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鋼琴家魯賓斯坦說他的葬禮上希望可以為他演奏舒伯特弦樂五重奏D.956的慢板樂章
大鋼琴家魯賓斯坦說他的葬禮上希望可以為他演奏舒伯特弦樂五重奏D.956的慢板樂章。舒伯特31歲就死了,比莫札特死時還年輕許多,抽屜裡,櫃子裡放了許許多多寫到一半未完成的樂譜,也許超過所有的作曲家也不一定,這首D.956是死後才發表的。舒伯特有很多好朋友在接濟他,死後應該也是去住處把這些譜子找出來,我比較不明白的是,為什麼舒伯特會一直這麼窮,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一個其貌不揚的矮子的關係,我相信任何時代顏值應該都蠻重要的,不知道是不是沒女生愛他,所以他應該是因為梅毒而死的,也有一說他是因為傷寒過世。
舒伯特的音樂有一種讓人迷路的特質,他雖然崇拜貝多芬,貝多芬總是開門見山,只有在晚期才寫出讓人也容易迷路的音樂,如作品110以及晚期的弦樂四重奏。我特別喜歡110的第一樂章的第44小節開始那一段,不過這是小小迷路。相比之下舒伯特的D.845以後的奏鳴曲則是大迴圈裡有數個小迴圈交錯著,我聽來聽去,很難把曲子聽熟,但是卻一直迷離在這樣的大小圈圈裡,可以一整個下午都只聽一首曲子而不覺得厭煩。
我想Kremer一定很喜歡舒伯特這首弦樂四重奏D.887,同樣也是死後才出版的。那個引人入迷的迷宮更大,漫長的第一樂章裡,小提琴的急遽而激揚的短音配上馬友友悠長的大提琴,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最喜歡的版本,這個不重要,任何一個版本我都可以反覆只聽第一樂章很多很多遍。這是1985年CBS版本,我在紐約唸書時買的。
時間來到2005年,換成在ECM出版,改編成弦樂團演出,類似的改編也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常出現。綿密的樂團,寬大的空間感,聲音錄得甜美異常。Kremer仍擔任第一小提琴首席,但是那個急遽感不見了,我聽不到Kremer慣有的極佳的左手換音以及相對於這麼高超技術的小提琴家不能算穩定的右手運弓,偏偏那是我認為這首曲子很重要的一部分。這個演出聽起來是愉悅的,即使在迷宮裡出不來也不會覺得怎麼樣。
如果你問我,還推薦什麼版本的話,很奇怪的是我推薦阿瑪迪斯弦樂四重奏的單聲道版本。這是一個當年幾乎樂壇公認最好的團,但是卻在這個世紀越來越不被提及,甚至那個應該被提及的貝多芬弦樂四重奏錄音。阿瑪迪斯弦樂四重奏的演奏很直接了當,沒有太多的彈性速度,第一小提琴布來寧的琴聲淒清而真實,但是並不會因為這演奏是直接了當的就失去了舒伯特在這個曲子裡注入的要素,聽這個演奏時,我時常是揪著心肝的,但是一曲終了,又會不知不覺,如自虐般地走到唱盤前讓它再唱一次。
拜Youtube之賜,這個曲子有許多更新的版本,錄音更清晰,但是我時常遇到的是用長長的尾音做出的效果,有時讓我連十六個小節都聽不下去(這句話違背我自己前面所寫的XD)。雖然,我自知不合時宜,這樣充滿著比2005年ECM版本更多更美更長的堂音應該是更悅耳的,但是無論如何,那聲音與我習知的小提琴聲音不一樣,1985的 SONY版本接近一點,但是無論如何,乾澀的特質,短短的堂音,跟21世紀的聲音美學大相徑庭,這是最接近我在奇美博物館,在知名的義大利名琴前方不到三公尺所聽到,強力,野蠻,直接刺進人心的聲音。
或許我可以更大膽一點的說,1960/70年代的DGG室內樂錄音,不管演奏被如何評價,比之任何廠牌,是我心中相對真實的聲音,僅次於我在我到過的音樂廳裡所聽到的而這個又次於在瓜內里前方三公尺的聲音。
剛完成了新書之中的2500字,F-25的原型機一號,推著我的小鋼炮喇叭,在疫情如此的夜裡,聽著四把樂器交織的音樂,心中平就無波,比之真的深陷迷宮棋局怨氣不斷的人來說,毋寧是幸福的。
明天來寫PAIA的營運之所缺。
留言
張貼留言