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是自由還是不自由

 人到底是自由還是不自由呢?康德說過,如果人做一件事的目的就是做這件事本身,那麼就是自由的,否則就是不自由的。

要完全達到康德所說的這個很艱難,時至今日,我想可以用程度來分,套個專有名詞就是「模糊邏輯」( Fuzzy),不要只有自由與不自由兩個選項,要不然為了要自由而搞到失去自由也就有點捨本逐末了。
今天被問到,為什麼要成立虛擬室內樂團時,忽然想到康德兄的訓示,認知到自己的自由可能只有50分的離滿分還很遠的覺悟。
我的回答一定有同儕覺得有點扯。
「我想讓我的學生在畢業的時候不是只有口試,而是上台謝幕,告訴大家自己做的技術有用在虛擬樂團裡!」(雖然一般聽眾很難知道到底學生做的研究怎麼用上的。)
「我們的論文看的人很少,但是希望音樂會有一天可以一次吸引1000個人來聽,同學應該會覺得很High,自己兩年的努力沒白費!」(雖然不知道一篇論文20個人看過與表演1000人看過可不可以放在一個天平上衡量!!)
「以前學生都各自做各自的研究,平常不太需要來實驗室,我覺得對話與合作對學生很重要,這個計畫把所有人都拉進來,他們就常來實驗室討論了!」(這點的好處應該是肯定的吧!!)
不知道這樣子想,在康德先生的認知裡,算不算自由!
如果你問小時的我為什麼要唸書?我可能會回答,因為要考上雄中,然後為了考上好大學,然後為了出國唸書拿到博士,然後為了找到好工作或好教職,開始寫論文後是為了升等,然後為了拿到大的計畫經費,然後為了當上主任院長,然後為了攀上學術的高峰,然後為了得到大家的尊崇。
然後呢?
啊就退休了啊!然後呢?希望到哪裡都有人接送鞠躬說好聽的話,這麼一直下去.但是,萬一,沒有這樣呢?你就是要孤孤單單走完剩下的路呢?
康德說,做一件事是為了下一件事,然後一直這麼下去,他認為這樣的人是沒有自由的。或者套我說的,只有7分的自由.雖說,很多人覺得沒什麼不好。
6/2 星期三下午三點,成大成杏廳,歡迎你來聽音樂。
過幾天預告片好了再貼上來。
講到這個,就一定要推一下 李忠憲 老師的書, #隱性反骨
可能是 3 個人和顯示的文字是「 00Sa 00 Sat. 杏校區成杏廳 家與 四重奏樂團」的圖像
余懷瑾、Emily Lin和其他251人
8則留言
10次分享
留言
分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專題生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特殊選才乙組上機考

讀書心得:你的獨特,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