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程的人最期待的就是自己的作品可以被應用

老實說,大陸在很多方面很積極,在大系統與較難的技術上也很會找應用場域。
20多年前,我老友在做臉部辨識的研究,國內他算是早做的,即使是在世界上他們也算做得早,後來做這個題目的老師也不少,說真的,台灣在這個題目上做得很不錯。在當年,他們就已經運用機器學習在做這個研究,只不過當年的電腦太遜而已,要不然應該就會很厲害。當時臉部辨識要用在哪裡?應該說連做的人都不太清楚,不是我們這類人會問要做來幹啥,啊就做好玩的而已。
很多時候,台灣在技術上不算落後,甚至可以說是在領先部隊裡面,以智慧型手機來看,台灣也是。但是為什麼後來會變成這樣呢?不要問我,我也不知道。只知道,要是國內的廠商有遠見,這個題目應該是連老美都做不過我們的。
所以當我看這期數位時代時,看到百度做的人臉辨識,老實說,不覺得有多厲害與前瞻,百度要是早十年把我的那群朋友挖過去那應該不只做到現在這樣而已,只不過,百度也還沒20年就是啦。
但是,前面說了,人家就運用這個技術做到很多應用,除了書裡面說的以外,像是擠死人的春運,大陸就用人臉辨識技術來改進車站收費的效率。簡言之也就是,進站時根本不必驗票,直接用臉孔辨識的方式就知道了。雖說這樣的技術在這樣子的國家也可以被用來當作政府做壞事的工具,讓我想起來就覺得恐怖,不過,這不是技術的問題,就像刀子被造出來不一定是用來殺人一樣。
事實上,台灣的學術界還是有很多老師,兢兢業業在研究上,他們不見得會發很多論文,因為做研究都沒時間了,發論文只是為了生存,只要生存點數夠,他們寧可把時間拿來想研究與帶學生做研究。可惜的是,這些研究在得不到青睞的情況下,最後只能變成幾篇看的人不多的論文,連放入產品的機會都沒有,更遑論影響一代人。
做工程的人最期待的就是自己的作品可以被應用,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被挖角就是正常的事,而且這些人在研究上厲害,生活上不見得聰明,所以也不必太高薪。
在台灣,一個教授還要四處去兜售證明自己的技術,這恰好是做研究的人最不擅長做的事,或者,是台灣的教育讓這些教授變成不擅長這件事。但是因為大家有發表的壓力,所以論文會被看到,剛好給人家發現後挖過去,即使不挖過去,因為論文往往沒申請專利,也就剛好被拿去用,然後做成產品賣來台灣,所以這一切也就是剛好而已。
這不是抱怨文,也不是農場文,因為不但是我有認識的技術人就到大陸去工作,十年前,我也被問過了,五六年前,我們的技術也被一家看似是矽谷的公司,其實背後是陸資,給買過去。
所以,那次之後,我只做好玩的研究,實在怕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