把它做成兩音路是因為這單體不耐操,稍大一點的鼓聲就會拍邊,高音也不夠高,也不能真的把他當全音域使用。
也許你會笑我,這麼重視外觀,不像是音響專家會做的事,可是這單體的歷史價值讓我決定把低音擺在後面看不見之處。低音單體再怎麼高價,擺在一起怎麼看都覺得突兀。
這單體很靈動,解析很好,效率算頗高,一般來說可能要兩顆低音單體效率上才配得過去。但是好友不希望做得太大,畢竟都市的房子往往才是音響鍊裡最貴的。
因為我往往不知道主人最終希望的聲音,所以除非特殊狀況,習慣把分音器外置,這與發燒態度無關,倒是方便日後要進一步隨著年紀調整。
主人說隨便的端子即可,我故意用工業用端子,但是其實知道唐竹也有在賣很好的類似端子,主人以後可以更換。同樣的,給中高音用的線材也很普通,因為都是外置,所以要更換也很簡單。分音器還沒完全定案,我還在等他的主人來參與意見。
因為中高音是開放式障版,所以離背牆要有點距離,不然聲音會糊掉的。沒辦法這麼做的話,在背後做一點簡單吸音也可以。
喜歡音響的人一定好奇聲音如何。其實就無法應付大動態喔!所以不要期待它可以給你大聲唱馬勒與攻殼特攻隊。室內樂是最好的伴侶,人聲也很棒,小提琴有一種其他單體所無法表現的清麗脫俗。
做好後,我自己突然喜歡上這個樣式,我說的是視覺上。眼醫兄說這個很有氣質,但是氣質與聲音往往是魚與熊掌的問題。時下的喇叭做得外型太過華麗,加上多層烤漆等等,多數顯得庸俗不堪。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設計出兼顧聲音與素雅氣質的作品。
本來因為體力與腰傷,希望上漆的部分主人可以自己來,但是現在想自己來上,打算捨刷子,改用布來推。
算一算,我的債就快還完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